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企业>国资要闻>

盘点央企"不死的谣言"真相为何没让谣言死去

时间:2015-02-01 12:10来源:新华网 作者:曹林 点击:
盘点了一些与国企相关的“不死的谣言”。比如“75%的智能电表被蓄意加速”、“变电站对人体产生辐射危害”、“加油员多次抓放油枪在偷油”等。对于这些传言,媒体作过调查,企业作过回应,部门作过澄清,专家作过权威判断,证明这些属于不折不扣的谣言。可无数辟谣后,这些谣
      国资委的官方微博“国资小新”近来作了一个统计,盘点了一些与国企相关的“不死的谣言”。比如“75%的智能电表被蓄意加速”、“变电站对人体产生辐射危害”、“加油员多次抓放油枪在偷油”等。对于这些传言,媒体作过调查,企业作过回应,部门作过澄清,专家作过权威判断,证明这些属于不折不扣的谣言。可无数辟谣后,这些谣言仍在网上流传,让不断辟谣的企业觉得很无力。

  没办法,这就是当下国企不得不面对的人性和网性。只要谣言不死,辟谣就不能停,这种重复劳动需要不断地做。企业需要这样的“辟谣自信”:可能永远无法一劳永逸地说服每个人,但每一次辟谣起码能让一些讲理者认清谣言接受真相。

  对那些不讲事实和逻辑、只固执地相信自己偏见的人,再多的辟谣也是徒劳。这些人传的不是谣言,而是对国企深刻的偏见和群氓情绪。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永远都无法让一个对事实根本不感兴趣的人接受事实。有些人对国企有着天然的排斥,负面的标签在这些人脑子里根深蒂固,他们需要用谣言来滋养自己的情绪——需要用“75%的智能电表被蓄意加速”去攻击电力企业,需要用“变电站对人体产生辐射危害”去妖魔化变电站,需要用“加油员多次抓放油枪在偷油”去给石化企业贴污名标签。谣言不死,因有人依赖谣言才能活着。网上网下活跃着一批靠“黑国企”的谣言而生存的人,如果没有了这些谣言,他们怎么去谩骂国企?怎么去为自己的情绪寻找到一个大义凛然的借口?又怎么能扮演一个与“垄断恶人”搏斗的斗士?没有一个靶子、矛头,拿什么去满足自己在网络上的攻击欲?他们对谣言有着戒除不了的依赖,是因为那些谣言死了,靶子就没了,攻击就死了,所以谣言不能死。

  当然,谣言不死,也与网络传播的特性有关,匿名、猎奇和追逐负面的传播机制,使抹黑别人形象的谣言更容易被放大传播,而澄清和辟谣则少有关注。谣言可能被1万人看到,关注澄清的人可能只有几十人。而且谣言更容易在网络上留下记忆,像潜伏的病毒一样,很容易在一段时间后被再次当事实传播,而新受众看不到此前的澄清。谣言不死,辟谣不止,如此循环。

  只有真相能让谣言死去。面对这样的舆情生态环境,受害的国企当积极作为。其一,须遵循第一时间、第一澄清的原则,看到谣言尽快辟谣。一些谣言之所以有那么强的生命力,与在第一时间的绥靖纵容有关。一些企业对这种“负面”舆情有恐惧感,不知怎么应对,信奉“拒不回应”就可以让热点淡化的消极原则。网络和新闻是有记忆的,不要以为可以躲得过去。谣言刚出现的时候没在第一时间澄清,形成了深刻的网络和舆论记忆,在公众看来成为“明确无误的真相”,以后再澄清就很难。

  其二,有必要对造谣者采取措施,让造谣者付出代价,以“追究造谣者”责任的方式去辟谣。普通的辟谣,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甚至一些网民会认为“如果真是谣言为何不去追究造谣者”。这种温文尔雅的低调辟谣会形成可怕的“破窗效应”,既然造谣传谣不必付出代价,那就转起吧!“中石化女处长牛郎门”的谣言之所以“死去”,正是因为中石化高调辟谣,诉诸法律追究造谣者责任。对有些造谣者,躲闪、回避就是纵容。(曹林)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