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口” 更在“刀尖”
人脸识别技术推广受信息泄露困扰
在“风口”,更在“刀尖”——最近一年,或许没有哪一项新技术比人脸识别更配得上“毁誉参半”这个词。 随着央视2021年“3·15”晚会曝光了多家门店利用摄像头获取人脸信息的案例,人脸识别技术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是“利器”,还是“凶器”?《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作为前沿科技,人脸识别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安防、支付转账等领域,呈现加速落地趋势。然而去年以来,国内外抵制人脸识别的现象愈发突出,由于信息泄露风险大、安全漏洞难消除等问题,人脸识别的落地应用正面临重重阻力。 人脸识别技术遭遇“全球抵制” 今年初,福州市仓山区某小区发出公告称,小区已全面启用人脸识别门禁,原有门禁卡将失效,业主需在一个名为“亲邻科技”的小程序上,录入个人人脸、身份证、姓名等信息,采用人脸识别后,业主可以实现“无接触”进出小区。 然而部分居民却对此提出异议,“最大担心是个人隐私泄露,人脸生物信息同时捆绑了身份证、家庭住址等,一旦商业公司保管不善,后果不堪设想。”这并非个例,据了解,今年以来,北京、江苏等地均出现业主联合抵制小区人脸识别门禁的现象。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人脸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小区门禁、支付转账、实名登记、解锁解密、公司考勤等场景,部分地区甚至连垃圾桶和厕纸供应机都需要使用人脸验证。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超过1万家人脸识别相关企业,2019年新增企业2110家,同比增长36%。权威报告显示,中国是人脸识别设备最大的消费区域,预计2023年占全球比例将达到44.59%。 作为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脸识别不可谓“无用”。例如在安防领域,新技术可有效防范犯罪分子的身份欺诈,同时帮助寻找失踪儿童等;而在互联网领域,刷脸支付等为优化用户体验提供新的想象空间。 然而,一面攻城略地的同时,人脸识别也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去年,济南一名购房者为避免被人脸识别系统判定为“熟客”导致多花钱,甚至无奈戴上头盔看房——为防止人脸信息泄露,多地均已出现类似“墨镜遮面”“口罩挡脸”的场景。 针对人脸识别技术引发的不满,天津市于今年1月1日起规定,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识别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浙江、江苏、天津、北京等地均出台政策,限制人脸识别在物业管理、售楼处等领域的应用。 而在海外,抵制的声浪同样不小。美国已有多个州市颁布禁令,禁止执法部门、政府机构使用人脸识别和监控技术。去年初,欧盟还草拟了一项计划,未来3到5年内禁止在公共场所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新技术发展尚存三大隐忧 处在“风口”中的人脸识别技术,为何被频频推上“浪尖”?记者发现,与指纹识别等技术相比,人脸识别可实现无接触访问,在当前疫情防控背景下,更加安全高效,然而新技术当前遭遇的落地困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术发展仍存缺陷,难以打消公众疑虑。 滥用趋势明显,信息泄密风险大。近年来,人脸成为不少App和小程序过度索取的生物信息。以网游陪玩为例,用户想注册接单,就必须在App中录入人脸,而在一些高校和租房类App上,人脸信息已经成为注册的第一道门槛。 在线下,人脸识别被滥用的现象更为普遍。2019年,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曾在北京多个商场调查发现,不少商场都装有人脸识别系统,并对顾客进行刷脸,跟踪记录消费轨迹,但没一家商场告知顾客并征得同意。 “许多企业并没有有效的安防措施,随意采集人脸信息很难保证数据安全。”中国电信福建公司高级工程师曹曦说,目前国内在人脸识别核心算法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极少,市场上人脸识别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安全防护技术不统一,因系统安全漏洞造成个人影像数据泄露的事件频有发生。 记者发现,一些小型商业公司甚至会将人脸信息以0.5元一份的价格主动出售。今年2月,公安部发布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窃取、贩卖人脸数据案件2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0名。 “与此同时,不同于密码等信息,人脸属于个人生物信息,无法更改,一旦泄露将对个人的人身与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他说。 技术发展不成熟,安全漏洞难消除。记者发现,近年来,“攻破人脸识别技术”的案例屡有出现。去年,国内警方破获的两起盗用公民个人信息案中,犯罪嫌疑人均用“AI换脸技术”非法获取公民照片进行一定预处理,再通过“照片活化”软件生成动态视频,成功骗过人脸核验机制,从而实施犯罪。 “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尚未成熟,仍不足以防止伪造数据进行认证。不法分子容易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某些安全漏洞,对身份识别系统发动攻击非法登入账户。”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任奎说。 技术专家分析,一方面,基于模板匹配、几何特征等传统算法的人脸识别技术,由于其特征提取方法由人工设计,导致其在识别上存在重大缺陷,另一方面,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在环境复杂多变的现实应用中同样存在较大误判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金融、安防以及考勤门禁是人脸识别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一旦发生误判系统被攻破,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新技术过早沦为“商业杀熟”工具。据报道,去年以来,已有多家售楼处承认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主要用于识别购房的消费者是否是首次看房、是由第三方中介还是售楼处销售首次完成接待等。根据类型的不同,房企提供不同的折扣力度,差价可达到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换而言之,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受到了“价格歧视”。 “大数据杀熟”早已不是秘密。新用户粘性低,对价格敏感,相比之下,老用户认可度高,为了留住新客,互联网企业对老用户“开刀”的套路屡见不鲜。然而人脸识别的应用,不仅让信息获取更加高效,也将“杀熟”场景从线上延伸到线下,进一步损害消费者权益。 完善防伪技术加强人脸信息采集主体监管 毋庸置疑,随着技术变革和应用需求不断提升,人脸识别的应用将有广阔空间,但其所遭遇的困境,也一定程度反映新技术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是以技术突破为驱动,提升防伪技术。曹曦认为,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尚存安全漏洞,应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出发,进行技术攻关。硬件方面重点研发高精度光学镜头、半导体成像器件等产品,为人脸识别技术落地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软件方面,重点研究深度学习网络框架等,提高防伪技术。 二是加强对人脸信息采集主体的监管。“对于一些高信任的服务提供商,在技术到达一定程度之后,是完全可以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例如政府单位;但是对于一些低信任度的服务提供商,应当要求他们在提供人脸识别服务的同时,应当提供其他的认证方式,例如密码认证。”任奎建议。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马进接受采访时曾建议,应明确人脸采集使用场景并颁发采集许可证。相关部门应出台人脸采集使用场景的限制性规定,并根据该规定就特定场所人脸采集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场所所属企业的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与场所颁发许可证。取得许可证后,企业方可在规定的场景下进行人脸采集。 三是完善人脸识别应用相关法律法规。福建重宇合众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涂崇禹律师建议,应在现有一般性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健全和完善细化自然人生物识别信息采集、使用、保管及相关设备设计、生产、销售制度规范,探索建立规范采集流程、保障被采集对象知情权和消费者合理选择权的市场准入与监督机制,适当限制人脸识别技术具体应用场景、采集深度与数据合理保存期,推进人脸数据相关立法,逐步确立个人信息(共同)控制权、删除权等信息基本权利。(记者 吴剑锋)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运动竞技 | 新硬件时代 | 消防应急 | 雄安新区 | 粤港澳大湾区 | 一带一路 | 物联网 | 欧洲频道 | 非洲频道 | 亚太聚焦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网络金融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智慧城市 | 科技工业 | 会议专题 | 聚焦海外 | 新疆建设兵团 | 民政工会 |
人脸识别技术推广受信息泄露困扰
时间:2021-04-07 11:14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 吴剑锋 点击:
次
毋庸置疑,随着技术变革和应用需求不断提升,人脸识别的应用将有广阔空间,但其所遭遇的困境,也一定程度反映新技术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AI视频换脸技术被滥用,细思极恐
- 下一篇:法华寺“月薪8万元招和尚”?谣言!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法华寺“月薪8万元招和尚”?谣言!
针对网上传播“杭州法华寺招聘和尚,其中方丈住持津贴为每月8万元以上”的信息,浙江...
- 人脸识别技术推广受信息泄露困扰
毋庸置疑,随着技术变革和应用需求不断提升,人脸识别的应用将有广阔空间,但其所遭遇...
- AI视频换脸技术被滥用,细思极恐
随着AI技术发展,视频换脸技术门槛降低,普通人也能制作换脸视频。记者调查发现,这项...
- 工信部:未经用户同意营销来电即为骚扰
昨日工信部就骚扰电话治理对新京报回函称,随着垃圾短信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骚扰信息...
- 网络外卖平台乱象谁有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子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购物、电子消费也成为人们生活...
- 网信办公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十大典型案
据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公布的“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十大典型案例,包括涉...
- 法华寺“月薪8万元招和尚”?谣言!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