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迷路”不迷路

时间:2018-07-23 09:54来源:评论网 作者:刘乾 点击:
作为村里不多的大学生,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不断告诉村民,上学念书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不仅是改变人的命运,甚至是改变村里的面貌,必须要重视教育。在她的影响下,很多村民都开始主动让自己的孩子上学,这在迷路村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时方七月,绿树阴浓,水面风来,蝉鸣聒耳
  朝阳刚刚洒进村子里,霞光如泼墨,泛起层层渲染。杨雪已经早早地走在路上,走走停停,一边观察水稻的长势,一边琢磨着乡村振兴的推动……
 
 2015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当时刚刚大学毕业的杨雪回到迷路村,成为驻村干部队伍里最年轻的一员,不折不扣的愣头青!刚从学校走出的她对扶贫根本没有什么概念,但她心里始终明白,只要能让自己的家乡富起来,什么困难都不怕。
迷路村,位于玉屏县与万山区的交界处,辖16个村民组,有农户674户225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2户709人,是玉屏县建档立卡户最多的村,也是全县14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我从小到大在村里长大,有群众基础,这是我的优势,但是在工作经验上,我还得补充养分,汲取地气。”对杨雪来说,到迷路村,不仅仅有梦想,也得有实现梦想的方法。
 
驻村工作队一道为贫困户的住房修“瑕疵”
刚驻村,杨雪就开始“拜师学艺”:一是向有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村干部请教,了解农村工作的做法。杨雪通过与村干部、组长座谈,并深入村民组走访调研,在田间地头、乡村小路、群众家中和群众拉家常、聊生产,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呼声、困难,听取合理化建议,厘清发展思路。二是积极协助驻村工作队跑项目、要资金、搞建设、谋发展,在与县、镇扶贫部门的对接中透彻理解政策。迷路村山上的三个村民组土地石漠化严重,属于十年九旱,季节性缺水的问题成了山上群众最焦虑的事。经过多方奔走联系,三个村民组引入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修了4座蓄水池、开挖水井2口,铺装了自来水管道13千米,原来“跑冒滴漏”的老化自来水水管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更新。“以前洗衣服都得去水井边,现在在家就能用洗衣机洗衣服了,方便得很哩。”干山组的潘兰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村里面懂电脑的人少,能“玩转”电脑、手机的她,为村民代缴话费、代购商品,推介旅游景点,将网络“福利”与村民共享。在工作上,杨雪更是担起了镇村两级的通话员与传话筒。谈起杨雪的工作韧劲,熟悉她的人都会翘起大拇指,只要是工作布置下来,她总会熟练又快速地整理、统计、上报,即使是工作量大,她也会熬夜乃至通宵加班完成。村里674户的联系方式,她也在一次次地走访后全部烂熟于心。
      作为村里不多的大学生,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不断告诉村民,上学念书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不仅是改变人的命运,甚至是改变村里的面貌,必须要重视教育。在她的影响下,很多村民都开始主动让自己的孩子上学,这在迷路村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家住报日垅组杨发明,家庭人口9人,有4个小孩,全家居住在100平的木房子里,家庭收入全靠杨发明在外打工。杨雪成为他的帮扶干部后,积极地为他争取到了易地扶贫搬迁房,教育资助八千余元。“现在的政策真的太好了,原本我都供不起孩子们上学了,杨雪妹妹每次来我家都鼓励我不能放弃。现在搬到了田坪,新房子又宽敞又舒服,我在附近打工也方便,还能照顾照顾孩子们。国家帮助我一点,我自己做一点,我觉得这日子能挺过去了。”每每提到生活的变化,杨发明都会热泪盈眶。
但是对杨雪来说,扶贫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如何改变贫困户“安于贫困”的状态,提升村民的精气神一直是一道困扰她的难题。从“要我富”到“我要富”,涵养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考验一地的扶贫策略,考察扶贫干部的工作能力。
“个别村民会有惰性,比如给他安排了一个工作,他不是很想去,跟他沟通给他鼓劲的时候,他会找一些别人有背景他没有之类的理由。”冥思苦想后,杨雪决定尝试用“文化”这面旗帜来引导他们。随时随地都是笑容的杨雪是迷路村孩子们中出了名的大姐姐,她盛情邀请孩子们到活动室里的农村书屋看书学习,让孩子们给他们的长辈们讲故事,说憧憬;通过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后,全村拥有农民文化综合广场6个,安装了太阳能路灯287盏,杨雪积极动员村里的妇女朋友们走出家门跳跳广场舞,改变用赌博增进情谊的陋习;在县委政府支持下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期间,杨雪更是大力地鼓励群众参与,村民们也从最初的好奇到逐渐认识到掌握一门技术就多一重致富机会,十传百地加入其中,建档立卡户参与人次达217人次,贫穷落后不光荣、好吃懒做很可耻的舆论氛围在迷路村如火燎原般铺展开来。
      不知不觉,杨雪驻村已三年有余了,二十五岁正值花季,害羞的她会把后面的长发耷拉下来偷偷藏着鬓角悄悄斑白的头发。如今她褪去些许青涩,多了些许干练,渐渐的走向成熟。谦虚,随和,任劳任怨,干活有思路,工作有方法,就是她最贴切的标签。
     当被问及为什么毕业之后一定要回到家乡,杨雪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因为心怀对祖国多年教育培养的感激,是因为自己对家乡深深的爱恋。“我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如果没有国家的培养,我也不会念这么多年书,还一直受到很多人额外的照顾。我很感激,也不断告诉自己要知恩图报,好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如今通过驻村工作队的努力,我们迷路村有了自己的养殖合作社,贫困户实现了产业100%全覆盖。能搭上国家高速发展的列车,让我们的迷路村不‘迷路’,我感到很幸福。”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在玉屏的脱贫攻坚战中,像杨雪一样的驻村干部们以“铺石以开大道”的气度,“筚路以启山林”的责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战斗在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线上,一起谱写着玉屏的灿烂篇章。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