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频道>广西>纪实>

流金淌银百业兴 隆回金银花产业发展纪实

时间:2011-10-05 10:34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新华网湖南频道7月11日电(罗佳成 聂小丰 欧阳征剑)盛夏时节,隆回县西北部的小沙江、麻塘山、虎形山一带芳香四溢、花团锦簇。那一团团一串串一片片掩口含羞、花蕊四射的金银花,漫山流淌,把方圆几十公里的山山岭岭点缀得如诗如画。 呵,金银花,让小沙江流“金”淌“银”

新华网湖南频道7月11日电(罗佳成 聂小丰 欧阳征剑)盛夏时节,隆回县西北部的小沙江、麻塘山、虎形山一带芳香四溢、花团锦簇。那一团团一串串一片片掩口含羞、花蕊四射的金银花,漫山流淌,把方圆几十公里的山山岭岭点缀得如诗如画。

呵,金银花,让小沙江流“金”淌“银”致富之花!

为金银花树“名”

位于雪峰山东麓的小沙江、虎形山、麻塘山一带,平均海拔1350米,素有“隆回小西藏”之称,常是“六月盖棉被、八月飞霜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生活在这里的瑶汉同胞人均收入还不到100元,90%以上的瑶汉同胞靠救济和乞讨度日。“南瓜汤,木炭火,三个苞谷当两餐”,这首流传在当地的民谣是那时瑶汉同胞生活的真实写照。

瑶汉同胞的困苦一直是隆回县委、县政府的牵挂。为改变小沙江地区贫困落后面貌、让瑶汉同胞过上富裕的日子,长期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在谋求着富民良策,寻求着瑶汉同胞赖以致富的适宜产业,先后在那片土地上尝试栽种过苹果、日合系水稻。然而,产出的苹果比拳头小,却比石头硬;种水稻,往往是三年两不收。即使是好年成,产量不过300斤。

上世纪九十年代,县委、县政府抓住隆回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一历史性机遇,大打扶贫攻坚战,从长沙请来土壤、气象、农作物专家,对小沙江高寒山区进行了集体“会诊”。在专家们的科学建议下,大力发展金银花种植业,县里还成立了金银花开发领导组织机构,统一管理和指导金银花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为做大做强金银花种植业,该县编制了《隆回县小沙江中药材基地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对金银花种植户予以重点扶持。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扶持下,大家已是普栽金银花中国评论网,也把金银花视为自己脱贫致富的命根子。然而,老百姓看作是致富的阳光产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前景却每况愈下,特别是到了本世纪初,每公斤干花卖不上4元钱,药农一年到头赚不到几分钱。就这样,隆回的金银花产业便一度陷入了困境。

2002年初,时任邵阳市科技局局长的钟义凡调任隆回县县长。他一上任,恰值金银花采摘的时节,曾经令隆回人民为之自豪的金银花种植业,却没有给他带来丰收的喜悦,而是那每公斤鲜银花卖不到8角钱的现状和药农欲哭无泪的表情,让他陷入了沉思,痛心疾首。心想自己作为一县之长,在任期内,一定要解决好金银花产业发展的难题,让金银花产业从困境中走出来,使之成为富民强县的朝阳产业。上任伊始,他就率领科技、林业等部门的技术人员风里来、雨里去,挨家挨户地走访种植金银花的农户,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小沙江、虎形山、麻塘山等一带金银花生产区的每一寸土地,寻找着制约金银花产业发展的“症结”所在。钟义凡等一行人在调研时发现:技术落后、品种杂以及没被录入国家药典等诸因素是制约金银花产业发展的一条条“软肋”,其中最主要的致命因素就是没有被录入国家药典。过去,隆回产的金银花只录入了省地方药典,当国家废除了地方药典后,它就成了一个“黑户头”,销售时要打着其他产地的金银花名号。因而广西人才网,隆回产的金银花无论是销售渠道还是销售价格,自己没有自主权,都是让人牵着鼻子走。如果一个产业也好,一个产品也好,一旦没有自己的销售自主权,那么,它还能言出路吗?更谈不上有发展前景。于是,钟义凡等县委、县政府领导一班人针对影响金银花产业发展的“症结”,谋划出了发展良策,即隆回金银花产业欲想摆脱困境、做大做强,关键在于优化品种、录入药典树好“名”。

思路决定出路。隆回县委、县政府围绕“品牌兴业、品牌立业”这一科学决策广西电信,把金银花录入国家药典的工作摆在了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首位,全面启动了“入典”工作,县财政还想方设法筹措了200万元,作为金银花“入典”的启动资金。钟义凡身先士卒,经常率科技、林业、药监等部门负责人上长沙、赴北京联系入典事宜,可是事情并不顺利,在提交入典申请时就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拒之门外。然而,钟义凡并没有气馁,而是带着一班人扎实地做着入典的前期准备工作,先后数次赴南京上门请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等权威机构对隆回产的灰毡毛忍冬类金银花进行药理成分论证;上北京请中医药和植物专家担任顾问,寻求专家援助。即使是2003年初那场人人为之色变的非典疫情发生期间,县科技、林业等部门的负责人依然穿行于北京、南京等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隆回产的灰毡毛忍冬类金银花终于被国家药典委员会录入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此,隆回县的金银花再也不需要挂靠其他产地的金银花名称遮遮掩掩地销售。品牌就是效益,今年,隆回产的金银花干花市场收购价格每公斤已达40多元,是“入典”前的10倍多。

在抓好“入典”工作的同时,该县加强了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对全县金银花品种进行全面筛选,在选育出3个国家林业局认定的优质新品种的前提下,该县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建立了金银花组织培养实验室和优质品种培育基地,走科技育苗之路。近年来,该县采取组织培养技术共培育出金银花优良品种10个,为药农提供优质金银花苗木1500万株。如今隆回的金银花不仅抗病抗寒性强,质量优、产量高,而且中药成分中的绿原酸、异绿原酸含量丰富,比其他地方产的金银花高50%-70%。该县还严格按照国家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试验示范的操作规程,组织科研工作者技术攻关,解决影响金银花生产的技术难题,制定《隆回县金银花标准化生产SOP操作规程》,从而全面推进了金银花 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种植进程。

此外,为了实现金银花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目标,该县还积极争取国家林业局同意,把金银花的栽种发展纳入了退耕还林项目,享受国家退耕还林的一切补贴优惠政策,激发了广大群众栽种金银花的积极性。

如今,隆回的金银花种植业初具规模,拥有10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7个,5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69个,1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525个,且金银花种植总面积达到了18万亩,年产干花80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二分之一强,成为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金银花之乡”。

向深加工延伸

过去,隆回金银花产业一直停留在“种花卖花”单一的生产模式上,全县没有一家金银花深加工企业。即使有几家小打小闹的作坊式加工企业,往往是“用一流的资源,制成二流的产品,最后卖成三流的商品”,附加值低,因而经济效益得不到凸显,金银花种植户受益不大,金银花种植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隆回北部山区地处偏远广西移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那种“吃饭靠天,养猪过年”的陈旧观念在一些村民群众脑袋里根深蒂固,特别是金银花产业陷入困境后,价格低迷,严重挫伤了老百姓的信心。村民群众是“一朝被蛇咬、十年不进山,”谁也不愿意种植金银花了,甚至把金银花树挖了,改种其他作物,全县的金银花种植面积锐减。如果种植规模上不去,那么产业何能做大做强?为实现金银花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目标,打造出一个富民强县的朝阳产业,县委、县政府在一手抓品种改良、一手抓“入典”工作的同时,首先从转变群众的观念入手,组织广大群众去外地实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去当地一些种植能人和致富典型家里参观学习,让村民们看到自己平日里种水稻“十年九不收”的地别人却能种出“金”栽出“银”来,切实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还着力抓好金银花的流通,提高金银花的市场价格,让老百姓看得到经济实惠。虎形山瑶族乡的虎形山村曾是有名的省定贫困村,由于金银花价格低迷,认为种金银花没出路,于是大家挖了金银花改种玉米,即使县委、县政府派来了工作组,也无论县、乡干部如何开导、劝说,就是不种金银花。后来,群众通过去外地参观学习,又看到同村的奉族西种金银花富了,于是,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大家又纷纷种起了金银花,现在该村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而且成了全乡的首富村,人平纯收入达2000余元。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金银花的经济效益,县委、县政府十分注重提高金银花的科技含量,县长周卫臣挂帅担任金银花技术开发和培训领导小组组长,亲力亲为地抓技术培训和品种改良。近年来,该县先后组织科技人员编写了《金银花栽培技术规程》、《金银花分级规范》等专业资料,每年培训技术骨干500人次,培训药农2万多人,新建优质金银花品种培育基地20多个,引进大花冬2号等10个适宜高寒山区栽种的优良品种,培育出只结花蕾不开花的“金蕾”系列优良品种,新建GAP标准化金银花生产示范基地5000亩,从而使金银花单产量由过去的8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50公斤。

在搞好金银花规模化、科学化种植业的同时,大做深加工的文章。该县首先是从破解金银花的烘干技术难题入手,铺好深加工发展之路。过去,老百姓都是采用熏干或晒干等简单方法烘干,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熏蒸过程中需燃烧少许硫磺才能保证金银花干后的色泽。因而,传统方法加工的金银花只能为各大中小制药厂提供原材料,不能用作食品加工行业,从而制约了金银花深加工的发展。针对这一状况,该县累计投入了数百万元,在金银花的生产区修建了100余个湘密电烤房,引进和推广电烤先进烘干技术,全面推进金银花深加工业、精加工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该县把财政、扶贫、信贷和以工代赈等资金捆绑起来,重点扶持一批金银花加工企业。近年来,该县已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兴建了金银花初级加工企业106家,龙头加工企业9家。该县还大力扶持毅鹏金银花茶叶有限公司、湘丽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大专院校、食品科研机构的合作。毅鹏金银花茶叶有限公司通过与省中医学院、省食品科技学院等科研单位合作,成功研制开发出“毅鹏”金银花茶等系列保健茶、金银花凉茶颗粒、金银花木糖醇含片等系列产品,畅销广东、上海和东南亚地区,年产值达3000万元,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上百万元。湘丽食品有限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发出的“湘丽”牌金银花茶饮料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

产品精,效益好。据统计,今年,隆回金银花的原材料产值约有2.6亿元,而用这“一流的资源,加工成一流的产品,最后成为一流的商品”所带来的经济总值却超过4亿元,净增加值达1.4亿元。

一花绽放百业兴

金银花从野生到家种,从小范围到大面积,从小副业到大产业,走过了大约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如今,昔日山沟野涧里的萋萋小花已经成为了隆回北面山区几十万人民群众的致富花,老百姓年年沐浴着金银花开金银来的喜悦阔步迈上了发家致富之路。

岩儿塘村是虎形山瑶族乡最偏僻的一个村子,地广人稀,交通极为不便,距离乡政府所在地还有20多公里,瑶族同胞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过去一直是以烧木炭、卖树木为生,人均年纯收入不足400元。2002年,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大力发展金银花种植业后,瑶族同胞的日子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该村的金银花收入户平均达到了1.5万元,人均收入4200元。瑶族同胞杨天生一提如今过着的富裕幸福日子时,总是眼噙泪水深情地说:“以前,自己一家人没日没夜地做个不停,一年到头兜里没有几个钱,依然过着屋不避雨衣不遮寒的穷日子。如果不是县委、县政府带领我们栽种金银花,哪能过上好日子?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还能发家致富。”杨天生还告诉我们:他家今年的金银花收入在5万元以上。

金银花使广大山区人民脱贫了、致富了,也将一代又一代“插稻谷种小麦,再种萝卜和白菜”的老式农民催生成“种药材,开工厂,生意做上互联网”的新型农民。小沙江镇的李邵隆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靠种植金银花起家,率先在“南国药都”小沙江镇开办了第一家药材店,接着又在广州开了一家中药材购销店,生意十分红火。为了提高隆回金银花的知名度,他将广告宣传片做上了中央电视台,又在互联网上制作网页开展网上销售。2002年10月,李邵隆从网上了解到南京制药厂需要金银花的信息后,及时与厂家联系,成为了该厂的固定联系客户,几年下来,通过他销往南京制药厂的隆回金银花就达3000多吨。目前,该县像李邵隆一样会种植、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有1500多人。

不仅如此,金银花还催生了金银花种植协会、金银花种苗生产合作社等新型农村合作组织。麻塘山乡油漆坪村村民邹联强利用本土优势,率先注册成立了邵阳市唯一一个金银花种苗生产合作社,集育苗、种植于一体,据统计,该合作社连片200亩的育苗基地每年可以为市场提供优质种苗数150万株以上,产值可达300万元。

在抓好金银花规模化生产的同时,该县狠抓销售环节,拓展市场,即在小沙江镇建好金银花专业批发市场,在全国20多个城市建立销售信息网络,并先后在广东、广西、山东、安徽、四川等全国各大药市设立了销售窗口,与南京、武汉、桂林等大型制药厂建立了购销关系,全县300多名中药材销售能人常年从事金银花的贩运购销,吸引170多家省内外客户常年落户市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