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市县巡礼>新闻>

张锦贵:好记者要和20个读者交朋友(图)

时间:2011-09-04 04:16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人物名片:张锦贵,曾任东南快报社执行社长、总编辑。历任《福建日报》记者、编辑、总编助理;海峡都市报社社长、总编辑;东南快报社执行社长、总编辑;北京鸿馨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发行权)等传媒运营机构执行总裁。现任永杰传媒管理机构董事长,从事传媒投资和传媒资本

张锦贵:好记者要和20个读者交朋友(图)

人物名片:张锦贵,曾任东南快报社执行社长、总编辑。历任《福建日报》记者、编辑、总编助理;海峡都市报社社长、总编辑;东南快报社执行社长、总编辑;北京鸿馨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发行权)等传媒运营机构执行总裁。现任永杰传媒管理机构董事长,从事传媒投资和传媒资本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他说报社不是舞文弄墨的地方;他说报人要对政治、历史、哲学、经济等知识都有所涉猎,对社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他说一个好的记者中国评论网,必须有丰富的学识和对社会的深刻认知,要和至少20个读者交朋友…… 作为《东南快报》前任执行社长、总编辑,张锦贵给报社新晋员工上的第一课,至今让人印象深刻。 记者:在东快历任老总中,您的专业比较独特,是数学专业毕业的,一个学数学的,怎么想来做新闻呢? 张锦贵:办报跟所学学科没有很大的关系。学数学的人,可能会更理性一些,也更执著。我崇尚一个道理,凡事只要坚持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肯定有成效。这就像数学解题一样,坚持下去肯定能有所成就。同时数学的功底,也让我在分析问题时更喜欢量化,在看财务和读者数据等表格时更明白其中的含义。朝三暮四,人云亦云今日国内新闻,当然不可能成功。 记者:2006年之后,本报对国际国内新闻进行改版,创立了先读版面,今天回过头来看,您对此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张锦贵:曾经有过调查,上世纪90年代,国际、国内新闻有很高的阅读率。但现在不同,现在是网络时代,国内外的大事,网络、电视在第一时间就能播出,抢得先机。《东南快报》提出在国际国内新闻方面要抓精抓深。毕竟报纸版面资源有限,不能盲目铺展。而且,在网络时代,地方都市报的生命力在于本地新闻。所以黄敏强总编在改造先读版面的时候,提出要做最土最虾油味的新闻,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 记者:您怎么看待网络新媒体对纸媒的冲击? 张锦贵:5年前,我在北京参加一个会议,大家对这种冲击并没有一致的认识。但现在,互联网已经并将进一步对纸媒产生巨大冲击2011年7月国内新闻,这个判断应该没有什么争议了。但是纸媒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阅读形式,短期内很多人还不会抛弃。报纸关键要扬长避短,不要以短击长。总编在选稿时要形成铁律:网络新闻要让位原创新闻。纸媒如果不牢牢抓住第一次传播,那离死亡就不远了。 记者:在此冲击下国内新闻网,纸媒该如何应对? 张锦贵:首先,纸媒拥有一支庞大的生力军,就是发行员。可以尝试让发行员进入每个家庭,至少一周一次,做一对一的接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贴近服务,提升读者对报纸的认可度。当然,采编人员也应该深入进去。我一直主张,每个记者编辑都要走进读者中,与20个读者交朋友,让读者感觉你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就在他们身边,是他们生活中的好朋友。这样才能树立起整个报社亲民的形象,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就做得更好。这些是网络无法比拟的。 其次,我觉得纸媒要学会利用网络,把自己的网站办好。英国的《卫报》、美国的《华尔街日报》,他们的报网互动就做得很好。 记者:东快到现在已经十周岁了,对此您有什么样的期待和祝福? 张锦贵:十年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还处于童年时期。但作为一份报纸,十年的发展应该进入了成年期。我希望《东南快报》真正成熟起来,担当起应有的责任,不断提升报纸创新力、公信力和保持主流传播渠道的发展责任。 本报记者 吴海虹 实习生 刘晓霞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