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收藏>玉器>

走进良渚文化遗址考古 “中华文明馆”开馆

时间:2011-09-06 14:12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中新网昆山6月30日电 题:走进良渚文化遗址考古 “中华文明馆”开馆 作者 黄莹 考古日记、器材、指南针、照相机、地图……在纪念赵陵山遗址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周年之际,“中华文明馆”今日在昆山张浦镇开馆,吸引众多考古爱好者前来参观。业内人士称,展出超出想

中新网昆山6月30日电 题:走进良渚文化遗址考古 “中华文明馆”开馆

作者 黄莹

考古日记、器材、指南针、照相机、地图……在纪念赵陵山遗址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周年之际,“中华文明馆”今日在昆山张浦镇开馆,吸引众多考古爱好者前来参观。业内人士称,展出超出想象,全国罕见。

位于张浦的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是太湖流域一处典型的土墩遗址,距今5000多年。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达9米,东西长110米、南北宽80米玉器店,海拔高10.5米,作为保存最完整、等级最高、最早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曾引起国内外文博、考古专家的极大兴趣中国著名玉器品牌,对总体考察良渚文化社会面貌和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有着重要意义。

今天开馆的“中华文明馆”内分为遗址概况、惊世发现、古国遗珍、禅院梵音、鬼斧神工、孕育文明六大版块,主要陈列出土于赵陵山的部分典型器物及一些珍贵的图文资料,展示古老文明和智慧结晶。

前来参观的上海大学文博学院院长张童心强调,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的学术研究价值价值极大,其文化堆积厚达9米,自上层明清文化层以下、依次为宋元、春秋、良渚文化以及崧泽文化。三次发掘共发现良渚早期一直延续到晚期的重要墓葬共92座中国评论网,还是中国考古史上最早剥离出的良渚祭祀高台,学术界称为“土筑金字塔”。

张院长说,在紧凑的墓地分布和墓葬规模、随葬品多寡反映出社会等级差异,彩绘棺木、各式陶器玉器和石器等丰富的随葬器物,反映出先民精神世界的复杂与深邃;早期墓葬中的玉器更是体现了良渚文化玉器加速发展的阶段,这些使良渚文化的古国形态逐渐建立起来。他表示,良渚文化作为长江下游史前时期最为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在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保护好良渚文化遗址,对于继承和弘扬文化传统意义重大。

自1984年村民无意中的发现,到1990—1993年的三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南京博物院研究员,第三次发掘领队陆建芳回忆起亲历的两次挖掘,记忆犹新,每天都有新发现,新奇得很,没想到会有那么大的收获,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为专家学者进一步更好地研究、挖掘良渚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梳理、阐述良渚文化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内在关联,教科书中对这一段历史记载也将会更详实。

首批参观者邓妍和小伙伴们专心致志沉浸在展览中,不时拿出手机拍照纪录玉器批发市场,她告诉记者,很早就听说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今天终于解开谜团,真希望了解更多的考古知识,要争取参加第四次考古。(完)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