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评论>热评>

扶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时间:2017-07-06 17:53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黄丽华 点击:
扶贫这条走了三十年的路,积累了无数教训和经验的路,该是成为“渔”的方法+“渔”的诀窍=无数“鱼”的道路了。
     7月3日至5日,刘云山在河南就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调研时,对当地发展特色产业帮助农户脱贫致富的做法给予肯定。他说,脱贫攻坚既要输血、更要造血,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的创造性,因地制宜探索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路子,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扶贫这条路,走了很多年。刚开始,给的是粮和棉被,吃饱了穿暖了,“贫”得到了救济。宽裕点,讲究喊贫困者自食其力,给的是钱,“贫”得到了再救济。物力为主的“救济式”扶贫,刚开始确实直接缓解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但很多贫困者、贫困村、贫困乡、贫困县,过了很多年,还是戴着贫困的帽子,最重要的是,很多人和地方,戴着觉得“爽”,一点都不想脱。笔者有一次去一家贫困户走访,贫困者有手有脚,无大病,吃救济吃习惯了,每年送来的新棉被拿去换酒吃,身上盖的依旧又破又旧,这么多年依旧是村里最穷的。“救济式”扶贫,“溺爱”出的懒人、懒村、懒乡、懒县,把“鱼”吃光了,等着下一批。
         后来变成了开发式扶贫,大量投入物力、财力、人力。有些有意愿想富、不等不靠,只是缺乏机会和政策的地方,就会艰苦奋斗、奋发向上、脱帽换新颜,最后也起来了。比如山东临沂、湖北黄冈、四川巴中。但总体来说,一股脑的开发,有些地方生搬硬套的学习成功案例,造成了一些贫困地区路走“歪”了。就像有的地方只能养鲤鱼,却非得觉得赚钱,养三文鱼,结果就只有失败。
        到了2013年,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提出了“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所以现在讲的是对贫困农户状况、贫困区域环境,有针对性、差异性扶贫。笔者认为这是扶贫道路上的实事求是的回归。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很多地方探索出了很多真实有效的路径,刘云山对河南“党建+特色产业”的肯定,也是对扶贫实事求是的肯定。发展产业,不再是输血,不光是给“鱼”,而是增强了内生动力,自己会造血了,这样一方面摆脱了周而复始的输血,解决了能耗问题,另一方面实现了造血,学会了捕鱼的方法,学会了“渔”,解决了懒惰问题。最重要是基层党建和扶贫相结合,由基层党建负责指导、调整、监督,解决了政策措施可持续性的问题,算是得到了“渔”的诀窍。 
          扶贫这条走了三十年的路,积累了无数教训和经验的路,该是成为“渔”的方法+“渔”的诀窍=无数“鱼”的道路了。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