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需“减负”才能“轻松”上路

时间:2018-12-13 15:50来源:评论网 作者:王媛 点击:
驻村干部是为了发展村内经济,帮助村民摆脱贫困,组织上选派的富有经验的一批工作队,这样一批人在一些贫困村进行蹲点,即我们说的驻村,开展调研活动,对问题进行分析,收集村民面临的困难,主动与上级部门联系,帮助村里出点子,为村级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
       “村里来了驻村干部!”自打赢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以来,上级部门派驻党员干部到扶贫一线,担任第一书记、扶贫队队员等职务。为了防止扶贫干部“驻村”不住村、“挂名”不干事等现象,各级文件对驻村扶贫干部管理进行了规范。每周“五个白天、四个黑夜”基本成为驻村干部的工作常态。部分驻村扶贫干部反映,一味地“住村”有时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工作成效,过于苛刻、僵化的住村指标反而容易绑住他们干事的手脚。(2018年12月12日,半月谈网)
     驻村干部是为了发展村内经济,帮助村民摆脱贫困,组织上选派的富有经验的一批工作队,这样一批人在一些贫困村进行蹲点,即我们说的驻村,开展调研活动,对问题进行分析,收集村民面临的困难,主动与上级部门联系,帮助村里出点子,为村级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
     既然有了这样一批驻村干部,那么各地也就相应的出台了驻村干部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的出台目标是为了更好的管理驻村干部,让驻村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能更好的约束自己,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管理制度的落实到基层之后变得越来越“机械化”及“死板化”。这样就加重了驻村干部的负担,本来能用全部的精力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但是由于一些管理的“机械化”导致驻村干部的精力分散,身上背着“重担”上路为人民服务。
     驻村干部需“减负”才能“轻松”上路。驻村干部的“减负”首先需要各级不要“层层加码”,当然严格要求驻村干部是必须的,但是不要省级一个标准、州级一个标准、市级又是一个标准,让驻村干部需要按照三个标准来开展工作。其次,现在基层驻村干部五加二、白加黑模式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一个部门一张表更有甚者一个部门多张表,本来可以把需要的资料汇总成一张总表,但是由于相关部门缺乏沟通,导致基层驻村干部的工作量增大。还有表格朝令夕改的现象仍然存在,驻村干部费心血填出来的表,由于“标准”变了,所以需重复填写,增大了驻村干部的工作量。最后,管理中要求的驻村干部要“住村”,但是也要发挥驻村干部的最大效用,驻村干部既要“住村”,沉下心了解村民所需所求,还要调动身边的所有资源,积极为其所在村发展寻出路。驻村要“住”也要寻产业发展,就要打破以驻村时间长短论“英雄”的片面化管理。
打好脱贫攻坚这一场战役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其中驻村干部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驻村干部需“减负”才能“轻松”上路,驻村干部只有“减负”才能更好的上路。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