越秀公园中的光复纪念亭。 古应芬先生1927年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时的像。 古应芬致孙中山电(1924年10月16日) 古应芬致孙中山电 (1924年10月16日) 古应芬讲话稿(1926年前后) 胡汉民致古应芬函(1916年11月15日) 朱执信致古应芬的明信片 (1919年11月9日) 孙中山曾让黄兴“两年勿与国事”?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邱捷指出:作为广东人的孙中山,有一批重要助手出自粤籍。广东籍的“党国元老”中,古应芬虽然不算职位最高,但所起的作用十分独特。他是中国国民党早期一位很有能力的组织家、活动家,在各界都有深广的人脉,也是孙中山、胡汉民倚重的干将。如孙中山第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前,古应芬奔走各地,联络、说服滇、桂、粤等军将领服从孙中山,为这些军队筹集饷械,为后来将陈炯明逐出广州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元帅府重建后,他是孙中山参赞军务和在后方理财筹饷的得力人物。1931年蒋介石扣留胡汉民后,他成为促成西南反蒋局面形成的关键人物。有研究者甚至认为,正是由于古应芬的早逝,让胡汉民失去了与西南实力派合作的桥梁,成为空头领袖,导致了“西南反蒋”阵营的涣散。 但是古应芬留下的理论著述并不多,其中又以表彰孙中山等人为主,并不以之为自己的立身之据,颇具古时高士之风。故而仅仅数十年过去,他在历史中的印记已经变得模糊而淡化,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广东大元帅府纪念馆研究人员李兴国对古应芬做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不久前由古应芬之子古滂提供的一批古应芬与当时的一批风云人物的往来书信,展现出广东先贤的一个简影。 文:记者 卜松竹 弃科举留洋日本 的时代弄潮儿 古应芬祖籍是广东梅县,生于广州番禺。祖父从军,但他的父亲并没有继续戎马生涯,选择在广州小北路开了一间“长生店”(棺材铺)。这里成了后来中国政坛的重要人物胡汉民、朱执信、汪精卫等人儿时常去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听人谈古论今,未来的职业兴趣在幼年时已略见端倪。 假如一个多世纪以前的中国没有向飞速变化的世界敞开大门,古应芬最可能的成长路径,应当是科举,然后步入仕途。他的确有这样的天赋: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强村按临广州测试经古(即经学和史学)时,他名列第一。之后他在府学读书,曾中过秀才。 时代的弄潮儿总是在转变发生的初期便做出了重要而坚决的决定。古应芬就是如此。1904年,他放弃了举业,考取了官费留学生。第二年,清政府就废除了科举。 古应芬的同行者有胡汉民、朱执信、汪兆铭、李文范、陈融等人,他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结业后又转入正式科学习,一直到1907年。“日本之行,改变了这批年轻人的命运,而他们又将对派遣他们的政府产生重大影响。”李兴国表示。 当时涌入日本的青年才俊,是革命党人和保皇派的争夺对象。借由胡汉民堂弟胡毅生的关系,1905年6月底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古应芬与汪精卫、朱执信等幼时玩伴,一同出席了会议。一个月后,他就和胡毅生、朱执信同时宣誓入会,从此成为孙中山的追随者。 在革命各个历史阶段都扮演重要角色 李兴国指出,古应芬回国之后,到广东法政学堂工作。此时的中国,已是大革命的前夜,这批在日本已经宣誓投身革命的年轻人的时代即将到来。 1909年10月14日,广东省咨议局成立,古应芬出任书记长。在这个身份的掩护下,他曾秘密参与多项革命活动。1911年,广州“三·二九”起义爆发2011河南军事演习,古应芬积极参加了起义的筹备工作。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政权分崩离析。11月9日广东和平光复,胡汉民任广东军政府都督,古应芬成为都督府核计院长。之后,他又平定了海南琼崖的范云梯叛乱,显现出不凡的才干。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胡汉民流亡日本,筹组中华革命党,组织创建中华革命军;古应芬和邓泽如等流亡马来亚,创建中华革命党南洋支部。这一时期,古应芬主要的工作是为中华革命军筹款。1916年他和朱执信谋夺肇和军舰以图广州的军事行动,可惜失败,出走上海。1917年9月1日,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当选为海陆军大元帅,古应芬任大元帅府秘书。1925年之后,他历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文官长等要职;1931年,在广州国民政府的组建中,为中枢性的人物。 留下众多第一手历史资料和鲜活的细节 研究者指出,古应芬在很多重要的历史阶段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对这样一个关联广泛的人物的研究,更可进一步梳理出很多民国时期关键人物的鲜活面貌。 以古滂提供的这批信函为例,其中许多细节是在以往的历史资料中所未曾见过的。如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他的重要助手朱执信、胡汉民等就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持有异议;1919年胡汉民致古应芬的信中,也历数了孙中山在与陈炯明交往中不切实际的要求;又如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期间,由于经费极其拮据,校长蒋介石一度欲辞职离去。 李兴国指出,1914年朱执信给古应芬、李文范的一封信中的言论,也是前所未见:“近日大炮(指孙中山)与黄跛手(指黄兴)大相冲突,炮以书与跛谓,中国事应于二年间归彼包办;跛之部下不听指挥,皆以跛故(其实是煽构者言),请跛两年勿与国事,如两年无成,再让跛包办云云(此中情节复杂异常,弟亦不欲深知,亦不必史(使)兄等知之矣)。天下不怕丑有如此者,可谓奇事!弟力劝展兄往美,勿立入此种是非丛中,展口允之,而意不决也。”类似这样的函电还有不少,都可以作为重新审视相关历史提供强有力的第一手资料。 香港同胞“雪中送炭” 助广东军政府渡过经济危机 文:记者 卜松竹 图:记者 王维宣 实习生 黄良超 广州越秀公园镇海楼东侧,有一座四角攒尖顶河南移动,绿琉璃瓦面,坐北朝南,高约7米的方亭,南面石额上,胡汉民手书的“光复纪念”四个大字挺拔矫健,赫然在目。很多从香港来的游客,总会特意到此观瞻一番。这就是为纪念1911~1912年香港同胞捐献巨款,支持辛亥革命和广东军政府的伟大功绩而建立的纪念亭。它每日静望过往的芸芸游人,却已不大被人熟知其承载的历史。日前,广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陈鸿钧为记者钩沉出“香港同胞助捐革命”这段随风而逝的往事。 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之役爆发,同年11月9日广州光复,成立了以同盟会员为核心的广东军政府。但新成立的广东军政府“库藏如洗,饷粮告匮”。当时大批民军云集广州,急需发饷河南军事院校,原来的军警也要维持,新成立的政府又要经费。逃亡到香港的原粤督张鸣岐扬言:“革命党即得广州,不能守三日也。”因此能否迅速筹得军政费用,是当时广东军政府存亡的首要问题。 “在这个关键时刻,代表香港同胞到广州参与筹组广东军政府的代表们自告奋勇,帮助广东军政府筹措费用。”陈鸿钧表示,“他们立即成立了筹饷局,赶回香港,发动香港同胞捐献。首由筹饷局人员带头认捐,不一日即筹得银元四十八万元,雇‘河南号’轮船连夜运往广州,以济燃眉之急。随后又陆续筹得银元二百万元,解送广东军政府备用。” 陈鸿钧指出,这些巨款可谓雪中送炭。当时广州、上海、天津等地的不少报刊,都用显著篇幅报道香港同胞慷慨解囊,资助革命的义举,不仅为进一步发动民众起到了广泛的宣传效果,而且让清政府愈加认识到国内外民意拥护共和,摒弃帝制的汹汹潮流,为其后同意和平统一谈判及宣告退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12年4月,和平谈判成功,全国统一,廖仲恺晋任广东财政司长,筹饷局又捐款银元八十万元,由广东财政司转解中央政府收用。 为表彰香港同胞在关键时刻捐资革命事业的毅然之举,广东军政府(后改为广东省政府)于1912年给筹饷有功的筹饷局人员每人颁发“绩懋军储”勋章一枚;1928年底又在越秀山划地建造光复纪念石牌坊纪念。可惜石牌坊在1938毁于日军炮火。抗战胜利后,为纪念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缅怀当年香港同胞高尚义举,于1948年4月在光复纪念牌坊原址,用钢筋水泥及石牌坊碎毁后残存的石料筑成今天的光复纪念亭,并增刻《建造光复纪念亭梗概》一文。1989年12月中国评论网,纪念亭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胡汉民致古应芬函(1916年11月15日) 作者:1916年11月15日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频道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晚霞溢彩 | 运动竞技 | 两会频道 | 人社保障 | 欧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一带一路 | 物联网 | 新硬件时代 | 非洲频道 | 美洲频道 | 澳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疆建设兵团 | 网络金融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聚焦海外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智慧城市 | 科技工业 | 会议专题 | 民政工会 |
从古应芬的旧信函中发现历史秘闻(组图)
时间:2011-09-30 22:19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次
越秀公园中的光复纪念亭。 古应芬先生1927年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时的像。 古应芬致孙中山电(1924年10月16日) 古应芬致孙中山电 (1924年10月16日) 古应芬讲话稿(1926年前后) 胡汉民致古应芬函(1916年11月15日) 朱执信致古应芬的明信片 (1919年11月9日) 孙中山曾让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伟大帝国需要强大的对手:唐朝周边军事力量评
一、 突厥(Turk) 突厥在隋代分裂为两部,一部称为西突厥,一部称为北突厥或东突厥。...
- “海峡两岸应该互相接纳”(图)
...
- 郑道宽:从马夫变成解放军战士(图)
三峡晚报讯 月14日,在夷陵区小溪塔东湖礼堂附近一个小弄堂里,今年85岁、有着62年党...
- 追忆近年逝世的中顾委老领导 缅怀历史功绩
2011年5月8日,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李德生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中央顾问委员会...
- 一年建成十大建筑(组图)
人民大会堂。本组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王海欣摄 国家博物馆即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
- 从烟墩到炮台,穿越600年(组图)
?由东南方向的遥了墩眺望远遥墩,孤山一矗,雄峙海边。(高洪超 摄) 远遥墩炮台遗址西...
- 伟大帝国需要强大的对手:唐朝周边军事力量评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自助游网站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 有 券 网
- 中国靓号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