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企业>跨国>

中国汽车要靠自主才能强大

时间:2011-09-26 03:04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汽车8月14日报道 1024x768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汽车8月14日报道 1024x768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font-kerning:1.0pt;} 网上看到一些针锋相对的讨论。“伍俊飞:有钱有市场就要追求最好的技术。”“何仑:中国汽车再经不起狗屁专家的忽悠了”。

我一般不太喜欢否定别人的观点,但太多的热血人士对此争论很关注,鼓励我发表意见。因此我仅代表个人的观点进行分析,希望不要被乱扣帽子。

我基本赞成要追求最好技术的观点,感觉似乎“经不起狗屁专家忽悠”的作者火气太大了。没必要对《有钱有市场就要追求最好的技术》这篇文章提出过多的质疑,尤其是没必要全盘否定,这超越了学术的讨论。

而用上狗屁专家的词也没必要。虽然我可能算不上专家,但我从不在乎别人用何种词汇说我,调整好心态,别人的评价都是浮云。而且我不喜欢中庸中国评论网,如果谁过分骂我,尤其是否定我坚守的基本信念,我坚决反击,绝不退缩。

一、市场换技术的问题

市场换技术,换的是汽车行业尤其是合资企业体系化的掌握汽车研发设计制造的技术体系能力,而不是整车企业简单的掌握按图代工的工艺制造体系。

伍先生宣称“市场换技术彻底失败”,这是警醒世人的重要观点,这样深刻反省是没有问题的。我认为何先生的观点还不能推翻“市场换技术彻底失败”这个观点

市场换技术是在80年代相对封闭落后的环境下提出的加速发展汽车工业的思路。“市场换技术”指的是始自80年代后期少数中外轿车合资企业建立,直至中国加入WTO,允许世界各大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合资设厂,进行本土化生产。

市场换技术战略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开放国内市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引导外资企业的技术转移中国有哪些跨国企业,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韩国跨国企业,最终形成我国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前商务部长的吕福源曾谈及“市场换技术”的内涵。他说,中国必须有自己的骨干企业,合资必须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按中国的长远利益搞。我们让出巨大的市场,我们就有资格要技术、要利润。

市场换技术从目前的效果看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我们的合资企业根本没有建立完整的技术积累和创新体系。因此国家提出强力发展自主品牌的新思路。

1、而何先生提出的国产车占市场的比例作为市场换技术的解释,这无法令人接受。

何先生提出,“市场换技术”本身就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不过是把轿车市场从百分百属于外资的进口车那里夺了回来,把它让给了合资品牌的国产车(通过进口替代节省极为稀缺的外汇资源,在当时意义重大),与此同时,自主品牌也从中获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认为国产车占市场的比例作为市场换技术的解释这是不正确的。我们没有把国产合资车替代进口车理解为市场换技术。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出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中国成为世界的工厂,中国为世界造出大量工业品,消耗了大量资源和环境,这样的发展不可持续。国产替代进口是中国市场经济活力体现的结果,当年的彩电工业也是国产替代进口,但不要需要市场换技术这样大的代价。

自主品牌也从中获益,这点也不可接受。当年日本在9.18侵占东三省,使东北成为建国初期的重工业基地,这难道也要感谢当年的日本军国主义者?自主品牌从中受益,并非跨国集团乐意给的,而是自主品牌努力学习和善于利用资源的结果,不应混同。尤其是自主品牌学习技术是在国际车企疯狂打压下通过艰辛努力才实现的。

2、技术转让的问题是不知情

何先生称:至于技术,从80年代的大发(夏利)、奥迪100(小红旗),到今天不胜枚举的技术转让,至于换来的技术没有达到当初“消化、吸收、提高”的期望值,主要原因是企业的内外部机制问题,不能信口雌黄地一口咬定“我们没换来技术”。

这件事我有一定发言权,我91年毕业就进入天津内燃机厂,当时就是夏利的技术引进。我知道当时的过程。技术引进远超出了预期的成果,我们厂多年来还在跟踪大发技术的新趋势,努力把他们的新技术指导我们的产品改进。我当时管计划,科研产品部门是很务实的做事,而且成果显著。企业内外机制不是我们没有达到消化吸收的期望值的原因,核心原因是日本大发不给转让技术了广州跨国企业,不让你有技术引进的机会了。据我知道随后出现的几次技术引进也是斗争和利益交换的结果,太不容易了。

何先生把帽子扣在我们的机制上,这不负责任。我们想引进,而且干得很好。引进的产品比合资产品卖的还好。但谁给你引进的机会?引进技术才赚几个钱?垄断市场的技术、生产、销售的利润才是生财之道。引进技术可以发展自己的品牌,有些人不希望日韩这样的成功模式引入中国,强大的中国太可怕了。

3、市场换技术对零部件的拉动被夸大

文章称:在为桑塔纳零部件国产化是否要坚持大众汽车标准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时,朱镕基拍板做出了一个对中国汽车工业意义深远的决定:“桑塔纳国产化要100%合格,降低0.1%我们都不要。不难设想,如果没有“市场换技术”,没有大众等跨国公司出于保护自己品牌的目的,背着“卡脖子”的骂名而顽固坚持质量标准,今天的中国汽车工业要糟糕得多。

这似乎是市场换技术对零部件的拉动。但我们中国现在出口的工业品基本都是按照国际买家的要求生产,没有为标准而争论,也没有机会争论。桑塔纳的国产化当时有复杂的背景,那是市场经济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的特殊时期,不能说明市场换技术对零部件的拉动。

我们的汽车零部件是市场换技术受害最深的,核心零部件大部分被国外零部件集团的企业所把持,内资零部件只能蛰伏于低端配套市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