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时政>

中央领导的三农情怀:中南海里眷顾庄稼

时间:2013-12-30 12:44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广昭 点击:
中央强调的法治秩序亦是乡村治理之道。新一代领导人的这份“农”之情怀,将深刻影响到基层治理和地方秩序。

  4月9日下午,习近平在海南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高兴地戴上黎族群众递上的斗笠。

  11月25日,习近平在地处沂蒙老区的临沭县曹庄镇朱村,亲切地拉着83岁的“老支前”王克昌的手。

  6月3日, 习近平在哥斯达黎加询问咖啡种植情况。

  11月3日下午,习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

  11月5日一早,李克强到抚远县红旗村查看耕地深松情况,并攀上驾驶室同农机手交谈。

  2月4日,李克强来到内蒙古兴安盟查干珠日和嘎查,坐在村民包宝张(右)家的炕头上与村民们拉家常、话脱贫。

  5月19日,刘云山在信阳陆庙村就农村养老进行调研。

总书记总理的三农情怀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

  12月24日,从新一届领导集体悉数参加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传出大量让人心暖的词句。按计划,中国农村5年内完成土地确权。未来,当农民将更受尊重,也将有更好的收益。

  同在24日,几大新闻网站同时推荐了2013年11月号《文明》杂志。通读本期杂志7篇新一届领导集体特稿,不难发现:他们要么出身农家,要么当过农民,或与农民关系密切,他们跨过黄土高坡的沟沟壑壑,趟过凤阳农村的田埂地头,在东海风浪中打过鱼,在东北大地上种过庄稼……并最后在中南海会合。

  因为经历,他们身上有着浓重的三农情怀,与农村、农业、农民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缘。曾经,他们在田埂上思考国家未来,而今,他们在中南海里眷顾庄稼。而这不是一种简单巧合。

  习近平: 陕北的老乡们对我帮助最大

  据一位参会者回忆,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描写农村和田园风光的诗句,并熟稔农事谚语,随手拈来。足见他对“三农”的熟知和亲近。

  中国农村常有他的脚步。2013年元旦前夕,履新总书记刚一个半月,习近平即来到河北阜平龙泉关镇骆驼湾等村看望困难群众,并品尝蒸土豆。4月9日,他在海南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考察,对“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经营玫瑰花、示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他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村考察,摘了柚子,叫了“大姐”,看了猪圈。全会后,他到山东临沭县曹庄镇朱村“老支前”王克昌家看望,对老人说:“请你批评指正……”

  外国农家也是他爱去之地。除了爱踢足球,能开拖拉机,这是习近平留给世界的又一印象。

  6月3日,哥斯达黎加,习近平走访当地农户萨莫拉一家时说,我当过农民,曾在农村基层工作多年。到后来在县、市、省、中央工作,我经常去农村,同农民见面,了解他们的温饱冷暖和喜怒哀乐。

  去年2月16日,参观美国考察艾奥瓦州金伯利农场时,他步行前往农场粮仓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和实际操作了农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拖拉机等大型农机用具。同日,在中美农业高层研讨会上,习近平提到自己“对农业深有爱好”。他分析了自己对农业、农村、农民都有深厚感情的原因——

  曾经在中国西部的一个省当农民当了7年,并且做了一村之长。之后又在河北、福建、浙江、上海或专门分管过农业工作,或领导全面工作也重点领导过农业工作。因这些经历,他熟知中国的西北农业、华北农业、山区农业、闽南农业、现代农业、都市农业,等等。

  他所提到的7年,是1969年至1975年。1968年12月,16岁的习近平前往陕西延安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当了一名普通农民。新华社特稿报道,那些年,习近平几乎没有歇过,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在乡亲们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长时间不换肩的习近平,是个“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干活不惜力”、“有知识、点子多”的他,逐渐赢得乡亲们的信任,不但入团入党,还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他曾坦诚地说,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

  此外,习近平的博士论文《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2001年12月),关注的也为农村问题,论述了当时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及解决方式。他还著有《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一书,等等。而其发表的农业相关论文更多。

  2006年12月1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刊发《政者需要学与思》,引用了《左传》中的“政如农功,日夜思之”。用农事比喻从政,足见习近平对政农相通的深刻体会。

 

   李克强:在几十年前我就是农民

  李克强总理的目光常在“三农”。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他去了黑龙江省抚远县,查看农田深松情况,登上驾驶室与农机手攀谈,询问购机补贴情况。2月4日,他到内蒙古兴安盟考察,坐在村民家的炕头上与村民们拉家常、话脱贫。1月5日,他与来自最基层的18名乡村医生座谈结束时,侧身说“请‘最美乡村医生’(身患残疾的周月华)先走”。

  他的志向是给农民打工。今年2月3日,农历小年,时任副总理的他,在内蒙古包头火车站候车室看望返乡农民工,他说:你们为了过上好日子,在外打工不容易。我也当过农民,懂得你们的辛劳。我在政府工作,也是给你们打工。

  他关心农民的愿望。3月17日,履新总理的第一次答记者问上,李克强提到,我在农村调研的时候,经常和农民聊天,他们在谈到对未来生活的愿望时,不少人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表达,说是希望过上和城里人一样好的日子。他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他不止一次提到自己曾是农民。9月10日,在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这位总理专门提到,我并不想把“总理”和“农民”这两个岗位做贵贱之分。在几十年前我就是农民。当年我当农民的经历对我今天担任总理的职务受益匪浅。我也相信,这个会场建筑中心的管理者,如果他有“刷马桶”的经历,会把这个建筑群管理得更好。

  他也曾是知青。新华社报道,“文革”期间,安徽凤阳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1974年3月,李克强到该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插队。白天下田劳作,夜晚挑灯夜读,他在那里深深了解了什么是贫困和饥饿,其吃苦耐劳的品格和才干,深得乡亲们的拥戴,不久便担任了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以至多年后,那里的老乡们还念念不忘他,称赞他“要求别人做的自己总是先做。很善良,当大队书记,从不整人,不欺负人”。

  《文明》杂志述评称,从中国农村最基层到中国著名高校北京大学,到共青团中央;从主政全国人口最多的农业大省河南到“共和国长子”工业大省辽宁,到进入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一路走来,李克强的统筹、决策能力不断提升,积累了丰富的从政阅历和理政经验。

  他的博士论文《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荣获中国内地经济学界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论文奖,其中重点谈到“三农”话题。

  其他领导人:善于跟农民交朋友

  据新华社特稿、《文明》杂志特稿及公开资料显示,新一届领导集体中的其他领导人,也都与“三农”有缘。

  张德江生于辽宁省台安县,1968年从吉林省长春市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罗子沟公社插队,属于被称为“老三届”的知识青年。1996年,他主政农业大省吉林时,曾冒雪来到全国粮食状元县农安县访问农户,现场承诺“绝不允许出现粮食丰收、农民减收的情况。保护价政策要继续坚持”。

  俞正声关心农民工。2009年,其时任上海市委书记,谈到农民工,他说,外来农民工不仅是上海发展的建设者,也是许多郊区农民通过房屋租赁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关心外来农民工、支持他们稳定就业,也是在促进上海本地农民增收;妥善安排好农民工的生产生活,也是为全国作贡献。

  刘云山善于“跟农民交朋友”。祖籍山西忻州,出生在古称敕勒川的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学习、成长都在内蒙古自治区这个边疆省份。参加工作之初,他在农村学校做过教师,在农村参加劳动锻炼。1975年至1982年,刘云山在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当了7年“农牧口”记者。他1981年采写的《夜宿车马店》,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牧民“丰收的喜悦”。

  王岐山作为知青曾在延安插队,与当地农民结下深厚的友谊。此后,虽然历经多个工作岗位,他始终心系农村、农业和广大农民。上世纪80年代初,他进入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担任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首任主任,参与农村改革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并争取到3亿美元的世界银行长期优惠贷款,为探索中国农村改革提供资金支持。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张高丽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本身就是个苦孩子,我的责任是恪尽职守做好工作,老老实实做人,全心全意服务。”1946年11月,张高丽出生在“东海边上的小村庄”福建晋江东石潘径村。他的祖辈都是当地贫苦的农民。他的亲兄长现在还在农村,还是农民。

  至此,便不难理解,为何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南海里如此眷顾庄稼与农户。一方面,一个人最宝贵的青春时光献给的地方和领域,总是带着一份情结。另一方面,同农民交朋友是我们党的传统,而他们继承了这一传统。(记者 陈振凯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新华社发)


    “农”之情愫 影响深远

    本月23日至24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7名中央政治局常委悉数参加,其规格之高,为近十年所罕见。与之相关的一个背景是,7名常委中有4名曾有“上山下乡”的知青经历。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农村工作过7年,这段经历无疑影响到他后来的治理色彩和执政理念。他曾在公开的回忆文章里说:“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们影响是相当深的,形成了一种情结叫‘黄土情结’”。

    同样,李克强总理不仅具有现代意识,年轻时,他裤角上常有泥巴,手上满是茧子。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其他几位领导人也是或有“上山下乡”经历,或有长期基层任职经历。

    可以说,这一代领导人内心存有一份“农”的情怀,这份情愫将深远影响着未来中国。

    他们做“农民”的经历,使他们对农业、农活十分熟悉,从中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群众,决策更加科学。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便强调,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他们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均选择聚焦三农问题。

    事实上,不止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之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会议都受此影响。“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家园”等提法无不透露着这一代领导人特殊的“农”之情怀。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有相当一个时期,农村环境遭到了破坏,农村建设被人们忽视,这种破坏和忽视最终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付出了很大代价。

    他们的这份“三农”情怀将使农民成为生活更富裕、职业更体面的新阶层。“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由于城乡二元的体制结构,国民分成了两种身份,这是一种人为造成的农民与市民的身份差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2020年城镇化时间表,便是改革努力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未来的一大增长动力。在职业体面尊严方面,他们将是最大的“代言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国西部地区当过7年农民,李克强总理在中国中部地区也当了4年农民。

    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极易忽视“三农”利益、导致各种矛盾凸显的社会敏感期。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传统的中国农村是靠“礼治秩序”来推行治理,实现稳定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的“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便是防止农村传统文化失落的上层设计。同时,中央强调的法治秩序亦是乡村治理之道。新一代领导人的这份“农”之情怀,将深刻影响到基层治理和地方秩序。

    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现代化的过程是人的经济价值不断提高的过程。换句话说,现代化的本质乃“人”的现代化。领导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特殊感情,无疑将提升“农民”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民阶层实现“中国梦”的速度,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基。(张广昭)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