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问题还是归结到了钱上。 在培生集团(Pearson)选定了它认为会成为英国《金融时报》负责任东家的各收购方、并考察过它们对编辑诚信的尊重之后,最后就剩下德国斯普林格集团(Axel Springer)和日本经济新闻社(Nikkei)两家中哪一家会支付更高价钱了。上周四下午,在最后一刻的戏剧化情节中,日经新闻胜出。 除了培生集团结束对英国《金融时报》58年的所有权这一令人震惊的消息,加上有关日经新闻会如何对待新资产的尖锐问题之外,8.44亿英镑的价码也令有的人大吃一惊。 10年来,新闻业务一直处于洗牌状态,旧的品牌不断衰落,新的数字化品牌不断崛起。然而,1888年成立的英国《金融时报》卖出的价钱,却堪比互联网初创企业。 这个价码不仅很说明英国《金融时报》自身的质素,还反映了新闻出版界的风云变幻。一家关注商务、吸引专业读者、仍在扩张的高品质英文出版物,价值稳步增长。杂志可能会走向末路,聚焦大城市的报纸也可能衰落,然而全球商务新闻和评论将永远是香饽饽。 英国《金融时报》上次易主是在1957年,当时由考德雷(Cowdray)家族持有的培生集团,斥资72万英镑买下了这家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报纸的控股权。经通胀调整后,该交易对英国《金融时报》的估值为6000万英镑。 那时候,英国《金融时报》规模较小,互联网也还是几十年后的发明。但该报在增长,其8.4万份的发行量是之前8年增长40%的结果。 上周日经新闻支付了上述价格的14倍,收购了拥有73.7万印刷和数字订户、然而经通胀调整后盈利仅大约两倍于1957年水平的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分析师肯•多克托(Ken Doctor)写道:“这一收购价/利润倍数令英国《金融时报》与众不同——也许它应该这样。”该价格是亚马逊(Amazon)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 2013年对《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收购价的五倍,是去年BuzzFeed估值的1.5倍。 将英国《金融时报》与BuzzFeed相比较似乎很奇怪。在风险资本家对BuzzFeed这一创新型美国新闻娱乐网站的估值过程中,其流量增长和盈利潜力是与当前营收同等重要的考量因素。不过,在当今的新闻业,两者拥有某些共同的诱人品质:全球化,增长空间,英语是主要语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曾有人猜测英国《金融时报》或许会被全球最大的两家金融信息集团彭博(Bloomberg)或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收购,但最后两家竞购者却都是非英语出版商。它们都把英国《金融时报》视为向全球扩张的旗舰,突破母语强加给它们的发行量限制,采用已成为全球商务语言的英语。 此外,收购英国《金融时报》还有一种炫耀性的价值。正如一座城市中最抢手地段的待售房屋,它们不会经常挂牌出售。在全球职场人士中,影响力与该报相当的两份报纸分别是《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和《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前者于2007年由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的新闻集团(News Corp)以50亿美元收购,后者仍由苏兹贝格家族(Sulzberger)控股。 英国《金融时报》的这一转手价格,迟到地证明了从1950年至1972年担任主编的戈登•牛顿(Gordon Newton)开创的战略的正确性,即打破英国《金融时报》最初的小众定位——伦敦金融城经纪人和银行家的圣经。戈登爵士积极地向行业报道、政治报道和艺术类报道拓展。在他和后来多位主编领导下,英国《金融时报》接着还将其关注的焦点从英国拓展至欧洲、美国和亚洲。 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的先见之明,但也有一部分是时势的产物。战后的伦敦金融城是英国企业募资的中心,但缺乏其在19世纪鼎盛时期的全球触角范围——当年的巴林银行(Barings)和罗斯柴尔德银行(Rothschild,该行在日经收购英国《金融时报》的过程中向日经提供咨询)曾向全世界提供融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伦敦金融城走上了放松监管的道路,金融业和工业逐渐全球化。英国《金融时报》借着这股潮流扩张。 这一扩张曾遭到伦敦报业竞争对手的嘲笑,但在当今数字化的世界成了效仿对象。上世纪60年代将总部从曼彻斯特迁至伦敦的《卫报》(The Guardian),已扩张至美国和澳大利亚。由于《卫报》决定不对网上的综合新闻和分析内容收费,英国的6400万人口太少,不足以在财务上支撑该报经营。 对于此类严重依赖广告的出版商,问题在于广告收入已经降低,原因是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品牌和娱乐网站都在争夺同一块营销预算蛋糕。商业出版物同样需要在线增长,而英国《金融时报》及其他类似媒体的一个关键优势在于,许多读者愿意订阅有价值的财经信息。 当然,这种策略也可能失手。一旦英国《金融时报》发展遇阻,或其向数字化媒体的转型不能带来足够营收,历史或许会评判培生集团在最有利的时机出售了该报。如今,商业新闻正在吸引财力雄厚、具备技术专长及巨大雄心的企业的竞争。彭博(Bloomberg)以25年的数据业务为依托,打造了一个拥有2300位记者的新闻业务部门。 但日经新闻开出的价码让人们知道了一件事:英国《金融时报》在培生集团旗下的近60年里,那些构想并实现了该报发展壮大的人们,正确把握了某些重要的事情。如今,英国《金融时报》需要在日经新闻旗下再次证明自己。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频道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晚霞溢彩 | 运动竞技 | 两会频道 | 人社保障 | 欧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一带一路 | 物联网 | 新硬件时代 | 非洲频道 | 美洲频道 | 澳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疆建设兵团 | 网络金融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聚焦海外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智慧城市 | 科技工业 | 会议专题 | 民政工会 |
《金融时报》为何能在互联网时代高价易手?
时间:2015-07-28 17:46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作者:专栏作家 约翰• 点击:
次
在培生集团(Pearson)选定了它认为会成为英国《金融时报》负责任东家的各收购方、并考察过它们对编辑诚信的尊重之后,最后就剩下德国斯普林格集团(Axel Springer)和日本经济新闻社(Nikkei)两家中哪一家会支付更高价钱了。上周四下午,在最后一刻的戏剧化情节中,日经新闻胜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自助游网站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 有 券 网
- 中国靓号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