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三农>农村>

巴珠村的生态范例可多多复制

时间:2018-05-02 09:14来源:评论网 作者:童建帮 点击:
发展是硬道理。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当前的社会就业、脱贫攻坚和各种保障压力仍然很大,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这些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要通过生态发展来解决。发展了,手头的东西就多了,我们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就会游刃有余。“蛋糕”做大了,许多
          4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优秀基层干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塔城镇的巴珠村党支部书记和硕说:“如果我们的森林没有了,我们林下的松茸、羊肚菌、野生中药材还会生长吗?如果我们的森林没有了,绿水青山还在吗?我们今后还会有发展的空间吗?我们把保护生态写入村规民约,禁止乱砍滥伐,提倡每户农户每年种三棵树。现在,我们村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了98.2%。光是绿色经济这一项,我们的收入就达到40多万。” 如今的巴珠村已经是维西县塔城镇的首富。
     而甘肃敦煌周边的乱采滥伐,却给敦煌的生态带来了毁灭式打击。长此以往,敦煌将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楼兰古国;因旅游客栈、餐馆、酒吧造成的污染,让泸沽湖这个被老天宠爱多年、被洛克描绘为“没有人类污染的、清洁的人间天堂”很受伤。由此可见,单纯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甚至“竭泽而渔”,就势必造成资源的枯竭。发展只有立足长远,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山水资源,才能不吃祖宗饭、不断子孙粮。巴珠村的事实证明,拥有了“绿水青山”的本钱,就一定会拥有收获“金山银山”的命脉。
     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实事。塞罕坝林场三代人在渺无人烟的荒原绝塞上,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他们探索、创造出的生态与产业、兴林与富民互利共赢的生态文明和以生态为本的发展路径是完全可以复制的。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子孙后代的福祉,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博大胸怀,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真正在“腾笼换鸟”中实现“凤凰涅槃”。
     发展是硬道理。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当前的社会就业、脱贫攻坚和各种保障压力仍然很大,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这些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要通过生态发展来解决。发展了,手头的东西就多了,我们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就会游刃有余。“蛋糕”做大了,许多事情就好办了。但如果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而不发展或滞后发展,那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生态发展是必然选择。《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短评集《之江新语》中论述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一篇文章。文章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的讲,就是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因此,要牢牢把握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这一基本原则,坚决纠正以往靠牺牲环境来谋求发展的错误做法,努力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优化生产力布局、产业调整升级结合起来,与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节约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更多地复制塞罕坝、巴珠村的经验做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治理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有决心建造好、修复好绿水青山这个优良的生态环境,要有恒心经营好、管理好绿水青山这个自然综合体,并使之发挥最强的功能、产生最大的效益。社会各界更要戮力同心,携手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不断复制塞罕坝、巴珠村经验做法的过程中,创造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收获一座又一座的金山银山,以优质的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要,滋养、哺育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