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旺盛。一季度,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创新高。下一步我国货币政策将走向何方?如何支持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
金融政策“不急转弯”持续帮扶实体经济 “别人在欢天喜地准备过年,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幸好有贷款延期政策支持。”广州市图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耆告诉记者,今年1月底企业有一笔180万元的建设银行“科技贷”到期。这笔钱曾在去年疫情期间成为企业的“救命稻草”,今年初依然宝贵。 所幸的是,就在还款前夕建行通知周耆,根据相关政策,这笔贷款可延期至7月。这份贴心的“新春礼包”,支持这家企业一季度业绩增长20%,超过疫情前水平。 今年,与周耆有着相似经历的企业主不在少数,一些刚恢复元气的企业依然获得了金融政策的持续帮扶: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进一步延至今年底;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长30%以上;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加大对碳减排重点领域信贷支持……
在政策引导下,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减。一季度,新增贷款7.6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其中,以实体经济贷款为主的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35万亿元。这有力注解了“宏观政策不急转弯”。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一季度我国贷款总量平稳合理,保持了支持实体经济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更为难得的是,我国一直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搞“大水漫灌”式的过度刺激。 数据显示,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227.6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7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钱景”可期 去年疫情期间推出了特殊的、阶段性的金融政策,部分仍将在今年持续发力,部分则将在完成使命后退出。有人不免担心:这会不会弱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对此,孙国峰明确表示,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到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3月1日,石永苓(左)和农户在大棚内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2000年,石永苓和丈夫靠着2万元小额贷款建起蔬菜大棚,从此走上致富路。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最近,在上海鼎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打工的200多名农民工顺利领到了一季度的工资,随之松了一口气的还有企业负责人俞庆军。 俞庆军告诉记者,一笔1000万元贷款本于3月底到期,在中信银行的帮助下贷款及时办理了“无还本续贷”,支付民工工资和工程款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贷款利率还享受了优惠,一年能节省利息4.5万元。 “今年为更好发挥小微企业在稳就业中的重要作用,要对小微企业再帮扶一把。”孙国峰说。数据显示,2月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5.5%;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绿色低碳、高新制造业也是支持重点。人民银行在3月召开的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提出,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制造业的支持,增加高新技术制造业信贷投放。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随着企业信心逐渐修复,制造业、基建等领域中长期信贷需求旺盛。银行贷款将承担更多“精准滴灌”的重任,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需要长期支持的领域“钱景”可期。 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 眼看周围开工新建的厂房越来越多,在福建经营一家玻璃加工制造企业的黄小春既兴奋又犯愁。一方面,工厂加速复工复产,今年订单肯定少不了;另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上升又增加了一笔开销。 “要是贷款能延期到年底就好了。”黄小春说出了不少企业主的心声。但与此同时,也有人表示担忧:贷款延期会不会对金融机构风险控制造成影响? 孙国峰认为,两项直达工具等政策出台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让其能够生存下去,实际上是降低了不良贷款发生的概率和规模。
其实,在推进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举措时,金融监管强调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 在鼓励银行加大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时,要求其加大不良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力度及核销处置力度,妥善应对疫情冲击下未来不良贷款上升的风险;在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的同时,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坚持“房住不炒”;为避免经营贷违规流向楼市,在部分房价上涨预期较强、炒作氛围较浓的热点城市加大监管力度;在增加经济困难省份信贷投放的同时,强调有效防范风险,从风险较低的好企业、好项目入手…… “金融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明显提升。”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介绍,目前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多个行业逾期金额减少,金融风险集中度有所下降;宏观杠杆率上升势头明显减缓,将继续保持基本平稳,金融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运动竞技 | 新硬件时代 | 消防应急 | 雄安新区 | 粤港澳大湾区 | 一带一路 | 物联网 | 欧洲频道 | 非洲频道 | 亚太聚焦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网络金融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智慧城市 | 科技工业 | 会议专题 | 聚焦海外 | 新疆建设兵团 | 民政工会 |
首季贷款创新高后,我国货币政策怎么走?
时间:2021-04-15 13:24来源:新华社 作者:记者吴雨 点击:
次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旺盛。一季度,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创新高。下一步我国货币政策将走向何方?如何支持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政策落地显效 经济稳中向好——年中地方经济
重大项目接连开工,复商复市稳步推进,助企纾困落地见效……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
- 首季贷款创新高后,我国货币政策怎么走?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旺盛。一季度,...
- 新业态、新工厂、新研发中心落地,外资看好中
来自经济热土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一线观察。...
- 樊纲:大湾区将对城市群发展起带动作用
韧性与重构–全球变革中的金融方法论”论坛在广州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 彰显“基层减负”新气象
今年3月,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2019年为...
- 把握好中国经济的“时”与“势”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对一年经济形势的研判,也是为未来一年制定宏观发展规...
- 政策落地显效 经济稳中向好——年中地方经济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