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永不动摇

时间:2020-06-04 11:53来源:未知 作者:许贵元 点击: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谋幸福,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赖和支持的源泉。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谋幸福,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赖和支持的源泉。
  今年“两会”期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严禁铺张浪费。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政府过“紧日子”,不只是一种“花钱”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执政理念的转变,体现了各级政府坚持人民至上,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
   实践证明,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政府就必须坚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大力提倡过“紧日子”,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努力奋斗的工作目标。我们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普惠民生。提倡过“紧日子”,只能“紧”政府而不能“紧”民生。各级政府只有把节省下来的宝贵资金真正用到改善民生、普惠人民,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实实在在的“好日子”,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理解和支持,从而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政府的公信力。由此说来,让老百姓过上“好子日”不是一句空洞时髦的“流行口号”,而是必须付出实际行动,用深化改革的办法,千方百计做好政府的“减法”和不断改善民生的“加法”,坚定不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形势,打牢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做到心中有百姓、胸怀有大志、努力有方向、奋斗有目标,前进有动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必须居安思危、强化忧患意识当前,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依然很多。从国际环境来看,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垄断封锁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从国内现实来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减慢,有效投资增长乏力。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蒙受巨大损失,给恢复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尽管抗“疫”取得决定性胜利、已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但境外输入危险时刻不能低估和掉以轻心。面对国内外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也是我们直面应对的一场大考。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提振精神、坚定自信、强化担当意识和风险忧患意识,迎难而上、克难攻坚,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短板问题,奋力夺取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的“双战双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这样,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也会为百姓过上“好日子”创造和提供更加丰厚的物质和财力。
    让百姓过上日子”,必须弘扬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提倡政府过“紧日子”,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原则,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品格。革命战争年代是那样去做,和平建设时期也是坚持如此。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是打拼出来的。一句话,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并发展壮大起来的。我们党从诞生到成长壮大的历程,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绷紧“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根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无论到什么时候,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这是历史的告诫、人民的期盼,新时代更要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让百姓过上 “日子”,必须打造务实高效的廉洁政府。实践证明,“人民政府为人民”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根本制度,富有深刻的政治内涵。正如群众所言,只有政府清廉为民,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政府腐败不作为,人民群众就会遭殃受罪。清廉政府的主要标志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情系群众、依靠人民,患难与共、同心同德、共谋发展、造福于民。而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把百姓的冷暖和疾苦度置脑外。如今,群众最反感、反映最强烈的是,一些地方由于“官本位”思想作祟,漠视民生民意和群众诉求,肆意挤占公共资源,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动不动就打着“服务民生、造福百姓”的幌子,搞所谓官僚主义的“政绩工程”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仅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方面的实例举不胜举,教训比比皆是。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强化作政府服务职能,转变领导干部作风,为百姓多办好事、实事、善事,千方百计为人民谋幸福,是深化改革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提倡政府过“紧日子”,就是要把节余下来的资金,用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重大项目上,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真受益。不可否认的是,在民生领域发生的好多由于“长官意志”和“决策失误”造成的铺张浪费、不惜耗费国家资财现象,早已被群众深恶痛绝。由此可见,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随着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在一些地方也相对出现了一些“花钱投资大手大脚、甚至盲目搞重复建设”的现象。这些都是与艰苦奋斗背道而驰的。事实上,如果我们一旦丢掉了党的优良传统,就会削弱艰苦奋斗、创新创业的激情和斗志,也会失去党心和民心。
    提倡政府过“紧日子”,不仅需要老调重弹,还要坚持永远“谈”下去。一是坚持以上率下,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各级政府要从我们“国家并不富裕”的实际出发,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消除滥用职权、奢侈浪费的思想和“攀比之风”,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搞“举债上马”,真正把过“紧日子”当作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追求”,坚定政治信仰,永不动摇。二是要下大力气压缩“三公”消费,强化政府审计监督,严控政府随意性支出,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少“文山会海”,严格会议审批制度,堵塞“跑冒滴漏”,深化建设“节约型”政府活动。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奢靡之风,千方百计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要强化执纪监督检查,维护财经纪律。对那些肆意和任性损害群众利益、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的,要敢于亮剑,实施问责和终身追责。各级政府要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从细节严起,把政府过“紧日子”形成常态化和长效机制,用清廉务实为民的政府形象来取信于民、造福于民,让百姓切实过上比蜜甜的“好日子”!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