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错车》最火的时候,我去做了四个月的背包客。”69岁的台湾导演虞戡平向记者回忆道。
资料图:台湾知名导演虞勘平向记者介绍拍纪录片时,少数民族朋友赠送的礼物。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他所执导的电影《搭错车》1983年获金马奖11项提名,在台湾5个月内公映了8次。该片更在1984年成为首部引入大陆的台湾导演拍摄的电影,在厦门、泉州等地连映三个多月,插曲《酒干倘卖无》风行闽南地区,流传至今,成为经典。 近日,虞戡平在其位于新北市的家中接受了中新社记者专访。 虞戡平将《搭错车》在大陆受欢迎,归功于相通的语言、两岸隔离多年的好奇以及其中的人间真情。“人间真情是在任何地域都相通的,也是我认为最有价值的地方。”《搭错车》讲述了大陆老兵哑叔收养弃婴的故事,该故事在两岸多次被搬上荧屏或戏剧舞台。 只拍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故事,是虞戡平的创作原则。《搭错车》最火的时候,各种投资邀约纷至沓来。虞戡平则背起背包环游世界,逃离这个名利场。他认为自己和投资方都需要时间冷静,不希望商业等因素影响自己对电影价值的判断。一年半之后,他才重新接拍新片。
资料图:作为“大陆老兵二代”,69岁的虞戡平只拍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故事,大陆老兵、少数民族等“边缘人群”构成创作底色。他所执导的电影《搭错车》1983年获金马奖11项提名,1984年在福建厦门、泉州等地连映三个多月,插曲《酒干倘卖无》风行闽南地区。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总是能捕捉到将热未热的话题,多以大陆老兵为背景,是虞戡平电影的两大特点。他执导的《海峡两岸》在开放之前讲大陆探亲,《孽子》在上世纪80年代较早触碰同性恋话题,《两个油漆匠》涉及受关注度远不如今的少数民族问题…… “这都源于我的生活经历。”作为“大陆老兵二代”,虞戡平1950年出生于台湾。“戡平”这个名字包含了饱经战乱的父亲对和平的渴望。童年时期,虞戡平生活在台北新店溪旁的“违建区”,这是大陆老兵、少数民族等“边缘人群”的聚集地。“边缘人”的重要话题构成了虞戡平的创作底色。 1988年上映的《海峡两岸》是首部反映台湾民众回大陆探亲的电影。虞戡平告诉记者,筹备拍《海峡两岸》时,台湾正处于“民主转型时期”,每天有很多“运动”,而他认为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不在这些表面,而在社会肌理。 彼时,台湾还没有开放到大陆探亲。但自上世纪70年代末,已经开始有人私下辗转香港、日本、美国等地“登陆”探亲。身为“老兵二代”的虞戡平对此早有耳闻,但尚未有电影触及这个“灰色现象”。虞戡平决定将这个当时略带敏感的话题搬上银屏。他认为,自己更看中电影的人道主义价值,就像影片中的台词“人家心里的事哪里管得住”。 虞戡平向记者回忆道,《海》的拍摄过程虽有波折却得到多方帮助。有外景需要到深圳拍摄。而拍摄人员没有台胞证,按理不能通关。制片人周令刚与大陆媒体朋友沟通,最终得到大陆官方协助,破例让剧组在罗湖拍摄。 “这可能是台湾影人第一次到大陆境内拍外景。”影片中的镜头记录下快速建设中的深圳,成为台湾观众了解当时大陆为数不多的影像资料。 影片上映时,台湾已放开到大陆探亲。“我的电影当然和政策没有直接关系,只能说我捕捉到了当时大家最关切的问题。”虞戡平说。 自1990年起,虞戡平将精力投入纪录片的拍摄,其拍摄的《舞宴》曾参展休斯敦国际电影节。此外,《年》讲述传统春节仪式,《掌中舞春秋》讲述闽南人如何带着传统艺术和信仰来到台湾。 虞戡平认为,由于不可加工创作,纪录片比电影更能体现社会历史原貌,更有价值,虽然纪录片是小众文化,但一定要拍下去,“年轻人总是要寻根的嘛”。(记者孔任远 陈小愿)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频道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晚霞溢彩 | 运动竞技 | 两会频道 | 人社保障 | 欧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一带一路 | 物联网 | 新硬件时代 | 非洲频道 | 美洲频道 | 澳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疆建设兵团 | 网络金融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聚焦海外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智慧城市 | 科技工业 | 会议专题 | 民政工会 |
《搭错车》缘何红遍两岸? 虞戡平:只拍最有价值故事
时间:2019-04-30 14:03来源:人民网 作者:记者孔任远 陈小愿 点击:
次
“《搭错车》最火的时候,我去做了四个月的背包客。”69岁的台湾导演虞戡平向记者回忆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台北传统艺术季即将登场 两岸音乐家共谱精彩乐章
- 下一篇:没有了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图片文章
- 精彩文章
-
- 《搭错车》缘何红遍两岸? 虞戡平:只拍最有
“《搭错车》最火的时候,我去做了四个月的背包客。”69岁的台湾导演虞戡平向记者回忆...
- 台北传统艺术季即将登场 两岸音乐家共谱精彩
据主办方介绍,由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音乐总监彭家鹏担任指挥的音乐会《奔腾》将于5月4日...
- 暌违30载 数码修复版《滚滚红尘》再登台湾银
《滚滚红尘》是知名台湾作家三毛生前唯一的编剧作品,由林青霞、秦汉、张曼玉等港台地...
- “千年万象·敦煌文化艺术展”2019年首站走进
千年万象·敦煌文化艺术展”2019年巡展首站在台东生活美学馆开幕,为当地民众带来一场...
- “情丝海峡五洲”文化系列活动在上海启动
“情丝海峡五洲”系列活动还将于8月在北京举办绘画交流论坛,邀请约200位华人华侨、台...
- 海峡两岸和平小天使交流互访
——“千山万水,隔不开我们之间的亲情”...
- 《搭错车》缘何红遍两岸? 虞戡平:只拍最有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自助游网站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 有 券 网
- 中国靓号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