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纪实>军事纪实>

一曲颂扬人间大爱的壮丽赞歌

时间:2011-10-02 11:49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六月初,国家广电总局在众多的国产影片中挑选了28部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的影片。《守望天山》是其中的一部。六月七号晚,中宣部和广电总局等单位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了隆重的推介晚会。国内一线的大牌导演、演员和制片人悉数到场,声势浩大、场面空前。在这次推介会上

六月初,国家广电总局在众多的国产影片中挑选了28部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的影片。《守望天山》是其中的一部。六月七号晚,中宣部和广电总局等单位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了隆重的推介晚会。国内一线的大牌导演、演员和制片人悉数到场,声势浩大、场面空前。在这次推介会上,推出的重点献礼影片有投资数千万甚至上亿的大制作,也有描写小人物、平常事的“大主题”。《守望天山》影片是一部以描写“小人物”——一名复员老兵为班长和168名烈士义务守墓25年的故事而受到与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的。这是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能够让全中国流泪的优秀作品。一部影片还未公映就受到青睐这在国内还不多见。《守望天山》的成功是取决于它独特的题材,还是得益于它朴实无华的叙述风格,或是它新颖的故事结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出品单位负责人——北京中侨联文化中心主任、本片总策划、总制片人赵鹏。 7月4日,赵鹏主任谈起这部电影,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听他娓娓道来,就像描述自家儿子成长过程那样如数家珍中国评论网,表情中贯穿着兴奋,也夹杂着些许苦涩…… 故事还得从去年初说起。那是二月下旬,已经获得了几个文学大奖的党益民 陕西关中渭南乡探亲回京。老乡顺便带来了几盒著名的富平柿饼。关中平原上的富平县盛产柿饼,其特点是“柿大肉厚味正”,谁见谁爱。闲聊中益民从他的小包里掏出一本书送给我。书名叫《守望天山》,开本不大,装潢和设计都很一般。但书上的那条红腰带吸引了我优秀教师主要事迹,尤其是它上面的13个大字非常抢眼:一部能“让全中国为之感动、流泪的作品”。直觉告诉我此书不可小看。于是,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我用了八个小时一口气读完了这本10余万字的报告文学。我躺着看、坐着看、站着看、在屋里转着看,情绪随着书的情节起伏。说是看还不如说是用心去念、去感受。很多章节使我不能连续读下去,我哽咽着,浑身一阵阵发热,泪水从眼角流淌滴在书上。多少次因泪眼模糊而中断,洗把脸接着看。那天已是深夜,整个京城都已熟睡。然而我却没有丝毫睡意,眼前浮现的全是当年筑路官兵的影像,还有陈俊贵那张因饱受高原紫外线照射而提前苍老的脸。突然,我的脑海里萌生出一个念头,就像10年前在京西宾馆开会时半夜三更突发奇想整出个“中国根”一样,我决定把陈俊贵搬上银幕。于是,我在案头铺上了纸,提笔写下了“关于电影《守望天山》的策划方案”几个字样。我想,假如有一天电影《守望天山》荣获大奖,至少我不会忘记它的最初创意诞生于某个冬日的凌晨。 作者党益民是一位非常朴实的陕西娃,他在从政的同时业余搞搞文学。但他近几年的成就却远远超出了专业水平。他的作品叙事风格基本上就是我们陕西人独有的那种兵马俑式的憨厚和真实。坐在我面前的党益民用一口夹杂着浓郁关中口音的普通话描述着他所见到的陈俊贵。为了更加生动地叙说这个当代并不多见的感恩故事,那天,党益民还叫来了陈俊贵刚刚特招入伍的小女儿陈晓梅。有其父必有其女。在陈晓梅身上似乎能看到她父亲的许多影子,谈吐中流露出军人后代的果敢和机敏。于是,我和党益民一起很正式的请陈晓梅吃饭。在我看来,请陈晓梅吃饭也就等于请了陈俊贵一样。饭后优秀党员事迹,借着半醉的酒意我用苦练了30年还深感稚嫩的书法为陈俊贵一家书写了八个大字:“守望天山,道德模范”。我是用心写的,每个汉字的背后都凝聚着我的深情和厚意,表达了一个同龄人对陈俊贵和他的天山精神的敬仰,就像是一个老兵面对天山英雄致以庄严的军礼。 《守望天山》要给大家讲述的其实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但它所折射出的精神理念却是伟大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为了响应毛主席“搞活天山”的号召,打通天山南北通道,我军的一支部队秘密集结新疆,开始修筑著名的天山独库公路。一次,部队遭遇大雪封山,“弹尽粮绝”,一百多号人面临生死危机。上级派班长郑林书、新兵陈俊贵等四名战士前去四十公里以外的团部送信求援。四名战士带了20个馒头,在冰天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生命遭到极大威胁。紧要关头班长郑林书命令年龄最小的新兵陈俊贵吃下最后一个馒头,陈俊贵因此活了下来。而班长郑林书和副班长罗强却永远地长眠在雪地里。陈俊贵腿部冻残,另一名战士陈卫星脚指头被全部冻掉。陈俊贵复员回家后十分思念班长,他毅然放弃了县城优越的工作条件,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几个月的儿子重返天山,为班长等168名牺牲在天山的战友守墓。这一守就是25年……。看完这个故事梗概,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在年产数百部各类题材影片的中国电影市场,也许《守望天山》这个“小人物”题材会被那些大制作、大投入影片所淹没。但是,作为这部尚未出生影片的策划者我可以大胆的预言:《守望天山》的创作完成必将在中国电影界耸立起一座高峰。它所赞颂的天山精神和人间大爱,不但让你深深感动,也必将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守望天山》也是一部军事题材影片。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宏伟壮观的战争场面,然而它娓娓道来的却是一个退伍老兵几十年如一日的感恩故事。主人公陈俊贵的银幕形象不应是往日的“高大全”,也不能把他“公式化”。他应该是一个集北方汉子的忠厚、一个军人无比纯洁的战友深情和一个老兵知恩图报、诚实守信品德的“天山之神”的光辉写照。在陈俊贵的身上,人们可以找到当年长眠在雪山上那些解放军官兵的身影。他叫陈俊贵也叫郑林书或者叫罗强,他是抽象概念下的英雄,是那些虽然长眠于地下但灵魂却永远站立着的168个英烈的化身。他把一个单调的日复一日的守候转化为扣人心弦和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除了原著素材中那些感人的细节,还要求电影编剧、导演和演员合力的再创作。 我与陈俊贵几乎是同一年代的兵。所不同的是当年我们70个渭南兵被一列东行的闷罐军列拉到了北京,而陈俊贵和他的战友却被一列闷罐车走着同样的陇海线从北京送到了西北边陲。不拿别人相比,就我和陈俊贵而言,同样是从农村参军双百人物事迹,同样的军装却演绎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命运。我在总政系统服役,入党提干结婚生子,一切顺当。而此时的陈俊贵却在天山的冰崖上凿石修路。他和他的战友随时都要面对流血牺牲。读完党益民的这篇报告文学,掩卷深思,其感人事迹让人掉泪,我深深地为陈俊贵、郑林书、罗强等等这些“小人物、大传奇”的事迹所感动。我在想,是什么能让这个老兵一守就是二十多年?咬咬牙坚持一年半载尚可,可那是活生生真切切的25个年头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