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探险>

跟月亮“打交道”的人(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时间:2019-01-29 15:32来源:人民网 作者:记者 吴月辉 点击:
40余年专注深空探测研究的欧阳自远——跟月亮“打交道”的人(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上图:1978年,欧阳自远(前右一)在研究月球岩石样品。资料照片 下图:欧阳自远在开展科普讲座。资料照片


人物小传

  欧阳自远,1935年生于江西吉安,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陨石学和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曾推动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指导制定了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

      

  走进欧阳自远的办公室,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外太空:墙上挂着嫦娥一号拍回的月球表面高清图,桌面、地板上放满了大大小小的地球仪、月球仪,书柜边放着画满星空的木版画……年逾80岁的欧阳自远,身处其中,这些物件如同月球绕着地球一般,围绕在欧阳自远的周围。

  前不久,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拍回了全球首张月球背面高清图。欧阳自远没有因此“歇下来”,马上投入到向公众科普活动中。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一天,他出差结束刚回到北京,第二天,又要赶去下一个城市开展讲座……

  “一个人最好学两门专业,在专业边缘结合处,恰恰会有新的发现”

  “嫦娥四号,为什么要去月球背面?”卫星成功发射的第二天,欧阳自远就在西昌中国探月科普营里,向听众讲解着穿越千年的探月征途。

  “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是40亿年前被陨石砸出来的。在这个坑里,能探寻到月球完整的历史。”每次讲到关键之处,欧阳自远都会激动地站起来。

  “月球究竟是什么样子?月球背面有没有外星人?”这些问题,正随着科技发展被一一破解。但几十年前的这几个简单问题,让这个一腔热血的青年成长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

  “我的探月梦,其实是从地面开始的。”1952年,欧阳自远即将参加高考。“当时,国家号召‘年轻的学子要去唤醒沉睡的高山,让它们献出无尽的宝藏’。”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欧阳自远,他立志要“为国家找矿”。

  于是,欧阳自远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刚成立的北京地质学院,学习矿产勘探。

  为国家找矿,他孤身一人跑遍了各种矿井,深入矿坑,观察矿脉,采集样品。“每次地质勘探回来,都拉回十几箱石头,家里、办公室里都堆满了。”

  本以为,欧阳自远的人生轨迹会沿着“找矿”一直进行下去。1960年,他有幸成为时任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侯德封的助手,开始接触核子地质学。

  一次,欧阳自远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在18亿到20亿年前,自然界的铀矿区或铀元素富集的铀矿床,可能形成天然核反应堆。这个结论,与之前的一些研究推定不同。侯德封教授说,“科学要敢于标新立异,要有毅力沿着新方向,坚持下去。”后来,欧阳自远的结论,被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专家发现并证实。

  正是这段学习、研究经历,为欧阳自远后来的研究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说,“一个人最好学两门专业,在专业边缘结合处,恰恰会有新的发现。”

  “科学精神需要专注,只有专注,才会去发现、去质疑、去探索”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58年,美、苏开始探测月球;1961年,美、苏开启火星与金星探测……人类的空间时代,悄然而至。

  “听到这些消息,我吓了一跳。”欧阳自远说,这时候认识到,除了地球,广袤的宇宙还有更多宝藏。“我国也得加紧进入空间时代。”

  但对那时候的中国来说,发射卫星还是件很遥远的事情。“为了探月梦,我们准备了35年、又论证了10年,家都很少回。”欧阳自远回忆。

  1958年,全国大炼钢铁,很多铁陨石被当作铁矿石投入小高炉,却怎么也熔不掉。欧阳自远发现,这些石头其实是铁陨石,非常惊喜,像找到了进入外太空的“金钥匙”。

  “科学精神需要专注,只有专注,才会去发现、去质疑、去探索。”上雪山、进荒漠、闯南极、考察陨石雨……欧阳自远拼命地收集来自外太空的陨石。对此,他还找来国外文献,自学语言、翻译著作,在中国创立了陨石学。

  1978年,美国时任总统卡特,派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问中国,送给中国一小块月球上采回的石头。“1克重,只有黄豆大小。”欧阳自远幸运地得到了研究它的机会。“我们截取了0.5克做研究,花了4个月进行全面解剖,搞清楚了它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演化历史等,为此发表了14篇论文。美国人都说,中国科学家,了不起!”

  也正是这块石头,坚定了欧阳自远的探月信念。15年后,他正式提出了月球探测的初步设想。

  “人这一辈子,就是要把一件事做好,这样很值得”

  目标有了,要真把卫星送到月球上去,要跨的坎儿还很多。“那时候,制约发展的不是科学设想,而是连最基本的技术都没有突破。”为此,又是10年的奔波。“当时,我找到一家元器件的厂商,提出要求说,‘我要的元器件,要耐得了100度的高温、又受得了零下100度的低温,之后还能正常运转’。”厂商老板感到吃惊,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这种要求基本不可能满足。

  欧阳自远鼓励他去试一试。几个月后,厂商老板联系欧阳自远,激动地说这种元器件被研发出来了,问他是否需要量产,要多少?欧阳自远答:“我只要16个。”

  “这就是科学最大的魅力。”欧阳自远说,推动人类进步,是科学家应该有的职责和担当。到现在,欧阳自远还在为我国深空探测建言献策,似乎年纪越大,他反而越忙。

  “要做的事还很多,得加紧‘赶路’。”随着年纪增长,欧阳自远也开始有一些身体上的不适,但他仍然保持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11点睡觉、工作一整天的生活节奏。“人这一辈子,就是要把一件事做好,这样很值得。”

  对此,他夫人邓筱兰评价他说:“一回家就钻进书房,家里什么事都不管,衣服恨不得天天穿同一件。”她在家里,把洗脸毛巾和洗脚毛巾分得很清楚,欧阳自远却一直分不清,每次他洗脸,妻子就赶紧去看着,生怕他弄错。

  如今,四处奔波,仍是欧阳自远生活的常态。当被问及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时,欧阳自远说,“不考虑闲事,一心只牵挂探月的梦想。”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29日 07 版)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