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频道>山西>文化>

只见磨转不见驴

时间:2017-04-26 14:38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雨枫 点击: 101 次
一九五八年,我十二岁,就读定安营高小。时正值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年代。阳高县文化局广泛发动各校师生勇跃投稿,歌颂三面红旗。时韩模老师任教语文。其善诗文,发动学生写诗响应。我初创几首投稿。其中一首,记忆如昨,影响一生,便是诗用形象说话。
只见磨转不见驴
一一浅谈诗歌的形象化表达
文/雨枫
 
一九五八年,我十二岁,就读定安营高小。时正值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年代。阳高县文化局广泛发动各校师生勇跃投稿,歌颂三面红旗。时韩模老师任教语文。其善诗文,发动学生写诗响应。我初创几首投稿。其中一首,记忆如昨,影响一生,便是诗用形象说话。
 
诗稿如下:
昨日~今晨
 
昨日进磨房,
驴蹄的的声。
今晨进磨房,
机器代驴工。
 
诗稿投出后,我每日急切等待见报。不几天,《阳高报》来了,我赶
忙翻看,“武举”两字赫然入目!一个十二岁的小学生居然上报,当时那个激动,那个虚荣简值不可名状。带着这种感情,我便扫目全诗。呀!一共四句话,前三句原封不动,只改了最后一句。全诗成了:
 
昨日进磨房,
驴蹄的的声。
今晨进磨房,
只见磨转不见驴。
 
看了这样的改动,我原本十分的热情,好像被冷水浇灭了几分。“改得连韵都不押了”,于是我对报社产生了几分不满和轻蔑!我便找韩老师给个说法。韩老师也觉得改动得不押韵,但从他表情上看,更多是得意与赞赏。他先是说,你那句“的的驴蹄声”没改,这句很好,想想为啥?我略一思忖:“的的是用来形容驴蹄声的,形象可掬,如闻其声”。“那么,你再想想,只见磨转不见驴”这句,先别管它押不押韵,还好在哪里?”,我知道韩老师惯长举一隅反三之法,在他的启发下,我眉头一皱,很快地想到了其形象之妙在!
 
   此句积今半个世纪之多,一直左右我的诗涯生活:诗用形象。可谓我诗厦之基石。嗟夫!改此一句之《阳高报》之编辑也许早已謝世,然其赋诗警句,灿然于脑一,生。谨赋诗志之,
以作结:
常思编辑有宏谋
形象嵌诗言不浮
此句堪成座右铭
只见磨转不见驴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