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别靠“吓”

时间:2022-11-22 16:55来源: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以人为本,政之大计。基层治理做的是“人”的工作,一切服务形式、服务机制、服务举措都得围绕群众的感受、喜欢、期盼、意愿推进,树牢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紧扣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才能真正让基层治理走深走实,走进群众心坎。
       以人为本,政之大计。基层治理做的是“人”的工作,一切服务形式、服务机制、服务举措都得围绕群众的感受、喜欢、期盼、意愿推进,树牢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紧扣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才能真正让基层治理走深走实,走进群众心坎。但是,在现实基层工作中,不乏个别地方政府尤其是领导干部习惯靠“吓”代替精准治理,比如有的拆违建、开展环境整治、迎接检查等等,为了动员群众、激发群众自觉,往往以“后果严重”、自己负责、上级督查、“取消福利”等狠话,倒逼群众自我发力、配合工作。
     一定程度,“吓”群众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作用,但是其危害是长远的和持久的、深入的。一方面,让上级好的政策被曲解和异化,在群众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另一方面,作为服务群众的勤务兵和“小跟班”,“吓”群众极容易败坏党员干部队伍形象;更为重要一点,基层治理要靠取信于民,方能营造党群共建、齐心协力的工作格局,治理靠“吓”久而久之容易“刺激式微”,导致穿底反弹,让基层治理陷入被动。
     所以说,基层治理靠“吓”既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背离,也不利于推进乡村振兴等战略目标,更会给群众切身利益造成损害。故此,撂狠话、说重话、夸大其词等“吓”群众治理应当杜绝,切实树立基层治理的正确导向,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目标定位,不断优化基层治理机制、改善基层服务模式、提升乡村干部办事能力,适应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新要求新任务,方能真正持续增进群众获得感和安全感、幸福感。
     当然,基层治理存在“吓”的现象,从侧面折射出乡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有待提升,暴露出基层治理精细化、精确化、精准化有待进一步加强,这对基层治理顶层设计、机制安排、队伍建设、社会环境和整体氛围提出更高要求,决定基层管理者和领导层要坚持系统思维、树牢大局观念、保持战略视野,统筹谋划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规划,尤其在锻造和培育政治硬、具备乡村专业化治理能力干部队伍上下功夫,着力破解基层治理粗糙化、简单化、低端化等问题,确保基层治理格局不断优化升级。
    救其弊者,必医其受弊之处。基层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课题,融入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之中,也得结合乡村风俗人情、群众意愿、现有资源、村情村貌等客观特征,切实增强乡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方能破解基层治理“吓”的问题。此外,探寻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德治、自治、法治相结合的现代化善治机制,找到精准、规范、依法、合规治理的切入点和融合点,切实创新模式、优化载体、强化保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盘活新血液。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