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女性>育儿>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场历险

时间:2014-05-22 09:42来源:新华网-思客 作者:魏英杰 点击:
有人把这场悲剧成为“父爱的悲剧”,实际上,这是以爱为名的虐待。在这种所谓父爱或母爱阴影下,每个人要顺利成长,都要先成功地躲过这场生命历险。

有人把这场悲剧成为“父爱的悲剧”,实际上,这是以爱为名的虐待。在这种所谓父爱或母爱阴影下,每个人要顺利成长,都要先成功地躲过这场生命历险。

  前晚开始,整个人就坐立不安。因为听到了一个既让人伤心又愤怒的消息:杭州一读小学四年级、年仅11岁的小女孩,因为抄(人家)作业被父亲捆绑吊打。昨天(20日)传来消息,小女孩已经永远离开了人世。

  抄作业多大的事,竟然要为此付出生命代价?

  小女孩的爸爸是保安,妈妈是保洁员,从江苏来杭州打工。可想而知,这个家庭把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小女孩身上。他们也许不懂得什么教育理念,只知道考试得了第一就是好,抄别人作业就是不好。他们或许也不懂得什么是儿童权利,只知道小孩“不打不成器”。还可以想象,小女孩的父亲平时工作也许并不那么顺心,对人生和生活不无怨言,因而有意无意地把女儿当成了出气筒。

  这个悲剧的苦果,只能由这个家庭去承受。但应该说,小女孩的父亲是无数中国父亲的一个缩影,而这个悲剧也不过是中国教育的一个极端例子。类似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也许还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只是没有像这样残忍无情地呈现出来罢了。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场历险,每一步都充满凶险。回想起自己的乡村童年经历,更让我坚信这一点。

  小时候,我和其他小伙伴一样,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却不懂得这个世界满布陷阱。小伙伴们经常结伴上山,一起钻山洞、摘果子,下河捞鱼,跳进水库游泳。这一切,如今想起来都是美好的回忆,仔细一想却是步步惊心。比如钻山洞可能遭遇毒蛇,摘果子可能从树上掉下来,至于水库游泳的危险系数更大。我邻居一个小女孩,就为了救一起去游泳的小男孩而溺亡。类似这样的悲剧,每年都能听到几起。相信许多在农村成长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如果说对于这样的生活环境,我们无法主动作出选择,甚而这对个人成长还有些好处,但我们的家庭环境却往往同样充满惊险。这是因为,许多人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缺乏爱、不懂爱的家庭。从小被父母打,这应该是许多人共同的童年记忆。

  我小时候就有过几次被父亲狠打一顿的经历。有一次在外玩疯了,很晚还没回家,结果被父亲拿竹棒一路打。人还没回到家,竹棒已打得开裂破碎了,但我始终没哭。因为这样,父亲还得意地向外人称我为“铁人”。还有一次,被父亲捆在石柱上拿树条打,打完后腿上布满乌青伤痕,就像一条条蜈蚣趴在上面。如今虽然对父亲毫无怨言,有时还会和他开玩笑提起,但说起来,杭州那个小女孩的父亲,难道是想把她往死里打?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亲作派,以及典型的中国式家庭教育逻辑。中国人的许多优秀传统都已被现代社破坏殆尽,倒是这种打孩子的传统,得到了发扬光大。有人把这场悲剧称为“父爱的悲剧”,实际上,这是以爱为名的虐待。按照现代社会的理念,把子女捆绑起来打,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在这种所谓父爱或母爱阴影下,每个人要顺利成长,都要先成功地躲过这场生命历险。

  作为父母亲,本该成为子女的安全港湾。传统观念的强大惯性,却让许多父母仍在以这种扭曲方式来养育、爱护子女。许多家长至今笃信“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等传统教条,并从他们的父母亲那里接过了暴力的工具。还有些家长,把自己对人生的不满与怨恨,或者一丝可怜的权力欲望,统统如暴雨般地倾泻在子女身上。爱也打,恨也打,令孩子们无处可躲,只能默然忍受。

  这何止是家庭教育的惨败,也可说是现代文明的失败。尽管我们有儿童权益保护相关法规,面对类似家庭暴力,却难以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下,就算有人看到父母打小孩,也不会出手阻拦。孩子们也因此不得不在缺乏必要保护的社会环境中,继续这一段充满冒险的生命旅程。

  昨天这个日子,因为和“我爱你”谐音而被称作“网络情人节”。有人感慨,该有多缺爱才会把“5·20”说成“我爱你”。实际上,这不仅是因为缺爱,还在于人们不懂得怎么表达爱。如果为人父母都不善于呵护孩子,如果法律对家庭暴力难以积极介入,类似悲剧恐怕不会成为最后一起。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