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虎点兵:“氢弹之父”于敏的中国梦

时间:2015-01-16 11:13来源:新华网 作者:未知 点击:
中国在西部地区上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氢弹的爆炸成功,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个飞跃
 

    资料图: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西部地区上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氢弹的爆炸成功,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个飞跃。这是氢弹爆炸的资料照片。

    新华网专稿:不久前我们的氢弹之父,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于敏获得了2014年度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网友当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于老一直潜心于我国核武器的研究,在铸造我们核盾牌的过程当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这一次他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可以说是对他这种成就的一个肯定,同时也让我们能够更多的来看到我们核武器发展过程当中的艰辛和成就。

    这两天,论坛上围绕着于敏获奖这个话题,很多的网友在讨论一些问题,更多是争论一些技术上的话题。大家提出来说,目前国际上的氢弹有两种构型,一种是TU构型,一种是于敏构型。

 

 
资料图:于敏

    TU构型出自于美国,而于敏构型是我们国内于敏独创的一种氢弹构型,正是这种氢弹构型使我们在氢弹研制上以世界第一的速度,仅仅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由原子弹到氢弹的过程。

    但是我们看到有一些网友从技术上在讨论,说于敏构型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构型;同时也有一些网友认为,于敏构型这种特殊的构型,虽然使我们氢弹的研发很快完成,但是在我们后期的氢弹的小型化,乃至更新一代的效应剪裁的核武器研发当中反而滞后了,其实这些问题回答起来相当的简单。

 

    首先中国的氢弹的研发走的是一个完全自主创新之路。

    想一想,那个时候中国是处在西方高度的封锁过程中,我们很难从外界获得氢弹构型的相关资料,如果说我们原子弹的研发还有最初苏联向我们提供的一些相应的技术资料的话,那么氢弹的研发完全没有这样的一个基础,它完全是建立在我们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的。

    从我们研发氢弹,我们从原子弹到氢弹的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可以断定,中国的氢弹是一个完全自主的全新的东西。实际上从美国的第一颗氢弹和中国的第一颗氢弹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从技术上,中国的首枚氢弹比美国的首枚氢弹可以说大大前进了一步,美国的首枚氢弹完全是一个核爆炸装置,几十吨重的一个家伙,根本不具备实际使用或者说不具备实战价值。

 

资料图:我国第一枚氢弹 

    而中国的第一枚氢弹,应该说它的小型化已经做到了相当好的程度,第一枚氢弹就具备了实际投送、实战的这样的一个基础水平。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国的氢弹不可能是从国外的某种构型延伸出来的,所以说于敏构型我们可以当之无愧的讲,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中国人自己研发创造出来的这样的一个氢弹构型。

    至于独特的于敏构型是不是后来影响到了氢弹的进一步小型化乃至效应剪裁弹的研发,这个可能涉及到很多国家的核机密的东西,但是如果岁数大一点的朋友可能有印象,在1977年8月,当时负责国防科工委工作的张爱萍将军曾经写过一首诗:合金钢不坚,中子弹何难,群英攻科技,敢破世上关。
 

资料图:1992年11月在中物院发展战略研究研讨会上(左起: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亚、于敏)。

    这四句话其中专门讲到了中子弹,中子弹就是大家所说的效应剪裁型的核武器,它需要氢弹的高度的小型化。在当时是世界级别的难关,那个时候美国刚刚公布要装备生产中子弹,而这个时候从张爱萍将军的这首诗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中子弹研发在当时已经取得了一个相当可靠的进展,尽管没有以官方公开的形式公布,但是张爱萍将军的这首诗里,实际上就已经告诉我们,在1977年8月之前,我们在这方面的研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于敏院士在核领域科研所建立起来的这种对我们国家的贡献,也可以感受到这个领域我们在整个的世界水平当中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领先的位置。

    网友和朋友们更多的讨论的是技术问题,其实我想大家从事的领域从事的专业不同,从于敏院士受奖和他的事迹上来看,我想说的更多的是要想实现中国梦我们需要于敏精神,于敏精神是一个什么样的精神?

 

资料图:科研中的于敏,摄于上世纪90年代

    第一、他是一个探索自主创新之路的精神。

    中国发展到今天继续发展下去,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或许会越来越少,那么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自主创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国防军队建设当中如何应对世界新军事革命,当时讲了三条,其中关于国防工业方面强调的就是要自主创新,要想实现中国梦,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永远都实现不了。要想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要有自主创新。

 

资料图:于敏和“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一起

    第二、于敏精神包含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于敏院士多少年来一直是默默无闻,甚至可以说是隐姓埋名。在此之前有多少人知道于敏这个名字呢,但是他却把自己的一生用在我们核武器、核技术的研发当中,没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一个人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资料图:1984年于敏与邓榢先(左)在核试验基地。

    第三、于敏精神包括了一种淡薄名利,甘心奉献的精神。

    我们看到在对于敏院士的访谈的电视画面当中,于敏院士的家可以说简朴到了让人吃惊的状态。以他的这种学术地位,以他的科研能力,可以说他想得到什么没有什么得不到的,但是于敏院士在物质利益个人的东西上没有做任何的追求,他把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自己的科研,放在铸造中国核盾牌的事业当中。这显然和我们现在报道上的老虎和贪官们形成了一个极其鲜明的对照。
 

 

资料图:于敏在工作中(1980年摄)。

    不光是搞科研需要这种淡薄名利,甘心奉献的精神,作为国家的各级管理者更需要这种淡薄名利,甘心奉献的精神。可以说于敏院士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产,这笔丰厚的财产当中包括了物质的东西,包括了保证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包括了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

    今天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在实现中国梦这样的一个历史过程当中,要想实现中国梦,我想不光我们要创造更多的物质的东西,要创造这些物质的东西,还必须好好的学习一下于敏精神。(陈虎)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