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军事>中国军事>

中国军事科幻何以追赶"阿凡达"?

时间:2011-10-12 06:37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军事科幻作品在科幻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虽然它总量不多,但能量巨大,以异军突起之势,迅速在文学、戏剧、电视、继而又在综合性最强的电影天地里“攻城略地”,从《星球大战》到《终结者》、《变形金刚》,直至近来大红大紫的《阿凡达》,不断刷新的票房纪录从一个侧面印

军事科幻作品在科幻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虽然它总量不多,但能量巨大,以异军突起之势,迅速在文学、戏剧、电视、继而又在综合性最强的电影天地里“攻城略地”,从《星球大战》到《终结者》、《变形金刚》,直至近来大红大紫的《阿凡达》,不断刷新的票房纪录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军事科幻作品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不过,从我国军事科幻创作状况看,尽管近几十年来,出现过《珊瑚岛上的死光》、《全频带阻塞干扰》、《地下危机》、《月球背面》、《暗流汹涌》等一批优秀作品,但无论数量、质量都不尽如人意。

诚如叶永烈所说:“军事科幻小说乃中国科幻小说创作中的弱项。”我们离出现一系列优秀军事科幻作品的目标尚远,也缺乏重量级的军事科幻作家。这种状况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与现代化国防建设很不相称。

在上海,有一支由复旦、交大、同济、上理工等高校学生自发建立的“科幻苹果核”组织。不久前,笔者应邀参加了他们的“幻想节”活动。虽然他们专业不同,思想交融,但他们对科幻的热忱和激情却让人深受感动。从中,完全可能发展起中国军事科幻的“新军”。

启示:想象力就是“战斗力”

分析国内外一批批优秀军事科幻作品,不难发现他们成功的奥秘。

首先是原创精神的高扬。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也是原创力的重要源泉。现代军事与科技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很多重大科技发明往往是因军事需要而产生的。同时,预知未来对人们极具诱惑力。之前军事科幻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作战机器,如今已演化成现实作战力量;而《阿凡达》所展现的结合地球人和外星纳美人基因培养出的生命体亦幻亦真,谁说在以后不会出现呢?

被誉为我们时代最前沿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之一的欧文?拉兹洛指出:“进化不是命运,而是机遇,未来不是被预见而是被创造。”对军事科幻作品而言,重要的不仅在于它所揭示的内容如何在未来被一一验证,更在于它能极大地展现出人类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的魅力。优秀的军事科幻作品是启迪创造智慧、洞悉未来迷雾的“光源”。如果这种功能还被包裹在全新的艺术体验中,能与消费时代的文艺需求吻合,那就太奇妙了。

其次,军事科幻作品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全球范围内,如今战争形态已由机械化转变为信息化,军力不是单靠先进的武器装备等“硬件”堆积出来的,信息的获得、处理、传输、再生成能力极为重要。

军事科幻作品能提供的军事信息非常宽泛、“超限”,往往综合使用现实和非现实的高端科技装备,并涉及相关技术的研制、生产展示和战略战术。这尤其契合高科技战争所要求的对战场的“超前认知”,无怪乎美军为《变形金刚》等大片的拍摄会格外热情地提供航母等的大力支持。另外,作品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公众、提高国民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这些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此中国评论网,笔者以为,有必要对我国军事科幻创作的跨越式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开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幻“进军之路”。为此,应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对策一:登高方能望远

好的军事科幻作者必定是扎实的研究者。“远见”是军事科幻最有魅力、也最有难度之所在。现代军事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心理等多领域,高科技也在加速发展,要透视未来战争、塑造未来军人形象,就得下一番非寻常之功。

当年,英国作家威尔斯在《铁甲世界》中准确预言了坦克的出现令后人叹服不已。没当过一天兵的汤姆?克兰西成为美国当代首屈一指的军事作家。国内,空军作家乔良的军事预言小说也具有轰动效应。军事预言小说、军事小说与军事科幻异曲同工。上述名家之所以能在信息攻击、反恐怖战争、未来核攻击危险等领域的艺术表现上独具慧眼,首先就在于密切追踪军事科技发展和深入研判国际斗争风云。为写《末日之门》,乔良研读了400本书和上千份报纸;汤姆?克兰西更是通过各种途径来广泛汲取军事科技知识――《猎杀“红十月”号》中的很多核潜艇知识竟曲折地源自核电站的复员军人。

不登高何以望远?军事科幻的创作者应在学习与研究上花大力气。军事风云诡谲多变,美军新发表的“四年防务报告”中又提出了“混合战争”、“高科技支持下的多战争形式”等概念,“军事未来学”在俄罗斯等国已发展成一门新兴学科。抓紧从“未来”角度研究军事斗争现实和军事科技发展是提高作者“眼力”的关键。军事科幻创作的进入门槛其实很高,只是不为更多人所了解。

对策二:力与美须结合

写军事科幻绝不意味着好战,它是要通过对“可能的战争”的相关考察,来更好地透视人类的未来,以及影响现在。因此,必须不断提升军事科幻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品味。

科幻大师阿西莫夫写过不少军事题材的科幻小说,他的作品富有深邃而积极的思想容量:《基地》系列作品等以宇宙和人为宏阔背景,从未曾有过的高度来审视战争、探讨人性;蜚声世界的《天上的小石子》则构想出一个地球人用核武器摧毁文明后的未来世界。

我国的兵家文化悠久丰富中国军事网站,“止战”是《孙子兵法》等的一个重要思想。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军事实力,当与高新科技结合后,我们完全有条件创作出一批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幻作品。

不过,现代科技文明在我国起步较晚,用文学来表现尚欠积淀,再加上有些作者心态浮躁,以致在我国的一些军事科幻作品中,往往有一些枯燥僵硬的知识块,没有上升到科技审美层次。反观汤姆?克兰西的作品,则完全是另一种神奇景象。正如国防大学张召忠教授所言中国军事新闻,他是“用一般文学作家难以驾驭的高科技武器装备作为敲门砖拼力砸开文学宝库的大门,从而使读者耳目一新。”

因此,努力让军事科幻作品给人们带来瑰丽多姿的审美愉悦,是应迅速攻占的有重大价值的纵深地域。

对策三:“多兵种集团作战”

要提升我国军事科幻的整体质量和规模,说到底还是一个队伍建设的问题,我们应尽快形成“多兵种合成化”的军事科幻创作力量。

打胜仗必须要有过硬的队伍,而现代化立体战争要求更高。同样,欧美的军事科幻作品之所以那么复杂多样,而且从文学到影视、电子游戏,规模庞大,关键是该领域吸引到了来自各门类的众多优秀人才加盟――有不少知名的作家、编导、教授、科技专家都曾涉猎军事科幻。当然,中国军事科幻创作也需要强调“预备队”――也就是年轻作者的参与。

我国对科幻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偏见。事实上,军事科幻往往能出高端作品,像具有世界影响的核武题材《猫的摇篮》就是出自后现代主义名家冯内库特之手。

著名翻译家、《麦田里的守望者》《等待戈多》《战争风云》等的译者施咸荣先生,同时也曾主持编辑出版了《现代外国科幻小说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