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I T>IT百科>

人工智能创业不能只看趋势,抓到痛点再下海

时间:2016-09-26 16:50来源:新华网 作者:未知 点击:
2016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做客新华网思客会,并接受了思客的独家专访,在专访中,李德毅院士对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技术热点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本文根据专访内容整理而成。

  9月23日,2016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做客新华网思客会,并接受了思客的独家专访,在专访中,李德毅院士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热点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本文根据专访内容整理而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接受思客专访  孙蕾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接受思客专访  孙蕾摄

 

 

科技创新成功需要体制创新的陪伴

 

思客

  今年浦江创新论坛的主题是“双轮驱动: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您认为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这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两个轮子如何一起转?

李德毅:

  我的实际工作告诉我,现在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我目前主要的工作是智能驾驶研发,社会上有人把它叫做自动驾驶或者无人驾驶。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就是用创新的办法实现车的智能驾驶,把驾驶中持久、枯燥的工作交给机器来做,我们叫机驾,或者叫机器驾驶。人可干预,而不需要人整天踩在刹车,手放在方向盘上。科技工作者是从技术角度上创新,例如我提出一个新的事情,叫做“驾驶脑”,可以把驾驶员的驾驶水平、经验默化在一个机器里面。这个“驾驶脑”就成为机器驾驶的一个重要的零部件,它不同于雷达、摄像头,但是它能把驾驶员的工作代替。

  在我自己的实践活动中,科技创新要想成功,就一定要有体制创新的陪伴。例如我现在想找个地方做实验,我就需要得到许可,或者我想知道具体的车流,谁在干扰我的车,我迫切地希望政府部门、交通管理部门能够在体制上给智能驾驶科学研究创造环境。所以看到上海的嘉定城成为全国的第一个智能驾驶示范区,看到各方都在努力,我很高兴。

  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两个“轮子”必须一起滚起来,否则我们在原地不动,就会落后于世界潮流。

思客:

  中国目前是科技大国,但还不是科技强国。要实现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最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

李德毅:

  大家都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第一生产力释放出来就必须要有环境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体制创新是确保科技创新必要的基础条件。我觉得我们政府还是很努力的,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多次提到要重视人工智能与体制创新。今年的G20会议,这就是一个生动的体现。

 

李德毅: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两个“轮子”必须一起滚起来,否则我们会在原地不动  严晓瑜摄

李德毅: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两个“轮子”必须一起滚起来,否则我们会在原地不动  严晓瑜摄

 

 

智能服务机器人将成为下一步浪潮

 

思客:

  目前我们处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期,您觉得我们在哪些技术领域的创新最容易取得突破,实现弯道超车?

李德毅:

  大家都知道IT技术很火,前几年主要表现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这几年,它们又推动了一个新的技术,叫做人工智能。我的观点是云计算、大数据成就了人工智能。现在大家都在做机器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新的趋势。

思客:

  您多次提到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经过60年的发展,现在迎来了第三次浪潮,您觉得中国目前的人工智能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李德毅:

  举个例子,最近我们开了个人工智能高端产业的论坛。在这个会议上,我和一个主持机器人共同主持了开幕式。就是说会议主持人这样一个岗位,目前有可能被一个主持机器人替代。这个主持人能随时回答你的问题,还能有表示喜怒哀乐的丰富表情。在这个会议上,还有另外一个机器人,一直在屏幕上做速写,我们叫做速记机器人。速记是一个繁重的劳动,而我们用的速记机器现在的打字速度、打字的质量超过了一般的速记员。这个产品是科大迅飞做的,整个会议期间从头到尾都用速记机器人,所听即所见。这样的一个机器人产业高端论坛,就已经有两个活生生的机器人陪伴着我们,一个叫做论坛主持机器人,一个叫做速记机器人。

  这两个机器人都是中国自己研发的,但还不能说中国目前已经处于人工智能的领先地位。因为服务机器人一大块产业,好比3D打印、无人机等,里面还是很多业务,因为大家都看好了服务机器人下一步的浪潮。

 

未来社会并不存在人类跟机器人的对立

 

思客:

  刚才您提到了主持机器人、速记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以后越来越普及,会不会产生一个问题,比如说机器人取代了人工,导致大量的失业?另外一方面机器智能有可能超越人的智能,导致一些不可控的结果。人类会不会被技术反咬一口?

李德毅:

  社会上有很多人表示这样的担忧。很多科学家也曾经用弱智能、强智能来简单地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这些担忧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有一点敬畏之心,在计算能力与速记能力上,机器超过一个或者几个人的计算智能,已经是被大家认可的。所以随着机器人的增加,很多有一定智力的,简单重复的劳动力被机器人所替代,是不可阻挡的。特别重要的是,你培养一个速记员要好几个月,甚至于好几年,人的生物进化、自然进化的速度很慢,但是如果把我们的速记机器人拷贝一下,复制出去,它进化的速度很快。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对人工智能要有一点敬畏之心,不要简单认为它是弱智能、我们是强智能,一言化之。

  但是不要过分担心,因为机器人毕竟是人创造出来的,在将来的社会也不存在人类跟机器人成为对立方的可能性。只会存在一部分培养自己机器人的人群跟另一部分培养自己机器人的人群,存在认知差异,甚至会出现认知对抗。不存在把机器人放在一边,把人放在一边的情况。就好像世界上不存在说男人要打败女人,女人要打败男人一样。这个阵营不会出现,因为男人、女人组织家庭,他们都是复合在一起的。尤其重要的是人类是有共同价值观的,这就是人的生态,好比我们说文明、善良、诚信、公平、平等,这种生态早就存在,新诞生的机器人也好,生物人也好,它如果不符合那个生态,一定会死去,所以不用过分担忧。

 

智能驾驶不是无人驾驶,应该是人与机器人的和谐相处

 

思客:

  您刚才提到您最近在研发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您觉得无人汽车未来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普及?同时如何去消除人们对无人驾驶安全方面的顾虑?

李德毅:

  我做的智能驾驶的特点不同于特斯拉,也不同于谷歌的智能驾驶。他们强调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我个人认为智能驾驶应该是人与机器人的和谐相处。我们不但要做一个好的车,还要造一个能够替代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与周边环境和车流交互的这样一个不可替代的“驾驶脑”。这个“驾驶脑”默化了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的实时干预,这一点有它的创新之处。所以我们为今后整个智能产业链创造了一个新的链条,不但要有传感器,还要有“驾驶脑”,以后还有整车的集成、车辆的服务。有了“驾驶脑”之后,你就会发现人和无人驾驶的车或者机器驾驶的车,他们之间会发生非常友好的沟通。

  最近有些智能汽车在新加坡上路,百姓说它像幽灵一样,不敢坐。什么原因?因为它没有跟人交互。我们的“驾驶脑”,除了保证安全行驶外,还可以学习驾驶员如何开得更舒服一点,如何开更省油。怎么舒服、怎么省油恐怕不是汽车厂能想出来的,一定要向驾驶员学习。所以我们的“驾驶脑”,不但有决策功能,还有交互和记忆功能。我们很欣慰找到了汽车产业的重要链条,这也是我们的创业能力。

思客:

  这个听起来非常让人期待,您预测一下这项技术什么时候能够投入应用?

李德毅:

  我们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止。去年我们在开封,用大巴做了这样的“驾驶脑”。在开的过程中,这个“驾驶脑”不断喋喋不休地从车载电台里发出声音“我现在在干什么”,大家觉得坐在里面很有意思。当然你可以把它关掉,如果你想安静一点的话。现在我们正在北京做实验,我们不但做大车,还要做小车,我们希望“驾驶脑”与人能够更好地相处。比如,有些车子发生了事故,如果机器觉得处置不了的时候,能够比较早地自然地发出声音,引起车上的人注意。其实你仔细想一想,如果有个无人的车你敢坐吗?即使你坐到车上,可能有个突然的事情你要下来,你找谁啊?所以我觉得这个车子应该像机器人一样能跟你说话。高德导航有林志玲版、郭德纲版,将来我们的机器人也可以用语音代替虚拟人,跟人家讨论问题。你本来想到机场,突然车上有人心脏病发作了,你说:“对不起,我现在有个急事,你给我开到医院去吧。”然后车子回答“好啊,去吧”。这多好?

 

李德毅接受思客聘书  严晓瑜摄

李德毅接受思客聘书  严晓瑜摄

 

 

人工智能创业不能光看到热潮就下海

 

思客: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和投资如火如荼,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达到1270亿美元。海量资本与创业者进入这个领域,您认为人工智能这股热潮是否存在泡沫?是不是虚火太大?

李德毅

  我们希望真正创业的人能够冷静思考。很多人看到这个趋势,因为觉得只要趋势对了,我们往里钻就不会吃亏。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要想想自己的强项、自己的亮点、市场的卖点、创意的痛点,分析透了,再下海更好。

思客:

  有没有具体的建议?人工智能市场的竞争出现了白热化,创业者应该怎么办?他们最重要的是找市场还是集中在提升技术上?

李德毅:

  现在我们的社会投资渠道很多。好比说种子投资,仅仅是个好的想法,种子投资就可能给你5万美金,你就可以搞这个项目。但有的人他不但有了项目,他还有成果,你可以拿成果把它变成产品。有的人有了产品,但是找不到市场,所以你要把产品变成商品。从想法到项目,从项目到成果,从成果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总而言之,你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不是光靠热情就可以下海的。对创业者而言,这个产业链怎么做?你在哪个点上定位?你的上游是什么?下游是什么?你开公司,谁给你订单?你的钱怎么流动起来?怎么把这钱花出去?现在投资商比较多,找钱不困难。但是钱如果花不好,是很大的问题。

思客:

  我们从宏观层面看,科技创新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

李德毅:

  我觉得我们国家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号召广大的青年人“双创”,这一点在全世界都不太多见的。再加上现在的年轻人有热情,能够找到自己的强项,把它真的当做一个事业来做。我们中国人是有智慧的,对未来我们应该充满自信。这次会议的宗旨其实也是“双创”,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机制创新。离开了机制,科技创新开不出果子。但是离开了科技创新,光有机制,光搭起平台,没有唱戏的也不行。所以还是需要共同努力,“双轮”驱动。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华网思客独家稿件,转载须注明来源为新华网思客。授权合作请联系sike@news.cn

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网立场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