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要闻>

“赢得更伟大的历史性胜利”-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年华诞

时间:2014-09-29 09:26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赵承、霍小光、 点击:
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亿万人民正投身全面深化改革伟大事业,续写着共和国新的辉煌,拥抱更加灿烂的明天。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65周年,正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65年艰辛探索,一场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一次次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一个个扭转乾坤的巨大跨越,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

    65年始终如一,对人民至上的孜孜以求,对民生福祉的不懈追求,对美好未来的锲而不舍,中国情怀越来越深厚。

    65年矢志不渝,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创新驱动焕发活力,民族复兴不可逆转,中国梦想越来越迫近。

    从历史走向未来——

    “在20世纪赢得了伟大历史性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21世纪赢得更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亿万人民正投身全面深化改革伟大事业,续写着共和国新的辉煌,拥抱更加灿烂的明天。

    中国道路:决定前途命运的历史选择

    ——习近平:“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国庆在即,首都北京,天安门城楼旗展云飞。

    这是一座历史之门。她似守望者,目睹着面前的长安街由御道变为街道,由窄到宽,由短至长;她是见证人,亲历着中国人民65年来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奔向强起来。

    国庆65周年到来之际,中国迎来第一个以立法形式确立的烈士纪念日。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与首都各界一道,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仪式,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表达缅怀追思,宣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

    历史是现实的渊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

    站在共和国65年历史节点,回望革命、建设、改革的来路,历史风烟扑面而来:

    这是一条在民族危亡中开辟的道路——

    鸦片战争后的近百年,中华民族走过一段最屈辱的历史,进行了最为悲壮的抗争。

    为着救亡的呐喊,为着复兴的梦想,多少主义出场,又都破灭;多少道路探索,又都碰壁;多少政党登台,又都谢幕。

    历史在选择中前进。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人民作出了这样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中华民族从此迈向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然而,彼时的中国,新政权刚刚建立,国家一穷二白,人民一贫如洗。

    全世界都用狐疑的目光看待这个国家的未来:中国共产党将把中国引向何处?

    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预言:面对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

    上海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面对西方国家的政治隔绝、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这是一条在迎接挑战中变革突围的道路——

    36年前,刚刚摆脱十年浩劫的中国,徘徊于历史的十字路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共产党人以改革开放的巨手拨转前进的航向。

    36年间,中国巨变,举世震撼。

    “我们希望利用中国和平崛起的机会,与中国实现合作共赢。”波兰信息与外国投资局局长斯拉沃米尔·马伊曼这样表达对中国投资的渴望。

    金秋时节,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一场“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促进推介会”引人注目,来自11个国家的代表轮番推介本国资源优势,极力吸引中国资本。

    36个春秋往复,“投资”已从“进口”转向了“出口”——今天的中国已不满足于引进外资,我们有足够的底气把自己的资本引出国门。

    这样的逆转不一而足。

    36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越美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第一大发动机,一跃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

    36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6倍,年均增长9.8%;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元到2013年的41908元,增加110倍;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到2013年的26955元,增加78倍。

    从封闭到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国家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风云变幻中,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中,这条道路都彰显出巨大优越性、强大生命力和深远影响力。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道路自信而响亮的宣言。

    ……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中国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出来的。中国道路,扎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因而具有强大生命力。

    中国为什么能?外界舆论由此发问。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张维为说,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选择了自己正确的道路。过去60多年,特别是过去30多年,中国通过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赶上来了,并正在越来越多的方面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最终将实现对西方和西方模式的全面超越。

    也许中国要面对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也许中国要面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发展时少”的“成长中的烦恼”。

    然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是一条没有理由不继续走下去的路。

    虽度尽劫波,虽前路艰辛,但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情怀:人民至上的永恒追求

    ——习近平:“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定位。”

    秋风一动桂花香,杭州人总是在桂子飘香中欢度国庆。

    沿杭州城繁华的中山路向西湖大道走去,交叉口西北侧,一座名为《四世同堂》的雕塑引人注目。这座群雕,32人或坐或立,神态自若,似在拍全家福。

    龙井路一家饭店里,汪姓家族30多口人在此欢聚,他们正是雕塑的原型。他们中有教师、医生、工程师、公务员,有国企老总,也有私企老板。72岁的汪家第二代长子汪昔奇说:这叫国旺家兴。

    国旺家兴,根基何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本质在“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为了人民。

    中国共产党,宗旨在“为民”:为人民服务,人民至上。

    这正是国旺家兴的永久保证。这就是深厚的中国情怀。

    人民当家做主——中国情怀最华彩的篇章。

    65年前,风华正茂的高山族青年田富达,作为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政协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

    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普选,田富达被选为1226名代表之一。一年后,他参加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位83岁的老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我们哪有当家做主的出头之日。

    “人民共和国制度特征就是主权在民,人民真正当家做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徐鸿武说,从封建皇朝的“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到新中国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翁”,这是一个颠倒乾坤的巨变。

    对于当家做主,青年农民工朱雪芹也有自己独特的体会。

    1994年的一个清晨,她扛着蛇皮口袋,坐上大巴车第一次到上海,落脚一家服装企业。让她想不到的是,14年后,自己能走进人民大会堂,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第一位农民工代表。

    2013年,朱雪芹再次当选时,同她站在一起的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从2人增加到30人,他们的背后是中国2亿多农民工。

    这是朱雪芹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的第七个国庆节,她打算利用假期去看望一些农民工姐妹们,了解她们的社会保障、子女教育情况。

    “7年来,我提了17份建议、1份议案,涉及农民工的方方面面。”朱雪芹说:我要为他们代言。

    从“豆选”“三三制”到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废除保甲制度、实践“人民民主管理城市”理念的居委会制度到上世纪90年代8亿多农民实行村民自治,人民当家做主成为社会主义中国鲜明特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

    一切为了人民——中国情怀最动人的实践。

    “恢复高考消息传来,我顿时看到光明,好像黑夜行走,突然找到方向。”

    1977年,唐长红已在陕西蓝田农村劳动多年,他白天种地、修路、打土坯,晚上在煤油灯下挑灯夜读。那年冬天,包括唐长红在内的全国570万青年,带着积聚了十年的饥渴和梦想,从四面八方涌向久违的考场。

    如今,唐长红已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他说,我的梦想就是航空强国。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国运。

    恢复高考,改变了一代年轻人的命运;包产到户,激发了亿万农民创造的激情;开放搞活,打开了财富涌流的闸门……家与国,国与家,在中国情怀的生动实践中造就彼此的辉煌。

    “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从革命老区到国家级贫困地区,从洪涝灾区到地震灾区,处处留下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足迹。

    ——从免除“皇粮国税”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促进就业规划出台到义务教育法修订,民生相关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健全,民生保障和改善水平一步步提高。

    ——从农民工到下岗职工,从农村留守儿童到烈士遗属,一项项保护特殊群体权益的举措相继落实。

    ……

    65年间,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中国人民生活划出了一道急速的上升曲线。中国式开发扶贫,让中国农村2亿多人脱贫,为世界所惊叹。

    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但实行新标准后仍有约1亿贫困人口;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但每年仍有2500万城镇劳动力等待就业;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但还有超过1200万户城镇低收入群众居住在各类棚户区。收入分配,更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公平之处;群众创业,仍面临相当多有形的门槛、无形的障碍……

    户籍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医疗体制改革、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大力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剑指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和领域,一以贯之的正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人民情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考察,和基层干部群众共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计。

    喜好诗文的汪昔奇,国庆前夕,这样描绘自己的“中国梦”:

    我的祖辈有个梦,没有列强凌辱,没有封建压迫……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人民挺起了脊梁骨;

    我的父辈有个梦,不再忍饥挨饿,不再穷困窘迫……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我辈也有一个梦,那是一个中国梦,世界自由进出,世间万国通衢……中国人民雄起来,中国人民圆了强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充满深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行进在中国道路上,与祖国共同成长进步,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也是共和国“人民至上”情怀的最好注解。


 中国希望: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

    ——习近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广东,伶仃洋,从历史深处走来。

    她曾目送文天祥从容赴死的身影;也曾被西方侵略者强占,成为对我国贩运鸦片的跳板;更见证了65年来中国的巨变。如今,她正惊喜地期待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实现——

    伶仃洋东侧,深圳前海。2012年12月7日,十八大刚刚结束,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京考察的第一站便来到深圳,考察了前海。昔日一片滩涂,眼前繁忙的工地,仿佛让人看到了深圳初创的景象。

    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令: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中国,翻开实现梦想的新篇章,展现出新的气象,给人以新的希望。

    65年接力奋斗,65年成就辉煌。

    历史永远铭记,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江泽民到胡锦涛,党中央领导亿万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考验,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世界作出了郑重宣示。

    这梦想令人神往——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年时,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梦想奋斗以成——距离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未如此之近,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前所未有,将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宏伟蓝图化为现实,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

    “与30年前相比,中国更加富裕,更加发达,也更加复杂。许多30年前对中国有效的增长来源不再有效了。”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罗兰德的话犀利中肯。

    突破发展瓶颈,成为摆在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

    曾经靠卖电表和配电箱就能挣钱的北京中科锐智电气,正将全部资源投入到智能电网管理系统等新技术的研发当中。

    “贴牌卖货,卖得越多,利润越薄!只有到产业链的上游去,到科技含量、经济附加值最高的地方。”锐智电气董事长王明建说。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亟待以创新驱动突围,促进经济转型;

    从粗放投入到集约发展,中国亟须打破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的发展痼疾;

    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中国必须培育和践行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从利益固化、贫富悬殊到实现共同富裕,中国需要打破诸多顽固的利益藩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6大方面、15个领域、330多项改革举措,打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

    财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一批批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一项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

    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总目标的全面深化改革,让持续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有了新的开拓,进入新的境界。

    从治理“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一张贺卡、一盒月饼背后的奢靡之风;从雷霆万钧的反腐败,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

    一个个改变,冲击着曾经顽固不化的利益藩篱,荡涤着长期熟视无睹的不良风气,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公平、和谐与希望。

    一年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时,西班牙《世界报》曾这样写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开启了中国30年来最深刻的经济、社会和行政改革的序幕……改革须以行动换回共识。”

    一年后,9月11日,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政府在计划生育、劳动改造、户口制度、反腐工作等领域都进行了改革,几乎出乎所有中国政治学者和观察人士的意料。“毫无疑问,习近平的确在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改革之势,如滚滚春潮席卷神州大地,激荡在每个人的心中,渗透在社会的每个角落,深刻改变着国家的面貌和人民的命运。

    国庆前夕,上海自贸区迎来周岁。

    短短一年,自贸区区域内新注册的企业数量超过过去20年的总和。行政审批“负面清单”、汇率自由汇兑、构建离岸金融中心……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新的制度体系正在逐渐成型。

    “一项项改革政策出来后,大家都觉得这个社会在变化。我身边的每个人都对这个社会充满信心。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有奔头。”农夫山泉有限公司总裁钟睒睒体会深刻。

    “敢梦、筑梦、圆梦,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的改革,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崛起的希望!”一名叫“思念在前后”的黑龙江网友在网上留言。

    改革仍在继续,发展永不止步。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十三五”规划从2016年到2020年,正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中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重要规划。这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

    金秋十月,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这是制度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沈春耀说。

    实干兴邦——实现梦想,需要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未来中国,更加令人期待。

    114年前,梁启超充满激情地绘出他心中的少年中国:与天不老,与国无疆!

    100多年前,孙中山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

    80年前,狱中的方志敏用生命呼唤“可爱的中国”。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个古老却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中国,一个面向世界、开放自信的中国,正大步向我们走来……(记者:赵承、霍小光、赵超、罗宇凡、熊争艳)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