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环保>环保产业>

开能环保高管零薪酬背后的利润操纵

时间:2011-09-24 08:34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国际商报》在8月16日刊出,《开能环保:诡异的成本可疑的毛利率 涉嫌利润操纵》一文,引起投资者较大的关注。报道中主要分析了开能环保诡异的原材料采购价格。 刊登后有投资者致电《国际商报》表示,除了文中刊登毛利率矛盾外,开能环保自己披露的信息也是前后“撞车”,

《国际商报》在8月16日刊出环境保护信息,《开能环保:诡异的成本可疑的毛利率 涉嫌利润操纵》一文,引起投资者较大的关注。报道中主要分析了开能环保诡异的原材料采购价格。

刊登后有投资者致电《国际商报》表示,除了文中刊登毛利率矛盾外,开能环保自己披露的信息也是前后“撞车”,招股说明书披露的铜锌合金三年采购价格走势图显示,2009年6月和11月的两个价位点均在每公斤8美元的位置环境保护的网站,而2010年8月和2011年1月的两个价位点则在每公斤9.5美元左右的位置,涨幅约在20%左右。而这一年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保持平稳,这也就意味着该公司的铜锌合金原材料采购价格涨幅应当在20%左右,对此招股说明书中还特别陈述“发行人铜锌合金的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走势基本一致”,那么这显然与前文采购信息部分披露的、2010年铜锌合金采购价格同比下跌4.79%的数据相背离。

除此之外,《国际商报》还发现一些更奇怪的事情。高管干活不要钱,可谓当今版的“活雷锋”。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一、零薪酬背后的利润操纵

拟上市公司上市前通过对职工薪酬,尤其是高管人员薪酬的调节,进而进行利润操纵的案例不在少数,这不仅导致拟上市公司高估上市前的盈利能力,同时也为上市后大幅提高员工薪酬水平做了不可避免的“潜伏”工作。因此,通过薪酬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同样也是发审委审核的重点之一。

开能环保虽然通过了发审委的审核,但是该公司存在的通过高管薪酬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可谓明目张胆。

开能环保披露的2010年高管人员共涉及17人,其中包括两名独立董事环境保护,总共领取薪酬101.81万元,人均领取薪酬不足6万元,这几乎仅相当于开能环保所在地上海市普通白领的收入水平,与一家拟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身份”实在“不搭调”。如果与同批次上会的、相近行业的公司杭州兴源过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对比,不难发现开能环保的高管人员薪酬的异常低廉(见下表)。

相同职位薪酬对比明细表(万元)

职位

开能环保

兴源过滤

差额

董事长

-

25.00

25.00

总经理

10.74

25.00

14.26

董事

-

18.00

18.00

监事会主席

6.72

9.00

2.28

监事

4.00

7.56

3.56

财务总监

6.72

13.56

6.84

董事会秘书

8.70

18.00

9.30

核心技术人员

7.39

18.00

10.61

低廉的高管薪酬自然为开能环保“贡献”利润颇多,如果按照兴源过滤的高管薪酬水平计算,仅高管人员薪酬一项就为公司节约了157.07万元管理费用(见下表)。

高管薪酬差异的利润影响测算表(万元)

职位

差额

涉及人数

对利润的影响

董事长

25.00

1.00

25.00

总经理

14.26

1.00

14.26

董事

18.00

1.00

18.00

监事会主席

2.28

1.00

2.28

监事

3.56

2.00

7.12

财务总监

6.84

1.00

6.84

董事会秘书

9.30

1.00

9.30

核心技术人员

10.61

7.00

74.27

合计

89.85

15.00

157.07

但是过低的薪酬标准显然不是正常的市场化行为,难逃存在虚增利润、为上市保驾护航的利润操纵行为之嫌。不仅如此,上市前显著低于市场正常水平的高管薪酬,此间很可能隐含着私下协议,也即上市后大幅提高工资来弥补上市前的“劳务损失”,为该公司上市后管理费用的大幅增加埋下了伏笔。

二、高管兼职凸显独立性缺失

过低的高管薪酬不仅涉嫌利润操纵,而且针对开能环保这家公司来说,其间更是很可能隐藏着人员不独立的主体资格瑕疵,因为开能环保的高管人员大多与控股股东存在或多或少的劳务关系(见下表)。

高管姓名

开能环保职位

关联方兼职情况

翟建国

董事长、总工程师

控股股东下属公司的董事长、法人代表

杨焕凤

董事、总经理

控股股东下属公司的董事、法人代表

李曙军

董事

股东的董事

顾天禄

监事会主席

控股股东下属公司的监事

翟佩君

财务总监

控股股东下属公司的董事

从开能环保领取过低的薪酬,显然是需要“补偿”的,尤其是对于董事长翟建国和董事李曙军来说,2010年从开能环保公司没有领取一分钱工资。这就显得更加奇怪了,对于这些人来说,日子还得照常过啊,董事长和董事均没有一分钱收入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

奇怪的背后必有隐情,如果不是董事长和董事都在“勒紧裤腰带”为公司谋求上市的话中国评论网,那么其中很可能存在着薪酬转移支付的“暗度陈仓”,也即由控股股东或者由控股股东旗下的其他公司来向这些“廉价”的高管人员支付“补偿金”,由此导致的财务结果便是将本属于开能环保的人力成本转嫁给了控股股东或者是控股股东旗下的其他公司,并由此虚增开能环保的利润水平。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便是,开能环保与其控股股东在人员方面并未实现完全分开,丧失了高管人员的独立性,严重影响到开能环保上市的主体资格。

就上述问题,记者多次采访开能环保董秘高国垒和高国垒的多位秘书,但始终得到公司的回复。一个二次上会的公司,还出现如此多的疑团,一位投资者对《国际商报》讲,“这样问题多多的公司怎么还能上会呢?”为了揪出事实真相,《国际商报》将继续关注。

责任编辑:NF018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