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北京抗霾之路——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

时间:2016-05-29 16:31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韩茜 李言 点击:
北京市民究竟什么时候不需要再戴口罩呢?贺克斌说:“通过不断的治理,戴口罩这种现象会从现在的时有发生变成偶尔发生,或者成为大家基本没有印象的行为,最终把它完全消除掉。”
 在此间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题为《北京空气污染治理历程:1998-2013年》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引起广泛关注。

  参与此次评估报告撰写和发布的中方主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大气污染治理最核心问题之一是细颗粒物浓度(PM2.5)下降,这也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

  那么,北京市民究竟什么时候不需要再戴口罩呢?贺克斌说:“通过不断的治理,戴口罩这种现象会从现在的时有发生变成偶尔发生,或者成为大家基本没有印象的行为,最终把它完全消除掉。”

  回顾北京15年抗霾路,《报告》指出,2013年与1998年相比,通过对燃煤电厂实施严格的末端治理,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都显著减少。

  北京市环保局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的PM2.5年均浓度为85.9微克每立方米,2016年前4个月北京北部区域的这一浓度约为60微克每立方米。贺克斌说,这一指标有望在2030年下降到35微克每立方米,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过渡期第一阶段目标值。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认识问题,认识问题靠监测,解决问题靠减排,”贺克斌说,为了给空气质量监测提供大量实时更新数据,中国最近3年设立了近1500个PM2.5监测点,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

  “这项能力建设非常重要,信息公开后,公众的关注会倒逼政府,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考核,就看空气质量有没有提高,”他说。

  《报告》指出,1998年以来,针对逐渐形成的“煤烟-机动车”复合污染问题,北京实施燃煤和机动车污染治理措施,对空气质量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贺克斌对这两方面的治理措施分别进行了解读。

  “燃煤发电是由中国能源结构决定的,不能放弃煤,但我们可以用清洁技术来发电,比如提高能源效率,用先进的锅炉燃烧技术,尾气除尘、脱硫、脱硝技术实现清洁发电。”

  贺克斌说,目前相当一部分燃煤污染来自散烧煤。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支付能力较弱的市民还在购买便宜的散煤,这是京津冀冬季的第一大空气污染源。从长远看,国家需要设计农村用电政策,补贴农民煤转电,这对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从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角度,贺克斌说,生物能、太阳能、风能都有较大应用潜力,需要技术上不断创新,并缩短技术发展的时间,使可再生能源能够更快投入广泛使用。

  而机动车污染治理体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北京市政府对新能源车购买给予鼓励政策,包括无需摇号指标等。但新能源汽车在配套设施、使用性能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限制了它的普及和发展。

  “政策的鼓励会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当你只有10万辆(新能源)车时,没有人会对这个市场感兴趣;当有100万辆车时,就有企业来投钱,建充电站;当有200万辆时,基本不用什么政策,老百姓与市场就融合了,”贺克斌说。

  他指出,现在很多国际能源公司都密切关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期待抓住市场拐点;但使用新能源汽车时,需注意确保发电的清洁性,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降低空气污染的效果。

  展望未来的治霾之路,贺克斌认为,要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推进区域协同,统筹区城城市发展布局,提升机动车技术,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

  此外,国家在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治理雾霾、减少碳排放两者关系时,不但需要从生产侧入手,还要关注消费侧。而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应当从生活方式上入手,减少浪费,约束消费行为,为生产侧的污染减排提供调整空间,”贺克斌说。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