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上升为“全民法定义务”急不得

时间:2020-06-19 15:41来源: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话说回来,当社会观念养成与链条体系完善,加上经济社会生活在节能减排、集约生产和绿色理念上不断深耕,“万事俱备”之后,垃圾分类深入人心,也就没有所谓的“义务概念”,而是生活健康方式的一种自然呈现、一种自觉行为。
      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让垃圾分类成为全民法定义务的建议引发网络热议。垃圾分类既是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体验,时尚、低碳、绿色、环保;也是关乎百姓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垃圾分类从试点到推广,一直备受关注,正因其惠民性和生活性,密切粘合生态宏观与生活微观两个维度。可以说,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点也不为过,呵护家园、维护生态本应“人人有责、大家共建”。此外,垃圾分类涉及你我他、体系庞大,每一个人都垃圾分类链上的一个螺丝,为了确保每一个人不成为“短板”,上升到“全民法定义务”有其正确的出发点。
     垃圾分类从试点以来,除了要面对配套基础设施的欠缺等硬件弱项,比如有的尽管居民和群众居家将垃圾分类到位,“拎得清”,经受住了“你是什么垃圾”的叩问,但是运输垃圾车一桶装、处理垃圾“一埋了之”等承接程序和后续处理设计不合理,让居民“义务端”成了形式主义;再者,垃圾分类作为文明现代生活方式,然传统落后、固化观念依旧是阻碍垃圾分类进展顺利的软件因素,甚至说不少群众对垃圾入篓的习惯还未养成,更妄论垃圾分类“干、湿、有害、回收”耐心甄别。所以说,垃圾分类本身是关乎生态长远发展,减少垃圾污染、保护环境卫生的一项长效举措,这也决定了推广垃圾分类、养成社会风气须循序渐进、扎实铺展。
      洗泥何能清,救弊应其源。垃圾分类的源头还是在垃圾制作、生产的供应端,比如有的餐饮店提倡不外带、“少送一双筷子”,有的便民商店不提供塑料袋,有的社会组织提倡聚餐“自带餐具”,有厂家杜绝过度包装等等,都是从源头经济社会发展层次上遏制垃圾产生的“咽喉”,为群众生活中导致浪费缩小可能。从反面来说,垃圾分类也正是将有价值、可循环利用的垃圾“再造”,减少资源浪费、缩小社会运行成本,从而在保护自然、多份绿色上有所作为。因而,垃圾分类上升全民法定义务过程,一方面要将垃圾分类、运输、处置等链条设计一体完善,另一方面更要将风气习惯率先涵养起来,成为全民自觉。更为重要,在经济社会等日常生产中要将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立起来。
      进一步想,若垃圾分类相关配套承接的链条体系“掉了链子”,以法律的名义强制居民履行义务,甚至加之以相关评价和惩处机制,必然会倒逼地方政府或相关组织为了打造“漂亮的政绩”或“好看的数据”,滋生造假、掺水等形式主义做派,为了“垃圾分类而垃圾分类”。比如,有的地方明显不具备垃圾分类的条件和基础,购买了“四色桶”但还是“一桶装”,安排了垃圾分类指导员然压力转嫁给了小区或物业等等。所以说,垃圾分类是绿色文明生活方式的趋势,但快不得、急不得,需要社会观念的起底转变、更需要硬件设施的跟进配套。或者,一味将之上升到“全民法定义务”势必会引发社会基层治理的新问题和新矛盾。
     话说回来,当社会观念养成与链条体系完善,加上经济社会生活在节能减排、集约生产和绿色理念上不断深耕,“万事俱备”之后,垃圾分类深入人心,也就没有所谓的“义务概念”,而是生活健康方式的一种自然呈现、一种自觉行为。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