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生育窘境”不能止于“放开生育”

时间:2021-09-03 17:31来源: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不管怎么说,生育政策“放开了”,不一定能够激发普通群众“愿生了”的情感认同。相对应,唯有健全社会养育机制、撬动生育环境,才能真正发挥生育政策拉动生育质量的“杠杆效应”。
     生育话题是最为现实的民生话题,关切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要知道,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长久发展,必然要有健康、稳定、质量的生育作为保障。道理很简单,生育率下降、人口锐减,必然不是国家和民族之福。
最近,国家卫健委答复人大代表关于“东北地区人口减少,全面放开生育政策限制”的建议,认为东北地区可以在深入调研、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试点方案。此事,在网络引发广泛关注,也一度成为社会公众讨论的热点。
   “十三五”规划期间,国家放开了“二孩政策”,事实上也并未彻底转变部分地区人口低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从原始型到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反映的正是国家经济社会变化的历程。普通群众的社会心理、生活追求、文化观念等都发现了变化。一定程度上,并非是政策放开“一放了之”可以解决的。
    显然,生育问题早就过了“一生了之”的简单折算,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生一个小孩就意味着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投入”,育儿、教育、医疗、家庭支配、养老对钩等方面都是一个家庭必须面对的回答。所以说,不排除部分家庭是因为“生育政策”未放开而影响了生育数量,但是部分家庭还是因为现实生活的考虑“被主动”放弃生育。
     此外,生育政策放开难免会因相关政策承接不到位,如社会扶养、教育机制、积极的生育环境、良好的职场条件等欠缺,造成“不想生、不敢生、不敢想”的人依旧不会生,那些想生的“一直生”。两种极端的生育现象,事实上是存在发生的机率的。比如,在少数农村和贫困地区依旧存在“生男孩传宗接代”的落后观念,导致一个家庭生多个女孩、“不生男孩不罢休”。从社会代际更迭的长远视角来说,“生育政策”的简单放开,会带来“不生的依旧不生,想生的越生越多”两种尬境,必然不是高质量生育政策的内在要求。
     好的生育环境才是“愿生敢生会生”的前提保障。放开生育政策,当然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光在纸上谈人口增与减,必定不是制定政策的正确打开方式。随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口红利追求的社会发展时代,必然转向技术要价值、要利润。从这个角度出发,生育政策不是简单弥补劳动力的缺口。相反,生育政策关联的社会扶养、教育成本、医疗保障、就业承载、养老体系等综合课题都亟需被解答。
    不管怎么说,生育政策“放开了”,不一定能够激发普通群众“愿生了”的情感认同。相对应,唯有健全社会养育机制、撬动生育环境,才能真正发挥生育政策拉动生育质量的“杠杆效应”。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