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基层治理“花钱办事”陷阱

时间:2020-09-03 16:15来源: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群众事,还需群众办。基层治理说到底还是替民解困、维护民利,落脚点、立足点都是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与获得。所以,降低行政办事成本、破解基层人少事多矛盾、激发基层治理合力效应等等,都对刺激地方百姓群众参与基层事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出要求。唯有干部与群众共建
           有媒体披露,少数基层地方治理进入“花钱办事”陷阱,如上级布置每一个任务,首先想到的是向财政部门要一笔经费保障工作落实;再如,基层本级落实任务、推动工作,首先想到的也是要想尽办法筹集资金。似乎,在基层干事创业、服务群众过程中,“没有钱就办不成事”。甚至导致过去不需要钱办的事也离不开“花钱办事”,造成基层治理成本越来越高,陷入了“高成本治理”误区。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诚然,基层治理面对的矛盾复杂、问题多样和麻烦琐碎,直面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可谓是“众口难调”。此外“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基层要承接上级各种职能部门的任务和职责,然“人少事多”、资源不足等矛盾相对突出,这也给基层造成了一种“缺人缺钱”的客观切面。从实际来上说,基层由于本身平台局限、资源缺乏、赋能不足等,亟需资金资源下沉应对繁重和复杂的任务。因此,“花钱办事”在一定程度上与基层治理客观特性分不开。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也是服务重心的集散地,确保资源、人力、财物下沉到基层,也是为基层治理提供物质基础保障的必然要求。但是,不排除少数基层领导干部谈到履职担当、落实政策或造福群众,首先想到的就是“要钱又要物、没钱办不成”,让基层治理陷入了“治理成本越高、服务成效越差”的恶性循环,事实上造成了地方财政负担加重,无形延长了行政办事流程,给地方百姓群众带来切实利益的受损。更为严重的是,过渡依赖“资金型办事”,极容易滋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反而严重削弱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尽管“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有其道理,但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要求“花小钱、办大事”。不得不说,基层治理陷入“高成本”误区,一方面个别领导干部自认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由而尝到了甜头以致“口味拉大”,甚至出现了“争财政、争项目、不争事”的压力甩锅;另一方面个别基层在重大事项、财务公开等方面做得不够透明,导致“花大钱、办小事”等问题不断滋生。所以说,走出基层治理“花钱办事”的误区,关键还得理顺权责对待,形成行政办事财务补助机制,让“事”与“费”进行科学合理匹配,打破随性拨付专款、经费保障等做法;此外,要加强对地方基层财务支出的监管与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倒逼基层治理资金用到改用的地方去。
      群众事,还需群众办。基层治理说到底还是替民解困、维护民利,落脚点、立足点都是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与获得。所以,降低行政办事成本、破解基层人少事多矛盾、激发基层治理合力效应等等,都对刺激地方百姓群众参与基层事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出要求。唯有干部与群众共建共治,才能有共享共融的基层治理良序。从这点来看,打破基层治理“高成本”循环,还得提升“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群众工作水平。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