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评论员论坛>

“诺奖效应”仅是一颗“速效救心丸”?

时间:2015-12-09 15:38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张新峰 点击:
85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开启了诺奖之旅。北京时间12月7日晚,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大厅,屠呦呦用中文发表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10日,她还将出席颁奖典礼,实现中国大陆科学家诺奖零的突破
      85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开启了诺奖之旅。北京时间12月7日晚,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大厅,屠呦呦用中文发表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10日,她还将出席颁奖典礼,实现中国大陆科学家诺奖零的突破。(人民网12月8日)
     今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颁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获得诺奖一时让中国学术界欢呼沸腾,很多人甚至妄言:中国学术的春天已经到来。现在,距离屠呦呦获得诺奖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内,包括中国学术界在内的社会各界都在对中国学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难道中国学术的春天真的已经到来?恐怕不是这样。
       众所周知,学术集中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最明显体现。学术研究的唯一目的是追求真理,因此学术界历来被视为一方净土,学者专家也被视为社会的良知。但是,在中国有一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这样的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是学术腐败无疑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辽宁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及一些研究机构频频爆出学术论文抄袭丑闻。在很多地方,抄袭剽窃的现象已经“蔚然成风”。“两会”期间有一项调查显示:在180位受访的博士中,有60%的人承认曾经花钱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不少学术刊物,也都公开半公开地卖版面了。随着媒体传播渠道的丰富,一些丑陋的学术腐败也纷纷见诸报端,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权力,大肆参与学术腐败,花钱买论文、找枪手,沽名钓誉成为一时潮流,权力与学术的不良“媾和”,令中国的学术腐败日益严重。每当看到类似的新闻,社会各界无不痛心疾首、大加鞭笞。甚至连教育部也都曾无奈承认学术不端已非个别现象,可见中国学术界已经“病”到何种地步。
      学术腐败不仅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也瓦解了学者的人格,腐蚀了国家的“魂魄”,严重的学术腐败会掐断社会赖以持续发展的文化命脉,葬送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一个崇尚学术造假国家,还有多少人会踏踏实实的搞科学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术腐败挑战的不仅是科学的基本精神和道德规范,根本上来讲,挑战的是社会和制度的公平正义。 
不可否认,屠呦呦获得诺奖是世界对中国学术的高端认可,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刺激中国学术和学者的科研激情。但是,漂浮在中国学术“天空”的重重“雾霾”,绝不是获得诺奖这“一阵风”可以吹得掉的。如果制约中国学术发展的根本性障碍不能破除,屠呦呦获得的这个诺奖,不过是为中国学术界打了一针“兴奋剂”而已。
      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新审视和严肃面对学术界存在的种种问题,大力改革中国学术发展的相关体制机制,尤其是要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发展激励机制和学术腐败惩戒机制,彻底解决束缚中国学术发展的痼疾。学术研究者要严格自律,甘于清贫,不慕虚荣,坚守好知识分子做人治学的“精神家园”,社会各界也要擦亮监督的“眼睛”,织牢织密监督网,真正让学术腐败无处藏身。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术腐败的“歪风”和土壤也才会被彻底荡涤,“诺奖效应”才不会仅仅是中国学术的一颗“速效救心丸”。
作者:张新峰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