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村史馆成了形式主义“新阵地”

时间:2021-03-23 15:55来源: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乡村要振兴,文化必振兴。村史馆作为凝聚乡村群众智慧,凝聚乡村发展情感基础和文化基础的纽带与核心,必须要让村史馆成为承载乡村文化、乡愁乡愿的源头阵地,激发乡村群众奋斗创业、奋勇进取的精气神,为推进乡村振兴而不息奋斗、坚毅前行。因此,得加强政策引导、人才
         随着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取得重大胜利,乡村振兴发展日益推进,村史馆、村文化长廊、脱贫攻坚纪念馆等村级文化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对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以及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极大的推动力。但是,在现实工作中,不乏少数基层乡村村史馆形式大于内容,陷入了形式主义泥淖。
       比如,有的如同“杂物铺”,摆上些锄头、犁耙、斗笠、风车等农具,搞些干辣椒、玉米等蔬菜,把村史馆当做杂物陈列室,千篇一律、同质同类,缺乏对本村文化和风俗传统深刻挖掘;有的变成“展示台”,本村乡土元素少、历史文化少,领导照片挂了一大堆,俨然变成领导个人秀场;有的沦为“政绩板”,因村史馆简单摆设农具、蔬菜等农用品,导致农民不爱看、不去参观,只为了应付领导检查,成了村两委抓村级文化建设的政绩。凡此种种,让村史馆成为了形式主义“新阵地”,严重影响了村史馆的价值发挥和效应功能,也不利于乡村振兴的长远发展。
      村史馆作为一村一地的历史凝练和文化源头,对凝聚乡村百姓群众共同致力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提升乡村百姓群众的心理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从而更加支持乡村建设和村级事务;另一方面村史馆作为承载文化和历史的阵地,能够有效为乡村精神文化建设赋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深化,引导广大乡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因此,村史馆沦为形式主义“新阵地”,造成了村史馆建设资源和资金的大量浪费,也败坏了村级党员干部队伍想象,更侵犯了乡村百姓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起到了负面反作用。
      当然,村史馆沦为形式主义“新阵地”,一方面有少数乡村党员干部错误政绩观的趋势,更多同乡村基层缺乏专业性人才攸关,对乡村文化建设相关政策把握不准,这也折射和启迪乡村振兴发展需要为乡村输送和引入一大批专业性、技术性、懂经营、能发展的人才力量。此外,村史馆是乡村基层的历史性、文化性综合体系,必然不能大搞电、光、声等场景还原的现代展示手段,而是要结合村级历史特点、文化基础和群众意愿,实事求是、精准打造,多些接地气、冒热气、带露珠的文化气息,同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脱贫攻坚历程、城乡建设、乡村振兴等规划融合起来,同本乡本土文化传统、本村群众奋斗历程、乡贤仁人等融合起来,确保村史馆为民服务、为乡村建设发展服务。
      乡村要振兴,文化必振兴。村史馆作为凝聚乡村群众智慧,凝聚乡村发展情感基础和文化基础的纽带与核心,必须要让村史馆成为承载乡村文化、乡愁乡愿的源头阵地,激发乡村群众奋斗创业、奋勇进取的精气神,为推进乡村振兴而不息奋斗、坚毅前行。因此,得加强政策引导、人才输送与培植、提高监督和管理,谨防村史馆沦为形式主义“新阵地”,立起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刚性原则。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