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博士王文生:为现代农业建“网”造“云”

时间:2011-10-09 06:31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无论是坐在家里还是在旅途中,都能实时掌握某块农田的土壤指标和庄稼长势,全面了解饲养牲畜的发育和健康状况;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水温的要求……” 一见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王文生博士就为记者描绘出一幅只有在

留德博士王文生:为现代农业建“网”造“云”

“无论是坐在家里还是在旅途中,都能实时掌握某块农田的土壤指标和庄稼长势,全面了解饲养牲畜的发育和健康状况;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水温的要求……”

一见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王文生博士就为记者描绘出一幅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场景。

“比如你的眼镜就可以作为一个终端,实时地辅助您进行信息搜索和阅读。”他指着记者的眼镜说道,“运用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理念,将来就可以实现海量信息的后台计算,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变得可能,使得IT资源和能力的配置就像水电煤气一样应需而定,简单方便,经济适用。”

今年两会期间,王文生提出了“将物联网和云计算尽快用于解决‘三农’问题”。而刚刚参加工作时,他还是个连马铃薯叶子都不认得的计算机软件人员,从“与农结缘”到“为农造云”,王文生笑称:“我与农业有着不解之缘”

第一次下乡的尴尬

“西瓜叶上长了那么多斑点咋办?”一句话问得王文生张口结舌

是怎么开始“务农”的?王文生笑道:“是被选派去的。”

如王文生所说的一样,1983年他考入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毕业时恰逢黑龙江省农牧渔业厅在德国诺曼基金会资助下筹建信息中心,急需优秀计算机人才,王文生作为母校的推荐者,被选派进入了黑龙江省农牧渔业厅信息中心黑龙江家长网校,从此开始了与农业的不解之缘。

王文生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在黑龙江省农牧渔业厅信息中心工作期间,为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和四大农作物生长动态观测系统的开发工作黑龙江卫视中秋晚会,作为计算机软件编程人员的他与同事下乡采集数据的那次经历。

那时候,在城市长大的王文生连庄稼都没怎么见过。一位种西瓜的老汉听说省厅来了农业技术员,特意赶过去请教:“西瓜叶上长了那么多斑点咋办?”一句话问得王文生张口结舌,幸亏同去的农业技术员及时解了围。老农感激的话语给王文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他开始关注农业知识和农业问题,并把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转行”毅然决然

“当时单位并不支持我报考博士,只能背水一战,但如果再来一次中国评论网,我还会这么选择”

由于出色的工作能力,王文生受聘于德国诺曼基金会和荷兰攀达软件公司,但他不愿停下求学脚步,在1997年考取了中国农业大学柯柄生教授的博士生,并于1997年底获德国政府奖学金,师从世界农经学会主席冯?布朗教授,在德国波恩大学发展研究中心攻读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导师的指导下,王文生定下了前沿的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跨专业学习,当时单位并不支持我报考博士,只能背水一战,但如果再来一次,我还会这么选择。”王文生回忆起当年考取中国农业大学的情况时还是目光坚定。

回国是第一选择

那时候每当看到莱茵河畔如诗如画的风景,他就会想,什么时候中国的农民也能有这样的田园生活

和众多矢志报国的科研工作者一样,出生在东北的王文生除了专业知识优秀外,还有浓重的爱国情节。

1999年,王文生在德国波恩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学习期间,美国悍然用导弹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消息传来,王文生同中国留学生们义愤填膺地走上街头黑龙江卫视,到美国驻德大使馆抗议。

他对一位熟识的中餐馆老板说:“在国内感觉并不强烈,出了国了才真正领会到‘中国人’的含义,发现自己确实很爱国,为什么?祖国不强大就会被人欺负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