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时政>

走进习近平心中“那座城”

时间:2015-12-21 14:53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何雨欣、韩洁、 点击:
 前不久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明年的经济工作定下了“基调”。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还有一大重点是“研究部署城市工作”。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率在30%到70%之间是城市快速发展阶段。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这意味着更多农村人口会进入城市

  2014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这是习近平在东城区雨儿胡同与居民合影。 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2014年2月,习近平考察古都北京,第一站选择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在他看来,考察一个城市首先要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网上曾有人给习近平建议,应多给城市留点“没用的地方”,习近平说:“我想就是应多留点绿地和空间给老百姓”。

  2002年,福州市知名文物学者曾意丹请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为其所著《福州古厝》作序,习近平欣然同意,其中写到:“现在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城市逐渐失去个性。”

  前不久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明年的经济工作定下了“基调”。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还有一大重点是“研究部署城市工作”。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率在30%到70%之间是城市快速发展阶段。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这意味着更多农村人口会进入城市,城市发展理念、规划和管理也势必随之面临更大挑战。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城市未来之路应当怎样走,习近平有着系统化的思路,并在不同场合有过很多的阐述。

  城市是许多人一生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的核心应当只有一个,那就是——人。

厦门市鸟瞰图

  1985年,习近平从河北正定县调往福建厦门工作,这是时任厦门副市长的习近平到国外考察。

  “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城市发展犹如一列高速奔跑的火车,这个轨道就是规划。

  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考察,首站选择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在他看来,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事实上,规划先行的理念一直贯穿于他城市建设的思路中。2002年,在浙江工作的习近平赴金华市调研时曾谈到“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建设中心城市,首先要编制好规划”。

  那次调研中,习近平还曾较为系统地提出要注意城市规划的整体协调,“不仅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要搞好衔接,而且城市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相衔接”。

  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这是习近平在市规划展览馆了解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当然,一张好的城市蓝图还需要一以贯之的执行。如果城市在不断扩张中频频突破规划约束,“一任领导一任规划”,再好的蓝图也成了一纸空文。城市规划必须有硬性的制度保障,有权威性、严肃性。

  这种制度保障就是“立法”。

  2015年5月,习近平来到被称谓“千岛之城”的我国首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舟山,在舟山城市展示馆,习近平说:“舟山群岛新区规划要确保法定效力”。

  2013年12月,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也更加明确了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编制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尊重专家意见,形成后要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权威性。”

  “网上有人给我建议,应多给城市留点‘没用的地方’,我想就是应多留点绿地和空间给老百姓。”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古老的街道——前门东大街,里面陈列着几块《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展板。

  2014年2月,在这里考察的习近平看到展板上绿色越来越多后,说,“网上有人给我建议,应多给城市留点‘没用的地方’,我想就是应多留点绿地和空间给老百姓。”

  城市不能满满当当,绿色空间的分布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一个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对于建设绿色城市,在中央文件中也有过多次生动的表述——

  “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

  “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当然,绿色城市还包涵节能环保的概念。城镇化建设中,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便捷的交通体系;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提高城镇供排水、防涝、雨水收集利用、供热、供气、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在一座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

  海绵城市,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就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缩影,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

  习近平曾提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城市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另一个缩影是地下综合管廊,也就是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改变过去城市建设“重地上,轻地下”的局面,将标志着中国城市建设发展方式的转变。

地下综合管廊示意图

  “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

  高速的经济发展,快速的城镇化步伐,让一些城市陷入盲目无序的扩张,拥堵、雾霾等“城市病”在一些中大型城市凸显。

  2014年2月,在北京考察期间,习近平就提出,要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高度负责精神,打造首都建设的精品力作。

  对于城市的这种“摊大饼”,中央文件中也一再强调“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严格控制特大城市规模,增强中小城市承载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2015年5月25日上午,习近平在浙江舟山城市展示馆了解舟山群岛新区规划。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对于不断凸显的城市病,习近平多次表明下大力气“根治”的决心——

  “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要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

  “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是一项长期任务,还存在着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需求尚未根本解决、保障性住房总体不足、住房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等问题。人民群众对实现住有所居充满期待,我们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解决好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

  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这是习近平在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 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对文化的强调,贯穿于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很多方面,城市建设也不例外。

  2002年4月,福州市知名文物学者曾意丹请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为其所著《福州古厝》作序,习近平欣然同意,其中写到:“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现在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在城市建设开发时,应注意吸收传统建筑的语言,这有利于保持城市的个性。”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在金华市调研也曾谈及,城市应该“有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气质、是城市灵魂。”“文化功能是城市的主体功能”。他告诉大家,对西班牙巴塞罗那曾经提出的“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口号记忆深刻。

  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这是习近平在东城区考察玉河历史文化风貌保护项目时与群众热情握手。 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时说。这座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无疑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习近平还说。

  一座城市,不应该是“千城一面”。应该是保护自然景观,传承历史文化,形态多样丰富,保持特色风貌。

  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济南市外来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一位在济南工作10年的菏泽人正在询问落户济南的条件,习近平问值班民警:“他符合政策吗?”“符合。”习近平笑着对“菏泽人”说:“吃了定心丸了吧?”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直接反映城镇化的健康程度”

  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用六个“要”阐释了城市发展的思路: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增强城市宜居性,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要改革完善城市规划,改革规划管理体制;要改革城市管理体制,理顺各部门职责分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落实责任主体;要加强城市安全监管,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救灾救援队伍。

  这六个“要”形成了指导中国迈向城市社会的纲领性框架思路,可以看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被放在整个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

  现在,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问题是这7.5亿人口中包括2.5亿的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他们在城镇还不能平等享受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带来一些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

  城镇化进程中的核心必须是人。“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直接反映城镇化的健康程度”……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涉及面很广,而越是复杂的工作越要抓到点子上,突破一点,带动全局,这个重点就是农民工市民化。

  2013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施工工地看望来自河南的钢筋工范勇一家。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大中小城市有不同要求,要明确工作重点。推进城镇化不是搞成城乡一律化。城乡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潜力巨大,要加快改革和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对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习近平还强调:“总的政策要求是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来源:新华视点微信 记者:何雨欣、韩洁、王立彬)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