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改去年整体跌势,转而升值。相比于去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接近7%,1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升值1.5%。在笔者看来,人民币贬值趋势逆转与同期决策层加强管控资本流出、采取稳定汇率的政策密不可分。问题是,2017年人民币汇率是否会扭转兑美元贬值趋势?
总体来看,笔者认为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空间会收缩,上半年可以稳定在6.8-7之间,但下半年不确定加大,波动幅度加大至6.9-7.3之间。人民币对美元企稳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资本外流管控措施生效
自去年11月特朗普胜选总统之后,美元一度强势上涨,人民币对美元重回贬值态势。人民币贬值预期浓烈之下,央行不仅加大了直接参与汇率买卖的力度、提高离岸市场做做空人民币的成本,同时更采取了更多的行政手段限制资本流出,包括:外管局对个人购汇政策的申报条件收紧、对国有企业卖出外汇购入人民币的鼓励、限制个人海外开户以及对境外投资规范增加等等。
而得益于上述措施,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趋势得到扭转。年初至今,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汇率从1月3日的6.9498升值至2月17日的6.8456,升值1.5%。同期外汇储备只下降123亿美元,下降幅度已是6个月以来的最小跌幅,且仅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下跌幅度的八分之一。
第二,加息周期开启,利于抵御资本外流
春节前后,中国央行相继调高了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操作(OMO)、常备借贷便利(SLF)等中短期利率,受此影响,债券市场短端和长端利率比去年年底全面上调,符合去年经济工作会议为2017年货币政策定下的“稳健中性”的总基调。在笔者看来,促使央行政策比去年收紧的主要考虑是抑制房地产泡沫、防范资金大规模流出以及通胀压力有所加大。
其中,抑制资产泡沫的任务自不用说,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2016年1-11月百城住宅价格累计上涨17.83%,其中一、二线城市房价累计涨幅高达22.95%、13.34%,而上述涨幅尚还是在国庆后出台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情况下取得的,若非调控,涨幅可能更高。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层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显示抑制泡沫已成为高层共识,货币政策调整是工具之一。
通胀方面,1月通胀数据显示,PPI对CPI的传导压力已经增强。1月CPI达到2.5%,创两年新高,而PPI更是高达6.9%。虽然2月春节效应过后,食品价格走低可能带动CPI有所回落,但考虑到1月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7%,创2001年有月度非食品价格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在全球需求回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核心通胀压力需要重视。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美联储加息以及特朗普减税、放松监管与基建三大新政亦可能推高美元,也可能加大资本外流压力。笔者在FT中文网专栏文章《特朗普阴影下,中国如何应对?》中所提,在特朗普对华贸易政策尚不明朗,贸易战不得不防的背景下,短期内采取一些资本管制措施,以稳定人民币汇率,可能是避免贸易争端与为特朗普贸易保护提供口实,权衡中美贸易、金融、甚至外交等角度的综合考量。
第三,中国经济增长态势的改善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呈现了积极相好的态势,工业企业利润、发电量、货运量等微观数据大幅反弹。1月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52万亿,占当月全部新增贷款的74%,达近两年新高,同样预示着企业生产活动增加,特别是PPP项目加速落地带来的向好态势。同时,今年恰逢十九大,考虑到政治周期与经济周期历来关系密切,预计稳增长仍是决策层的重要考虑,这意味着在货币政策略有收紧的同时,财政会更加积极。
此外,海外市场的回暖超出预期。早前市场比较关注今年全球市场的黑天鹅时间,如特朗普上任后的政策走势、英国脱欧如何演变、以及法国德国大选等,但却对全球经济好转并未引起重视。实际上,国际机构对今明年全球经济看好,预计今明年全球GDP增速分别达到3.4%和3.6%,比2016年的3.1%有所提升。而这与1月外贸数据超预期好转,以美元计价,出口和进口分别同比增长7.9%和16.7%,相互印证。
展望未来,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延续去年底的强劲增长势头,整体下行风险不大。同时,面对海外不确定性,决策层稳定汇率,防范大规模资本流出之下,继续采取部分资本管制,甚至可能会牺牲部分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政策思路已然明朗,而特朗普上任后的三把火并不顺利,出事不利,美元指数也略有下降。在此背景下,笔者预计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会企稳,而下半年不确定性增加,主要是中美贸易关系能否能够波澜不惊,中国去杠杆进程等等,年底最多贬值至7.3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编辑徐瑾jin.xu@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