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国际>外媒摘报>

维和正在成为中国外交名片

时间:2015-10-03 10:36来源:《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作者: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 点击:
维和待命部队的特点是,它是一支固定力量。传统上,维和部队是由联合国提出要求,相关国家派遣部队,包括警察和成建制的防暴队。中国从1990年代参加联合国维和机制至今,虽然派遣维和人员的做法本身是常态化和机制化的,但是,人员的组成往往带有一定的随机性。但这次8000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8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并建设一支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

维和待命部队的特点是,它是一支固定力量。传统上,维和部队是由联合国提出要求,相关国家派遣部队,包括警察和成建制的防暴队。中国从1990年代参加联合国维和机制至今,虽然派遣维和人员的做法本身是常态化和机制化的,但是,人员的组成往往带有一定的随机性。但这次8000人的部队是一支固定力量。人数是确定的,如果有部分人退役,就会有新力量加入进来,始终确保维和能力。

中国建设这支维和部队的象征意义很大。联合国现在遇到了一定的困境和瓶颈,表现为大国纷纷不愿承担联合国义务。许多西方国家本可派入维和部队的军人,参加了北约和欧盟的部队,原因之一是,美英等西方国家不愿让联合国在非洲、拉美等地的负责人指挥其军队,认为这是拿其士兵的生命冒险。而在这十多年的空档期和转型期,中国一直是维和部队中的关键力量。从2004年开始,中国派遣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人数,就一直比其他常任理事国的总和还多。

对于联合国的维和机制,中国出的人员多,提供的经费多,维和人员表现出的素质也高,这是在联合国得到公认的。不仅是习近平,在这段联合国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国历届领导人一直都在做出积极的贡献和承诺。这次建设的维和待命部队意味着,只要联合国需要,中国随时可以派出最精锐的维和力量,进入联合国的不同任务区。

当前,国际冲突形势在发生变化。在“冷战”结束前,联合国维和部队参与解决的冲突,主要是国与国之间的冲突,而现在冲突的主要形式是一国内部冲突:一国内部冲突发生的频率在加大,不可预见性在增强。新的冲突形式导致传统的派遣模式也需要调整。如按传统模式,维和部队的派遣需要经过联合国讨论,需要到各个国家征集,部队有几个月的培训期,还要经过联合国相关的审核程序,如考察语言能力、驾驶能力等等。而维和待命机制,代表着一种更成熟、高层次的机制。

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十多年前联合国已经讨论这个问题。中国此前已经表示愿意参与这个机制,这次明确表示派遣8000人,相当于落实了此前的承诺。这一方面展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另一方面也表明,在联合国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国始终是联合国的支持者。

有西方人质疑说,中国目前派出的维和部队基本上不是作战部队。对这个质疑,应当从两方面看。首先,中国参与维和有个过程。有趣的是,当2004年中国成为派遣维和部队最多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时,西方国家讨论最多的是所谓的“中国威胁”,比如中国把部队派到非洲,派到美国的“后院”海地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派遣作战部队,“中国威胁论”的调门会变得更高。

其次,现在联合国维和最困难的工作并不是“拉架”,这是传统的维和业务。联合国也几乎不派作战部队直接参与作战。维和部队主要的工作往往是冲突之后监督大选,确保社会治安,并参与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务。西方国家通常不愿做这些在极其偏远的地区进行的辛苦的、出力不讨好的工作。虽然非洲、南亚的发展中国家派遣的维和人员也很多,但这些国家在基建等方面没有优势。所以,对于这些维和业务,中国是最为适合的,而这些业务恰恰是联合国最关键的业务。

现在联合国的维和理念正在从“维持和平”(peace keeping)转变为“构建和平”(peace building)。西方的理念是,冲突之后一定要搞大选,搞多党制、公民社会。中国人则通常认为,只有改善基础条件,改善教育、医疗和通讯,才会有持久的和平。可以说,中国十多年来的维和工作是高标准、高质量的,也是国际社会真正需要的。

中国此次宣布建设的8000人维和待命部队很重要,但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这8000人上面,也是对联合国业务的不了解。维和待命部队处理的通常是紧急的突发事件,更多的中国维和人员是在任务区踏踏实实从事维护社会治安、基建等工作,这是中国的传统业务,也是优势所在。未来中国需要增加硬件投入,比如增加经费,解决医疗、通讯等设备的不足问题。中国现在的思路是,联合国缺什么,中国一定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补足。但补足要根据三方面的考虑:联合国自身的发展需求,驻在国的要求,以及中国自身的需要。

事实上,派遣维和部队有利于中国海外利益的维护。现在军队已不仅仅是传统的国防力量,抗震救灾、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也是军队职能的拓展。这个过程中,中国军人和企业将更加了解国际社会的需要,并对中国文化传播做出贡献。维和已是中国外交的一张名片。国际社会对中国维和的评价相当高。最开始是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或者认为中国在非洲维和的目的就是保护能源等方面的利益,但根据我们的案例研究,中国参与维和的许多国家是缺乏能源、资源的。只要中国继续积极投入维和事业,逐渐地,这些指责将不攻自破。

现在的新趋势是,中国在维和业务上会继续拓展,而且会从“硬件”向“软件”的方向发展,比如,给其他国家的维和士兵提供培训,并促进维和理念的更新。比如,现在一些外国人也向中国学者表示,他们也不喜欢“人道主义干预”这样的说法,看中国能不能用一些新话语去取代一些不受欢迎的西方话语。中国如能提出新的维和理念,将是在“软件”方面的进步。

另一个问题是,在联合国目前的维和体系里,中国在中高级层面的官员比较少。大多数中国维和人员是在任务区默默无闻地工作,他们的社交能力还需提高。中国维和人员需要提高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话语设置能力,以及对冲突的解决能力。中国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从20年前默默无闻,发展到现在崭露头角,下一步就要发挥核心作用。中国更多地承担国际维和使命,一批具有良好素质的军人和警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形象,会从根本上扭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