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八要素”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时间:2018-12-04 11:58来源:评论网 作者:杨奇 点击:
今年以来,玉屏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整县出列统揽经济社会全局,深入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及春风行动,狠抓“夏秋攻势”,切实用好“五步工作法”,紧扣结构调整“八要素”,在全县掀起了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推动了农业产业纵深发展。
     今年以来,玉屏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整县出列统揽经济社会全局,深入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及春风行动,狠抓“夏秋攻势”,切实用好“五步工作法”,紧扣结构调整“八要素”,在全县掀起了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推动了农业产业纵深发展。
    一、因地制宜选好主导产业玉屏县根据自身气候、土壤等条件,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部署,切实调减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种植高效经济作物,以抓好玉米调减为“重头戏”,全力推进“春风行动”“夏秋攻势”产业扶贫工作。其中,田坪镇重点发展油茶、食用菌产业,朱家场镇重点发展黄桃、食用菌、中药材产业,新店镇重点发展蔬菜、牛食饲草产业,亚鱼乡重点发展黄桃、蔬菜产业,大龙镇、皂角坪街道、平溪街道因可种植土地较少,主要种植城镇生活所需的时令蔬菜及花卉。2018年以来种植精品水果0.86万亩(其中:黄桃5020亩),带动贫困人口4204人;种植蔬菜9.075万亩,其中引进贵州金禾映红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模式种植辣椒近10000亩;生产食用菌8010亩(8010万棒),带动贫困户13210人,目前全县有食用菌菌棒生产加工企业2家,合作社2家。有1条年生产150万棒,2条年生产300万棒,2条年生产4000万棒的菌棒生产加工线,可实现年生产食用菌8000多万棒,全县7个乡(镇、街道)共建成规模化生产基地10个,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依托温氏公司,采取411合作发展模式(即由公司统一提供猪苗、饲料、技术服务和生物保健,做到一定保价回收,一定重视农户的合理利润回报),发展集体经济养殖小区23个,全年实现生猪出栏32.89万头;种植油茶0.28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0823万亩,带动贫困人口884人;饲草种植面积0.32万亩。
    二、形式多样抓好农民培训充分发展村支两委干部带头学、致富能人带头干的精神,加大对贫困户、农户的培训力度。通过新时代讲习所、坝坝会、村组村民大会、产业现场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切实抓好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见识,增强业务能力。今年以来,主要围绕扶贫产业的栽植、修剪、病虫防治等日常管理等重点内容,目前,服务团到村、企业开展生产技能培训14次,共培训农民1141人次,其中贫困人数919人。从而拓宽贫困户、农户脱贫渠道,提高贫困农户脱困能力,变“输血”为“造血”。
    三、齐抓共管强化技术服务充分依托“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科技特派员、干部包组包户等措施,按照技术专家服务团队到村到户到人。建立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帮扶工作机制,成立了县级油茶、蔬菜(食用菌)、黄桃、生猪及家禽产业扶贫工作专班,组建产业脱贫攻坚专家服务团,将全县中级以上职称的涉农技术人员、“三农”服务专家、县管专家等112人全部纳入专家服务团管理,确保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开展各类技术服务2934人次。实现100%的贫困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0%的贫困人口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10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技术团队覆盖。
    四、多方渠道资金保障发展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力度,用好用活产业扶贫子基金、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及农业保险政策,进一步优化全产业链项目申报,简化审批流程多渠道争取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其中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省级产业扶贫子基金方面:省级扶贫子基金批复资金518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41000万元(振兴米业500万元;洪涛米业200万元;油茶全产业链项目(一期)33000万元;生猪扶贫项目7000万元;金树林黄桃项目300万元)。受资企业使用子基金总计25885.31万元(含油茶与生猪项目的资本金)。其中,油茶全产业链项目(一期)使用资本金11000万元,生猪扶贫项目使用资本金4720万元,各项目建设正按进度逐步完成。二是市级产业扶贫子基金方面:市级产业扶贫子基金用于产业项目共6267.23万元,其中:亚鱼乡171.6万元,田坪镇943.2万元,朱家场镇2324.116万元,平溪街道1087.654万元,皂角坪街道239.8万元,新店镇1500.86万元。三是涉农资金整合方面:我县2017年安排涉农整合项目215个,资金17029.83万元,其中农业生产发展项目95个,资金8950.49万元。我县2018年计划纳入整合资金规模为2.1亿元,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目前我县2018年计划纳入整合资金20074.65万元,其中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类资金8312.45万元,项目31个;用于农业产业发展类资金11762.2万元,项目24个。
    五、培育多种生产组织形式坚持以“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组织形式,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确保产业发展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一是平台公司牵头产业发展。通过各乡镇(街道)平台公司,采取“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将黄桃产业、生猪产业、食用菌产业及油茶产业作为贫困户增收的重要四大支柱产业,对全县贫困户进行全覆盖。二是村集体经营组织发展产业。玉屏县各行政村均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并采取“村集体经济+农户”发展模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申报财政扶贫项目,组织实施了产业扶贫,发动群众参与产业建设,农户从中获得劳务收入及土地租金。三是其他经营主体发展产业。鼓励私人合作社、大户、散户,采取“订单收购”等方式,共同参与和主动发展农业产业。
    六、切实完善产销对接机制针对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情况,确保产品订单销售,我县已与县内学校、超市、企业及对口帮扶城市进行了订单合作,完成订单任务近4万吨。其中对接学校226吨、对接超市70吨、对接东西部太仓城市订单10吨。同时,引进贵州金禾映红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采取订单模式(即由公司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及产品回收)带动广大农户发展辣椒种植,种植辣椒近1万余亩,按3000斤/亩计算,该公司将回收1.5万吨辣椒产品。茅坡、田坪、亚鱼及野鸡坪四个食用菌种植8000万棒食用菌,贵福食用菌有限公司按每棒1斤保底回收,预计产菇8000万斤。食用菌累计采收约14672.2吨,平均出田价7.06元/公斤,预计食用菌产值10365.62万元。
    七、建立完善农户利益联结为确保贫困户切实得到产业红利,增加贫困户在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中的份额,玉屏县创新实施产业扶贫“10113”产业全覆盖项目(即:每个贫困户10头生猪、1亩黄桃或1亩油茶、1000袋食用菌,人均增收3000元),全力实施了农业产业惠民工程,将市级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子基金等产业发展资金,按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40000元作为到户到人股金入股乡镇扶贫投资公司,作为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股金。连续5年,每年按7.6%的年固定分红比例,对全县贫困户、脱贫户进行固定分红,每户年收入3000元以上。在产业方面同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一是油茶产业,依托贵州千林公司、贵州林祥公司等企业带动,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在油茶林未产生效益前,贫困户以田、土入股分红,产生效益后,贫困户、公司、合作社按“622模式”进行分红。同时,贫困户在油茶基地务工,每月至少得到2000元工资收入。二是黄桃产业。借助“中国黄桃之乡”品牌,依托玉屏黄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五统一”的模式,即“统一价格、统一商标品牌、统一种植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进行生产发展。三是食用菌产业。依托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和“三统一”的模式,即“统一提供菌袋、统一提供技术管理、统一产品(废菌袋)回收”。按“10132”生产模式,即:总投资10万元,一户贫困户建1个大棚(180㎡),生产3万棒,一季纯收入2万元,包保贫困户脱贫。四是生猪产业。依托温氏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家庭农场)”的“411”合作模式,即公司提供种苗、饲料、技术服务和生物保健药品,一定保价回收肉猪,一定保障合作农户取得合理利润回报,确保投资盈利为“452”和“231”模式。即一个家庭农场一次性投资40万元(20万元),每批饲养500头猪(300头),年收入20万元(10万元)。
     八、强化基层党建队伍建设玉屏县始终以“村社合一”理念,把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村级经济发展重要战略,以抓实基层党建推动形成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合力。积极抢抓机遇,全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结合本县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采取“村集体合作社+产业大户+农户+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强力推动了王屏县结构调整战略,取得了较好的产业扶贫、增收效应。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