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真贫”不该成为扶贫痛点

时间:2019-02-19 11:41来源:评论网 作者:云霞 点击:
薛寨村在新班子上任之前评定的72户贫困户中,有68户是错评,只有4户是真正的贫困户。低保户146户大部分是买卖得来的。”日前,媒体披露了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葛店乡薛寨村以往在扶贫领域中的乱象——“贫困户靠关系,低保靠买卖”。
    “薛寨村在新班子上任之前评定的72户贫困户中,有68户是错评,只有4户是真正的贫困户。低保户146户大部分是买卖得来的。”日前,媒体披露了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葛店乡薛寨村以往在扶贫领域中的乱象——“贫困户靠关系,低保靠买卖”。
眼看着脱贫的时限越来越近,全国各地都在卯足干劲,全力帮扶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按理说,前期上门识贫早已完成,当下的主要功夫该花在“如何精准帮扶”方面,打开贫困群众的增收通道。可是,周口市某村之前评定的72户贫困户中,仅有4户为“真贫”,其他全是冒名顶替的“假贫困户”。令人惊愕之余,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谁是真贫”识别真就这么难吗?
不可否认,在广大农村确实存在一些外出农户,他们的实际收入并不明显,给识贫带来了一些难度。但从这些“假贫困户”中不难看出,很多人的生活水平本就较高,而且没有刻意隐瞒,为何还要评为贫困户,把他们的收入账“压缩”了多少成?显然,这不是群众想骗就能骗、村干部想优亲厚友就能实现的。
毕竟,要通过层层识别入列贫困队伍,必须经过公示,接受周围人群的监督,为何一到关键时刻,这些制度上的制约机制,咋都“失灵”了呢?说到底,还是村干部的权力在作怪。
在有些地方,“贫困户”被视为了“香饽饽”,除了经济收入太差的真贫群众能入列,其他的就存在暗地里的“竞争”,与村干部关系好的、会哭会闹的、舍得花点钱的,等等,自然能优先成为“贫困户”。其他的群众即便有意见,也碍于“抬头不见低头见”面子思想,加上今后有求于村干部的担忧,不敢多管闲事进行举报,往往自认倒霉,听之任之,当起了旁观者。一旦纪检部门监督下沉不够,评定贫困户中的“水分”,又怎么可能被挤干净!
识贫不准,帮扶就会白干,脱贫也就无望。要避免识贫不准现象,关键要扭住村干部这个少数关键,管住他们任性的权力,督促他们守本分,客观公平干实事,才能从源头杜绝“错评”贫困户现象。只要村干部动了真,对群众的实际收入评定,又怎么可能出现天大的“误差”呢!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