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扶贫立志”是关键

时间:2018-03-15 11:07来源:评论网 作者:杨硕 点击:
“一方面,坚持正向激励,少一些简单的物质帮扶,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政策机制来激发群众的脱贫主动性;另一方面,推开脱贫攻坚讲习所,常态化地开展各类讲习活动,逐步解决“志”和“智”的问题。
   
    “一方面,坚持正向激励,少一些简单的物质帮扶,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政策机制来激发群众的脱贫主动性;另一方面,推开脱贫攻坚讲习所,常态化地开展各类讲习活动,逐步解决“志”和“智”的问题。(3月12日 人民日报)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7年末的3046万人,累计减少68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2017年末的3.1%。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      
    精准识别是基础。有网友指出,在贫困户评定过程中存在不透明、含水分的情况。《非贫困村喊饿,非贫困户叫屈》在半月谈微信公众号发出后,引发评论区热议,贫困户有意隐瞒收入情况,难以求证实际情况。有的贫困户明明已经脱贫,还享受着贫困户的待遇。不可否认,一些地方在扶贫对象的识别上,存在层层分解指标的做法,加上人情因素和不正之风的干扰,一些贫困户被屏蔽在扶贫对象之外,一些光景不错的户反而成了扶贫对象。精准扶贫,精准识别是第一步。首先,扶贫干部要正真沉下身子,深入村中,全面掌握农户基本情况。其次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村里谁家富,谁家穷,谁家能当贫困户,村民心里都有一杆“秤”。三是采取动态管理,建立健全贫困退出机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已经脱贫,或者不符合贫困户标准的,坚决清理出去。而对返贫的和过去没有识别到的,则拉进贫困户中进行帮扶。
     扶志自立是关键。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要想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仅靠“输血”式扶贫是不够的,扶贫之要,先得扶志。扶志,就是要把贫困农民自己主动脱贫之志气“扶”起来,彻底甩掉“等靠要,缠访闹”的思想,增强脱贫增收的主观能动性。以前,扶贫往往是发钱、发物,有些贫困地区的群众对此似乎习惯了。这次脱贫攻坚,少数已经脱贫的人认为又要开始发钱了,便千方百计“装穷”。精准扶贫要号准脉下对药。瞄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和贫困群众转移就业的需要,按照“扶贫先扶智”、“授人以渔”和“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思路,分类做好培训指导。
脱贫攻坚是一项先易后难的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越往后难度越大。必须调动贫困群众人心思进、主动脱贫、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扬钉钉子精神,滴水穿石地坚持,才能见到实效。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