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纪实>

方方推出中篇小说《民的1911》

时间:2011-10-15 04:47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现在网消息 本报讯(记者 卢欢)当黎元洪终于同意出任都督后,被清廷逼迫逃亡在外的革命党领袖们纷纷回国。中华民国祭天大典在武昌城举行,一个叫“民”的孩子意识到,“从此以后,中国不再是帝王的国,而是民的国了。只是,它要真正成为民的国,道路还十分崎岖漫长。”这是

现在网消息

本报讯(记者 卢欢)当黎元洪终于同意出任都督后,被清廷逼迫逃亡在外的革命党领袖们纷纷回国。中华民国祭天大典在武昌城举行上海中心施工纪实,一个叫“民”的孩子意识到,“从此以后,中国不再是帝王的国,而是民的国了。只是,它要真正成为民的国,道路还十分崎岖漫长。”这是我省作家方方的最新中篇小说《民的1911》的尾声。这部正面描写辛亥革命的作品将发表在《上海文学》7月号头条位置。

方方:“民”这个词很有意味

《民的1911》,5月中旬完稿,将近6万字。小说虚构了一个生于戊戌变法年(1898年)的小孩“民”,通过他的视角来看辛亥革命期间的风云变幻,正面描写那一年起义的真实过程。方方说,在小说中,“民”这个词很有意味,既是武昌城一个剃头匠的儿子“民”的名字,也象征着民以及民国,象征着王的国从此变成民的国。除了“民”这个孩子之外,文中其他人物、事件基本是纪实性的,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

崔欣:全景式呈现辛亥首义

《上海文学》编辑崔欣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在历史书里也就短短一节,我从没读到过这样全景式、生动的呈现。”她举例说,小说中讲到起义第一枪的打响,本来拟订的方案是中秋起义,结果因为情报泄露,被拖延下来,等到10月10日,也是因为排长和士兵偶然的冲突,无意中开了枪,熊秉坤抓住这机会发动了士兵。“这种戏剧化的情节,你看历史书是很难感受到的,看方方这样一波三折的叙述,你会觉得很多时候历史真是一连串偶然事件构成的。”

在她看来,小说中关于起义经过的革命党人、事件,都确有其人其事,老武汉人耳熟能详,而从一个少年的视角来看这样一个历史事件,用文学的、人性的方式来叙述、解读历史中国评论网,这就使小说区别于一般的历史记述,具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小说里出场人物极多,但你绝不会将这些人混淆起来,无论是坚定的革命党人、同情革命的普通市民、投机军人抑或是顽固的保皇派上海中心施工纪实三,都各具性情,都很鲜活生动。作者的功力就体现在这里。读这部小说时上海纪实频道,不仅有情绪上的震撼,同时也会引发思考人对历史的改变、历史中人的命运的流变等等,我想这也都是方方想要传达给读者的。”

作者:卢欢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