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故乡

时间:2011-10-04 06:37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朱 枫 被誉为“最后一位文人美食家”的汪曾祺喜谈吃论食,这方面的著名作品有小说《金冬心》、《黄油烙饼》,散文《故乡的食物》、《五味》,文论《吃食的文学》等。 汪曾祺说过:“小说要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不在民族文化里腌一腌、酱一酱,是不成的。”烹饪艺术与文学创作

朱 枫

被誉为“最后一位文人美食家”的汪曾祺喜谈吃论食,这方面的著名作品有小说《金冬心》、《黄油烙饼》,散文《故乡的食物》、《五味》,文论《吃食的文学》等。

汪曾祺说过:“小说要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不在民族文化里腌一腌、酱一酱,是不成的。”烹饪艺术与文学创作一样,也应该体现出浓郁的民族色彩,在汪曾祺笔下,更多地表现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地域文化。

尽管汪曾祺谈美食海阔天空,什么山西人“能吃醋”,广东人“爱吃甜食”,北京人“学会吃苦瓜了”,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尽管小说《金冬心》只描写了一桌“清淡”的宴席,便如数家珍地亮出了金华的竹叶腿、宁波的瓦楞明蚶、黑龙江的熏鹿脯、四川的叙府糟蛋、界首茶干拌荠菜等大江南北的诸多山珍海味、名菜小吃中国评论网,然而,他更钟情于描述典型的淮扬地方菜肴。“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黑龙江移动,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汪曾祺最推崇高邮同乡、明代散文家王盘的《野菜谱》,荠菜、枸杞头、娄蒿、马齿苋等黑龙江卫视中秋晚会,将“故乡的野菜”一一叙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东坡所称道之蒌蒿,生于水边,与芦芽为伴,有野趣而富雅韵,也为汪氏家乡人所珍爱。于是我们便可以不时地在作家的文字中找到它的踪迹:“蒌蒿是生于水边的野草,粗如笔管,有节,生狭长的小叶,初生二寸来高,叫做‘蒌蒿芥子’,加肉炒食极清香……”而以蒌蒿入菜美食品牌,正合淮扬人的饮食口味,成为淮扬菜饮食传统之一。有《红楼梦》第61回的文字为证:“大观园的姑娘们喜爱吃蒿杆子炒肉、炒鸡丝、炒面筋。”这些菜肴清香、脆嫩、爽口、开胃,还兼有保健奇功。写“枸杞头”,不仅写其“色香味”,还写出了“叫卖”的情状:“卖枸杞头的多是附郭近村的女孩子,声音很脆,极能传远:‘卖枸杞头来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