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市县巡礼>新闻>

从普利策奖看美国媒体新闻价值取向

时间:2011-09-22 13:10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青年记者》供稿 2010年美国当地时间4月12日,第94届普利策新闻奖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揭晓。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奖,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每年4月中旬由评选委员会14名评委评定,5月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正式颁发。 普利策新闻

《青年记者》供稿 2010年美国当地时间4月12日,第94届普利策新闻奖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揭晓。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奖,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每年4月中旬由评选委员会14名评委评定,5月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正式颁发。 普利策新闻奖由14个奖项构成,包括8项文字类新闻奖(公共服务奖、突发新闻报道奖、调查性报道奖、解释性报道奖、地方报道奖、国内新闻报道奖、国际新闻报道奖、专题新闻奖),3项言论奖(评论奖、批评奖、社论奖),1项漫画奖(卡通漫画奖),2项新闻摄影奖(突发新闻摄影奖、专题摄影奖)。今年,《华盛顿邮报》获得国际新闻报道奖、专题新闻奖、评论奖、批评奖4个奖项,成为最大赢家;《纽约时报》获得国内新闻报道奖、解释性报道奖和调查性报道奖3个奖项。普利策新闻奖最高获奖纪录由《纽约时报》保持,在2002年颁布的获奖名单中,《纽约时报》因报道“9·11”恐怖袭击事件而破纪录地拿了7项大奖。本届普利策新闻奖有以下几个特点: 网络报纸同台竞技,首次有网络新闻获奖 这是自1917年普利策奖评奖以来首次有网络新闻获奖,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同台获此殊荣,成为今年该奖的最大亮点。普利策新闻奖设立以来,一直针对报纸和通讯社等传统媒体,考虑到新媒体的发展和受众需要国际新闻,普利策新闻奖去年开始扩大评选范围,所有奖项都允许网络媒体参评,去年网络媒体获得65项提名,但没有一项获奖。 今年有两家网站获奖,分别是美国新闻网ProPublica和《旧金山纪事报》网站。美国新闻网记者谢丽·芬克瑟与《纽约时报》周末副刊记者合作采写的《生死抉择》,对新奥尔良一家医院的医生在卡特里娜飓风期间的经历作了报道,获得调查性报道奖。《旧金山纪事报》网站刊发、由马克·弗洛尔创作的关于全球变暖的动漫作品获得新闻卡通漫画奖。 此外,其他获奖作品在报纸刊发的同时2011年国内重大新闻,也有的运用了网络媒体,如《西雅图时报》获得的突发新闻报道奖,就运用了报纸与网络同时并进的报道方式,对四名警察在咖啡厅被枪杀事件,以及对嫌疑人展开的40小时搜捕行动作了覆盖式报道。当得知嫌疑人的确切名字后,《西雅图时报》立即在网上更新报道内容,还将最新信息发上因特网,并通过邮件向读者发出警报。该报主编大卫说:“这是传统媒体运用网络新技术的一次成功尝试。”① 突出深度报道地位,以揭露批评报道为主 普利策新闻奖14个奖项中,分量最重的是公共服务奖,为一枚金质奖章,代表民主制度下传媒应扮演的社会公共角色:瞭望社会,服务社会,服务公众利益。可见其对媒体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高度重视。公共服务奖也是唯一一项颁发给团体而非个人的奖项。其他奖获得者可得到1万美元奖金和证书。 本届公共服务奖由美国弗吉尼亚州《布里斯托尔先驱信使报》获得。该报年仅28岁的丹尼尔·吉尔伯特2007年底才进入报社工作,他花了一年多时间,分8个部分,前后刊发20篇稿,对弗吉尼亚西南天然气供应因管理不善、出现税费管理漏洞的内幕作了调查,促使政府立法补漏。历年公共服务奖获奖作品多为深度报道,采访时间一般都很长,报道篇数多,揭露问题深刻,引起社会关注。 另外几个奖项,如调查性报道奖、地方报道奖等,也都强调新闻报道的深度,侧重于揭露社会深层问题。如荣获调查性报道奖的美国新闻网记者谢丽·芬克瑟采写《生死抉择》历时两年多,采访人数多达104人;《费城每日新闻》的芭芭拉·雷克和温迪·鲁德曼利用丰富的资源,曝光了“流氓警察”事件,导致美国联邦调查局挖出数百例警察犯罪丑闻。地方报道奖获得者《密尔沃基哨兵报》的拉奎尔·鲁特莱齐曝光了低工资双职工家庭儿童保健计划中的欺诈与虐待现象,迫使威斯康星州及联邦政府修改计划。本届8个文字报道类奖项中,对有关部门监督、促进政府修改、建立相关法规的作品占一半以上,反映出传统媒体已经由注重报道时效、传递信息而转向更多地注重报道深度、推动社会进步。 与中国新闻奖强调“弘扬时代主旋律”、“正面宣传为主”不同的是,本届普利策新闻奖主要以批评报道为主,8项文字类新闻奖中有7项为揭露性批评报道,三项言论奖中也有一项为批评奖。可见,对社会弊端、不公正问题的揭露和抨击,是美国媒体聚焦的重点。 不仅善于发现问题,更注重解释及分析能力 除深度报道外,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评论网,解释性报道奖也成为普利策奖的一个独立奖项,本届普利策奖中的该奖项由《纽约时报》获得。该报54岁的迈克尔·莫斯把目光聚焦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他从企业和政府的机密文件上获悉,2007年有一个年轻妇女因汉堡馅饼感染上大肠杆菌而致瘫痪,经过深入细致调查,跟踪汉堡馅饼及学校午餐等食品安全问题,发现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状况及屠宰场用氨处理牛肉,揭开联邦政府管理漏洞,呼吁政府完善食品管理制度。 解释性报道奖注重记者对重大问题、复杂社会现象以及艰深专业问题的实证掌握能力,要求有明晰的文字表达,清晰的阐述介绍,较强的主题论证及注释能力。善于交待事件的来龙去脉、相关事实佐证、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事实,在告诉读者客观事件“什么人、什么事”之外,事件背后的“为什么”变得尤为重要。它突破了对事件事实本身报道的局限,侧重于对事件的补充说明与相关延伸,在旁征博引、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主题。与我国新闻报道不同的是,美国媒体这类题材很少有对国家方针政策、外交策略等内容的阐述性报道。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更多关注普通人命运 普利策新闻奖注重作品质量而不是出处,所以,一些地方小报一样有机会获奖,它符合了美国民众关注身边事、身边人的特点。去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雪灾、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题材占相当大的比重。而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中重大题材报道占比例很小,今年普利策8项文字报道类新闻奖中仅有1项属重大题材报道,即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 在人物报道题材上,与我国典型人物报道不同,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不是去挖掘普通人物“闪光”而不平凡的一面,而是注重体现普通小人物的生活与成长经历及其生存环境,使其成为千千万万个同类人的代表和普通一员,用一个人反映一类人,以这类人的境况揭示深层社会问题。本届专题摄影奖由《丹佛邮报》的克雷格·沃尔克获得,他从2007年至2009年花了三年时间拍摄的《美国大兵》,记录了年仅17岁的伊恩·费希尔如何从一个普通高中生成为一个伊拉克战场的士兵,最后归国结婚,通过伊恩的一组特写镜头,折射出这一类人的成长、生活经历。在作品的结尾,伊恩表示:“当你回家后,伊拉克生活就像一场白日梦。”反映了赴伊士兵和美国民众对伊拉克战争的失望与厌倦。 关注普通人命运和生活,引起读者共鸣,进而引起更大的社会反响,是美国媒体选题和报道的重点。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切入点大多都很小,民生新闻占较大比例。本届获奖作品中,涉及民生题材的很多,有报道日常生活天然气问题的,有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有聚焦儿童保健问题的,有强调人们驾车安全问题的,还有关注儿童生命安全问题的,这些报道题材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切入点小,都是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将它放在百姓民生的大背景下来看,成为关系民众生存安危的大事。 普利策曾这样描述新闻记者:“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记者就是船头上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审视海上不测风云和暗礁险滩国内重大新闻,并及时发出警告。”自1917年起,普利策奖正是以此为价值取向,成为“新闻界的奥斯卡奖”、“舆论界的诺贝尔奖”,而享誉全球。 注释: ①http://global.nytimes.com/ The New York Times,April 13,2010,《纽约时报》,2010年4月13日 (作者为深圳特区报高级编辑,曾赴美国作访问学者)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