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腻作风”怎能做好扶贫干部

时间:2018-09-28 12:05来源:评论网 作者:無霜 点击:
党员干部要拒绝“油腻作风”,时刻加强作风建设,强化自律意识,要避免懒惰、庸俗、散漫等“油腻”行为出现,从严要求自己,主动去啃“硬骨头”,主动担当、主动作为,远离“油腻作风”。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老老实实地履职尽责,抵御“油
       某乡在泄洪道上拦腰筑坝修路,有招不听,反称“只有经常动工才能经常有钱赚”;建鱼塘资金到位,而村主任却躲着不办事,最后资金被收回;“这周拔草,下周硬化”,一年拔了7次草,也没完成硬化施工……近日,《半月谈》集中报道了一批“有利抢,无利躲”的油腻扶贫干部。
    油腻意味停滞、迟缓、无活力、不振奋。乍看到这些事件觉得很是荒唐,但在实际的扶贫工作中的确存在。一些干部心态不正,导致“油腻作风”的出现,这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党员干部要拒绝“油腻作风”,坚决不做油腻干部。
    表面上看,这些“有利则勤、无利则懒”的现象反映了一些扶贫干部不能正确对待群众利益和个人利益问题。面对公共利益,打起的却是个人利益的“小算盘”。“无利不起早”,一些干部只关心个人私利,只知道捞取好处,对于群众的工作,只知道百般推诿和拖延,漠不关心。而这些实则是“油腻作风”的体现,是官僚主义,形式的主义的表现。就拿修桥来说,本来一次性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却硬要一年要修个三五回。其间人力物力等资源不知会造成多大的浪费。就资金而言,可能一项基础工作耗费不多,但反反复复多次下来就不是一笔小数目了。扶贫资金本该用到刀刃上,解决最急需的问题,而如此情况频发,笔者不禁要联想到腐败问题,而事实上是否存在截留和贪污等问题,就得好好查一查了。
    据半月谈报道,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53万个,处理6.15万人。其中,本土干部占被通报总人数的96%,而外来干部只占4%。面对这样的数据,我们不得不深思。本该是最大收益的本土人民,缘何会出现大量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本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一心为民的情怀又在哪里?扶贫工作是否真的起到了“扶真贫、真扶贫”的效果?如此这样,我们又怎打赢脱贫攻坚战争呢?
    中央纪委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明确了重点整治的四个方面12类突出问题。而“在工作中空喊口号,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热衷于作秀造势”也是包括在内的。这种行动少落实差的“油腻作风”,已成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疾。
    党员干部要拒绝“油腻作风”,时刻加强作风建设,强化自律意识,要避免懒惰、庸俗、散漫等“油腻”行为出现,从严要求自己,主动去啃“硬骨头”,主动担当、主动作为,远离“油腻作风”。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老老实实地履职尽责,抵御“油腻作风”,努力做一名扶贫好干部。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