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雨露计划第一期肉牛养殖致富带头人培训实地考察学习报告

时间:2020-09-14 14:42来源:评论网 作者:江艳兵 点击:
各观摩点落实产业发展八要素概况以上3家企业在产业发展8要素的落实方面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基本形成了政策引领、科学繁育、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的养殖模式。它们在产业选择、农民培训、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也许多值得借鉴和反思的地
 
 
     一、参加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县扶贫办培训中心主任杨华、县畜牧局发展中心主任张玉生,煎茶镇畜牧站站长鲁国权、德江县惠民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张子渊共同带领本期50名学员在2018610日至2018612日先后前往太阳牛业、梵净山高科技肉牛养殖基地、贵州黔东肉牛养殖项目建设基地实地考察。
印江太阳牛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梵净山西麓木黄镇燕子岩村,设立于2009年4月,由贵州省南长城企业集团总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1.3亿元,现已投入资金6500万,占地52亩,圈舍12000平方米,年种植牧草800亩,现存栏牛总数为836头,其中能繁母牛643头,年产牛犊430头,出栏商品牛300头,年产值800万元。该公司秉持“科技为动力,效益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生态型、效益型、科学化、品牌化、集约化组织生产,主要为广大养殖户或养殖场提供西门塔尔、夏洛莱、安格斯、利木赞等优良牛种。
该公司牛场现有员工32人通过了HACCP体系认证和IS090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家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该企业覆盖贫困村5个,创造就业岗位210个。贵州梵净山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位于松桃县盘石镇,注册资金4000万元,是一家集优质肉牛培育和肉牛生产屠宰、有机肥生产、肉牛产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牧业科技企业。该公司旗下拥有1个享誉“黔东草海”面积为3万亩的牧场,拥有1个面积为1.6万平方米的国家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该公司依托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和人才团队,致力于肉牛良种培育,肉牛标准化饲养、疾病防控和高档肉牛生产等产业技术研发,成功培育了“梵净黑牛”新品种。
贵州生态牛养殖项目建设基地位于复兴镇贾村罗通坝组,为复兴镇2016年招商引资项目,由德江康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建设运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主要从事优质肉牛养殖和销售。项目规划包括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疾病防治区和粪污处理区,建成高产人工饲料基地1000亩,有机蔬菜基地500亩,牛舍12栋,牛舍最大容量为2000头,存栏1020头。该公司现有有机化肥加工厂1座,年产有机肥5000吨,建成饲料库1200平方米,蓄水池300立方米、化肥池300立方米。该公司走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商品化生产模式力推饲养标准化,缩短肉牛饲养周期,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逐步形成大户养殖,散户开花养殖新格局,从而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二、各观摩点落实产业发展八要素概况以上3家企业在产业发展8要素的落实方面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基本形成了政策引领、科学繁育、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的养殖模式。它们在产业选择、农民培训、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也许多值得借鉴和反思的地方。
1.产业选择
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通常以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农村企业成本降低,农村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作为衡量的标尺。农村选择什么产业发展,关系到乡村振兴全局,是促进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一个农村如何选择产业,选择什么产业,关键要看该村农产品商业价值是否能有效开发,该村资源禀赋高附加值是否能有效挖掘,该村是否具备为吃生产转向为卖而生产的现实能力,使得该村经济形态顺利地、成功地由封闭落后的自然经济转向开放包容的的市场经济形态,实现化蛹成蝶的华丽转身。     
从上述标准出发,我们考察学习的三家大公司,无疑做得较为成功。印江太养牛业开发有限公司,主打生态牌,以企业效益为导向,紧紧依靠从国外引进的优质牛种,全力推进科学集约的品牌化经营,利用构树、青贮玉米、酒糟等廉价原料自主加工精熟饲料,实现规模化肉牛养殖,成功开拓了以养殖大户和养殖场为客户群体的市场,走出了一条具有印江特色的产业化乡村振兴发展路子。贵州梵净山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强力的科技支撑,选择走高科技、标准化生产经营路子,成功让肉牛走出国门,走向欧盟,开拓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推动了当地5个贫困村的产业振兴,不失为农村产业化经营的特有路径,但难以效仿和复制。德江康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选择发展品种良多的优质肉牛产业,顺带发展了有机蔬菜产业,延伸了农村产业链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培训农民
农村产业革命必须培训和引导好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三家公司在农民培训方面,没有透露细节,我们无法得知其具体培训流程和内容。但从用工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基本上在公司干的是清扫圈舍、运送粪便、种草割草、肥料包装、仓储搬运等初级活,技术含量不高。在三家公司考察学习期间,我们从其宣传栏目和与在场农民交谈中可以得知,农民在农村产业革命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作为持久发展的公司,可以考虑把产业地村民就地转化为掌握一定生产流程和技术的产业工人。
3.技术服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产业结构深层次变革,要有技术匹配和支撑。加强技术服务,促进科技兴农,智慧兴农,要坚持用好人的“慧”,去创造物的“智”。印江太阳牛业开发有限公司,坚持“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规范运作、持续创新、科学发展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初步形成产品良种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打造安全、卫生、环保的太阳牛业;贵州梵净山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签署技术服务合同,聘请肉牛产业首席科学家曹学兵教授担任公司董事、技术顾问,聘请禽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田建辉教授担任技术顾问,搭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打造国家级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取得实质成效;两家公司通过强有力的技术指导服务,成功实现产业链式延伸,为发展高效的绿色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可圈可点,值得借鉴,只是难以复制。
4.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是农村产业革命的关键环节之一。完成企业资金筹措,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多渠道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方式可以是企业成立之初就全额招商引资,也可以是企业成立后,通过适度股权转让、公司重组、强强联合等方式差额招商引资。印江太阳牛业引进贵州省南长城企业集团总公司,发展印江县木黄镇燕子岩村肉牛养殖基地,复兴镇于2016年在该镇贾村罗通坝组建设黔东生态肉牛养殖基地,就是全额招商引资。松桃县盘石镇另辟蹊径,采用差额招商引资法,先自己成立贵州省松桃梵净山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再通过内部股权改革、转让股份来壮大资本,重新组建贵州梵净山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
5.组织方式
采用何种组织方式,要看该方式是否能顺应农村产业革命发展潮流,因地制宜适当创新。印江太阳牛业全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利用公司筹资金、强化管理,利用基地专业养牛产牛,合作社的组织优势,推广农户散养,为农户提供优质种牛,充分发挥公司制优势,打造出具有印江山地特色的养牛企业;贵州梵净山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园区优势,以“专注三农,服务三农”为宗旨,秉承“用道德做产品,用诚信做市场”的经营理念,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冷链物流+连锁销售”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形成农户、员工、股东共赢的利益链条。德江康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按照“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进‘三变’+春晖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信贷功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6.产销对接
要创新产业对接机制,推动“黔货出山”,实现农产品、市场、消费者的网络无缝连接,就要以“产”源头,以“销”目的,盘活农村土地存量,用好宅基地复垦增量,坚持效益和公平并重,做好产供销一体化统筹工作。如贵州梵净山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公司+集中养殖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技术统一、管理标准、产品一致、效益保证的生产方式,为肉牛养殖户、合作社搭建产供销综合服务平台,带领农户增收致富。
7.利益联接
利益联结是产业扶贫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环节,更是确保农民得到实惠、持续增收的重要法宝。通过明确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民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这种方式,帮助农民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劳务加工、反租倒包、政策红利、入股分红,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在变中求进,从而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在这方面贵州梵净山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农惠贷”三年走模式实施精准扶贫。在第一年里,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向松桃县农业银行申请“惠农贷”20万元,200户农户共4000万元,由松桃县人民政府提供担保,有贫困户向重量为400公斤/头的优质杂交架子牛1500头,建立精准扶贫集中养殖示范基地;在第二年里,成立10家专业合作社,每家合作社贷款“惠农贷”200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养牛;在第三年里,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实行标准化养殖,可自行选择养殖场所、牧草种植场,农户自建牛舍,公司负责提供牛犊、统一销售成品牛,彻底脱贫,合作实现共同致富。
8、基层党建
基层党组织是农村产业革命的的战斗堡垒。基层党建,为合作社运营提供坚实保障,要依靠农村综合改革和基层组织建设,把农民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带动起来,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条上、建在合作社上、建在生产小组上,把农户组织起来对接龙头产业、对接合作社、对接市场,唤起产业革命内生动力。比如德江康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把民心党建工程融入“三社”中去实现“三变”,进一步促进贾村党支部在产业发展、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和资源要素集聚方面,颇有建树,说明了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建在产业链条上、在生产小组上的可行性、建设性和凝聚性,表现了强大的社会生命力。
三、关于大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问题
大农业,着重体现在大规模方面。从农业生产部门看,农、林、牧、副、渔可混合发展,循环发展,我们姑且称之为循环农业。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也可以将五个农业部门的流动和循环称为基础农业产业循环,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基础循环中,寻找商机,寻找农民发家致富的门路。
这一次,梵净山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大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给予我们考察团最深切的体会和启示,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大农业,打破农林牧副渔相互分割的条块化发展局面,实行一盘棋统筹规划和发展,促进农业部门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这是大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树立了大农业发展思想,则在这个基础上推动各农业部门生产要素按照一定的先行后序循环发展,就建立了循环农业发展的根基,也就是说,种植业为其他农业部门提供最基本生产资料,用于发展畜牧业、渔业、林业、和副业。而林牧副渔牧业产生的生物质有机废渣,可以供给种植业发展所需要的肥料、资金等,促进种植业和其他四类农业部门循环发展。在这个大循环下,畜牧业与渔业之间可以通过发展立体的农业的方式实现家禽家畜有机排泄物与鱼养殖之间的循环流动。林业和副业、渔业和副业之间也有类似的小循环。即大农业内部各个小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循环组成了循环农业的全部要义。绿色农业就是建立在农业部门之间循环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农业部门之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发展,内部消耗农业环境污染源,把发展农业造成的废弃物转成农业再生产的流动资本和原料,防止了农业发展对环境造成大的方面的损害。其中发酵工艺、冷藏工艺、运输工艺、加工工艺,使得个农业部门和要素深度融合、联动发展,把工业各部门席卷进来,把服务业吸纳进来,使得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也有机融合,实现更高程度的三大产业部门融合发展。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突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仍然能实现党领导一切。
农村经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农村兴旺发达的根本,也为其他方面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农村政治建设,主要是把准党领导一切这个总开关,有序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确保基层劳动群众跟党走,向党看齐,永葆红色本色,促进农村综合治理有效、有序、有纪律,为维持农村稳定和其他四个建设提供必要政治保障,风清气正的生产生活环境;农村小社会建设,是在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的基础上,移风易俗,把好的风气带进来加以改造和培育,使之符合水土,把坏的风气杜绝掉,净化社会环境,为综合有效地治理农村夯实民意和社会基础,间接推动其他四个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影响到农业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和发展质量,以土地、公路、房前屋后、水域、森林、山岭、防疫为主体的环境管护,应当融入到生态环境保护中去,使得村容村貌保持整洁、卫生、安全、舒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影响着一个村子群众的根本精神面貌,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整体价值观念,本身就是一种发展的观念,牢牢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遵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以传统的良好家风作为蓝本,整体提振村域整体精神面貌,多传递正能量,增信释疑,建立权威,营造公平正义、和谐友好、开放包容的乡村治理氛围,以减轻其他四个方面建设的无形阻力。
四、考察基本结论及镜鉴
本次考察旨在从八要素出发,从产业选择到基层党建各种可资借鉴之处。使今后的发展更具逻辑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
1.产业兴旺关键在于适应、带动和典型。我们考察团考察的三个地方,都处在大山坡相对平整处,其中太阳牛业圈舍朝东西走向布局,而梵净山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德江康泰公司的的圈舍朝南北走向布局,这都是由于地形原因导致的。同样肉牛养殖业,在发展模式的选择、农民培训、资金筹措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接等方面都有不同的选择,这就体现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即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势利导。带动性方面,最典型的要数梵净山高科技公司,他们的物流链、产业链、供销链、服务链是比较完善的,不仅带动了20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还带动盘石镇辖区内邻近深度贫困村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增收致富,也比较特别和持久。典型性方面,去掉雷同、搞出特色、树立典型,便于复制、推广、带动。
2.农村事业持久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库建设。
把“筑巢引凤”和“筑巢产凤”紧密结合起来,有序推进有地域特色的人才库建设,把基层管理人才、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开拓和营销人才、实用技术创新人才按照政治站位高、思想意识先进、作风稳健、处事稳重、顾全大局,能带头致富的标准来引进和培养,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传家宝,成为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
 
3.农村产业组织运作机构核心是社司合作
  着力推进农业企业化经营。通过土地三权分离,把撂荒地、闲置地、三块地集中有效盘活,腾出足够土地发展一村一特”“一村一品。根据政策规范,实行产业化集中管理,规模化、市场化经营,股份化分红偿债。充分调动农村各种要素,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共享共担机制,促进农村各生产要素自由有效流动,使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壮大产业服务。让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各司其职,把企业党组织引入公司和合作社,使其发挥凝心聚力、决策部署、统筹规划、把向定责作用,按照企业党组织运作规范,推进企业党组织建设,使党组织发挥连接村支两委、合作社、公司和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推进司社合作,提高合作社运作效率,提高公司经营效益,提高农户参与和贡献收入。村支两委和农户围绕合作社和公司运作,充分发挥村支两委和合作社对公司运行的监督作用,使账目清晰、经营透明、利债有度,减少运营成本,降低失败腐败风险。
4.农村产业发根据是惠农政策或精准扶贫
农村发展产业,往往因缺乏资金易于夭折。因此,可以借鉴松桃扶贫经验,把邻近几个村子的贫困户集中起来,以贫困户名义,由政府出面担保,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统一借政策性扶贫款项,组建规模适度的大公司。大公司统一使用该贷款负责再融资、选址建厂、建立生产设施、引进产品、创建品牌、销售产品甚至扩大产业链,获得利润按照一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好公司、合作社、土地流转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分配,让所有的经营参与者和农户“雨露均沾”,以提高们兴办实业、振兴乡村、贡献农村治理智慧的积极性。
开展精准产业帮扶,利用精准扶贫政策,用好产业发展子基金,集中力量建设好一村一特”、“一村一业,把主打歌的旋律唱高唱响唱优美。重点在“美”和“绿”两个字上面做文章。在产业引进、规划布局、生产经营、市场推广、产品宣传方面不仅要探索美美与共的发展机制和路径,更要在美绿相辅相成方面做足文章,真正做到在绿水蓝天青山之间筛淘出真金白银,使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综合效益得到突显和维系
5.农村产业发展的根本导向是以市场为民谋利
“制国有常”,“掣国以乎礼义”,“利民为上”。农村产业发展,从根上来说是为了利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因此利民之举必须按照产业发展“八要素”抓牢抓实,培育新时代农民,实现产业优化配置和发展,可持续经营,成为乡村振兴致富不竭的源头活水。紧紧抓住市场这个调节器,淘汰落后产能、调减低效作物,做好长短相济工作,使得长期产业和短期产业相互补充,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合营经济相得益彰,各展所长,既解决村民当前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又能为产业发展减少障碍、降低风险、减轻负担、维系稳定。习总书记强调,“有恒产者有恒心”,产业发展和繁荣就是村民的定心丸、定海神针,也是驱除贫困魔鬼的辟邪物,引领村民正道直行的干将莫邪宝剑。利器在手,业有所安,民有所依,农村综合治理就有长效,违法犯罪行为就会减到最少,甚至销声匿迹。
6.大农业、大生态、循环农业应当协调发展
发展大农业、大循环农业大生态农业、就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要素和现代农业科技,衔接现代工业、服务业、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使得三大产业部门融合发展,综合发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工业在农业经济中的辅助作用,旅游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补充作用,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治理增效。重点围绕“绿”和“美”打造大美乡村,把产业美、生态美、环境美、人居美、人文美、景观美、精神生活美融为一体,探索开放、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协作、共赢和高碳、环保、绿色、美丽的产业发展模式,探索管理民主、协商平等、决策科学、治理有效的基层治理方式和促进农村风清气正、安定团结、和谐文明、开放包容、互利共赢长效机制,加强源头治理、过程监控、结果预判、风险管控、预案安排的动态管理,消弭祸患于未萌,防止产业发展过程中矛盾集中爆发或者偶发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爆发对产业发展造成的冲击。
6.圈舍、厂房、道路、物联网、营销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圈舍要注意采光、干燥、调温、喂养、产犊、放风基础设施的配备。一般地,圈门从东西走向开,而在南北走向设置紧密相联的单间圈舍。一个标准的大圈舍应当包含取水设施和排水设施、运污通道和人行通道、喂食槽、饲料临时堆放点、护栏和间隔栏。能繁母牛圈舍内应当同时配备生产间和哺育槽、食宿间,生产间和食宿间应当适当隔开,留出一道小门供母牛生产和哺乳出入。圈舍内取水槽可与喂食槽一体使用;也可以把喂食槽和取水槽分开间隔设置,一头牛配一个小水槽和一个喂食槽,防止疫病利用流体传播导致同个圈舍都牛犯病,减缓或者消除流水线式传染。
厂的建设尽量分出功能区,办公区应当为养殖区的上风向向阳地带,防止疫病伤害工作人员;养殖区应当在下风向平坦开阔地带,牛场外部沟洫应当畅通且远离水源地和河流、山溪地,且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水;养殖区要与牧草种植区、牧草加工区毗邻,便于牧草收割、加工运输、贮存、取用;废弃物加工厂应当建在养殖厂附近,便于就地除污,化污为宝,功能区之间要有简单的隔离带隔离开。从牧草生产、牛养殖再到污渍处理,形成一套完整的、可循环的产业链。
厂区道路建设应当包括圈舍内部的通道,功能区之间的通道,厂房与外界联通的道路。
物联网、互联网、生产营销网络应当相互贯通,宣传、营销、品牌创建、公司上市状况借重自己的网站网络完成。延长产业链,增加服务业、餐饮业、加工业附加值。
五、今后发展养殖业的对策和举措
1.细致考察,范式借鉴
从本次考察的结果来看,虽然三种范式都有可取之处,但是根据目前养殖情况来看,多数农户资金少、养殖规模小、圈舍建设滞后,农户发展适宜采用“代养”方式,即从具有良好资质的公司或者合作社引进牛种,掘取第一桶金为宜。一般来说,多数农户一年内有能力喂养33岁以上成年牛或者1岁以内的牛犊5头的并不多见(按照市价估计一头膘肥身健的大成年牛价格一般在1.8万,一岁以内的牛犊一般市价10000元左右),如果把有限的资源通过合作社或者合伙企业进行集中养殖,则可以突破规模阈限,联动发展肉牛养殖和种植,同时达到“圈不空”、“地不荒”、“人不闲”的效果。同时也为农村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打下基础。
根据牛场常年存量100头左右计算,发展一个小型牛场至少需要先期投入150万元。其中占地至少5亩,每亩年租金在300元至400元之间,总租金需要1500元至2000元,建设标准化农场(含饲料加工厂房、办公场所、牛圈在内、配种哺育区)至少需要投入场地建设费30万元,100头牛的进价,平均以全部购买牛犊计算,至少需要投入60万元。购买和种植第一批牧草(含地租),至少需要10万元。如果算上接种疫苗的费用、工人工资、机器耗损,150万元是远远不够支撑到第一批牛出卖场。
因此,在经济并不宽裕的家庭或者原始资本低于100万元的家庭或者经营主体,不适宜自己修建牛场,而采用与他人合作或者合同式代养的方式,赚取养殖增值价,应该是多数养殖户的首选。
在极少数资本储存量充裕的农场主或者工商业家庭(可支配资本在250万元以上),则可以建设一个100头牛以上的小型牛场,开展自主经营。
在农村合作社,可以参照上述两种模式“量体裁衣”,同时增加“经销代销”和“统购包销”业务。或者建设一个有机肥生产合作社,收集未建设有机肥厂的牛场粪便,建设一个年产量100吨以上的有机肥加工厂,按照现行市价,一吨有机肥料价格一般在1000元以上,年产值可达100万元。引进一套粒状有机肥生产线至少30万元,厂房建设至少45万元,收购粪便投资20余万元,人工工资36万元左右,主要工艺流程有履带内运输、发酵翻抛、粉碎、造粒、筛分、包装、储藏和车辆外运销售。这样算来投入资金130万元左右可以维持一年的生产和销售,在二年内实现回本和盈利,四年内实现扩大再生产。
2.准确定位,防止亏损
通常,在企业发展工程中,会发生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比如收购原料、人工工资上涨、气候、季节、自然灾害、运输、积极磨损、车辆磨损、产品季节性滞销或者违约风险、债务到期和通货膨胀损失。
根据调查,一个村常年固定资产和可支配收入两项之和可以达到100万元以上的农户,每个村一般不超过40户,能一次拿出100万元以上资金的不多于10户,能一次拿出超过130万元资金的,一个村能有一户算不错。在调查中,资产总量在100万以上的农户,一般都是已经在外开设厂矿、公司或者超市的,回乡投资兴趣并不大。因此为了稳妥推进本村产业革命,引进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按照1953年至1956年的农业合作社发展经验,同时考虑到绝大多数农村的经济底子,采取发展的模式一般集中在小规模的合作者经营或者个体户分散经营。投资一般在1万以上,150万元以下,采取经营方式则以经销代销和代养包销两种。
经销代销的止损,一般不涉及生产性止损,而是销售性止损和债务性止损。而代养包销则需要考虑生产性止损、债务性止损。这两类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止损,可能成为今后5年内农民主要的止损方式。
需要考虑全产业链止损的,是短期内能建设产值在2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或者公司。比如原料的价格上浮、工资的上涨、自然因素的急剧变化、灾害持续时间过长、资金链断裂或者紧缩、磨损性耗费、金融市场的震荡等都会导致企业亏损,但是不会成为现行农村企业发展下主要致损因素,不过要在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过程中逐项的有侧重的引起重视。
3.夯实基础,强化组织
  虽然当前农业主要经营方式仍是分散经营,但是毕竟分散经营风险很大,尤其是抗风险能力极弱,除了农业保险止损外,几乎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强化农村产业发展组织化引导是必要的。根据考察以上三家公司的经验,一般都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这一基本方式运营,但是相较之下,还应当增设一个环节,即联动式经营。形成“3+X”农业企业发展格局。考虑到许多农村无法引进龙头企业,应当按照普适性原则,采用“合作社党组织+农户+三大产业延伸融合”这种方式进行。即发动全体农户全部加入村级集体经济联社,建强合作社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凝聚民心作用,强化社民经济深度融合,做好合作社统购包销、经销代销、防险止损、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开拓市场工作,灵活发展散户经营,将合作社产业面向农业、农业加工业、农业服务业延伸,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充分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入股,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逐步实现农村产业化。
4.用好资金,选好起点
农村筹措资金,难度非常大,尤其是小农经济占主导的情况下,商品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如果算上农村人刚性支出,资金结余多数人家不多。因此,用好资金是必要的,选好起点也是必要的。就目前而言,适宜经销代销和统购包销的,一是合同制代养;二是合同制代种;三是集资“白手起家”,但目前集资发展农业产业是最困难的,因此统购包销、经销代销是相对较好的选择,盈利也较为稳妥。产品方面,我省有十二种特色产业可供选择,且具有政策上的优势。但是在选择产业主打产品的时候,还是应当按照农户意愿、市场潜力和手里的资金“看米下锅”,防止盲目选择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代养代种最大的优势就是不愁销路或者适销对路,最大的缺陷就是很难形成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品牌,但是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应当偏向于将发展起点选择在代养代种方面,做好资本的原始积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转向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产业。
5.办出特色,创好品牌
  具有农村特色的品牌,是农村经济繁荣的“打门锤”。当前本县也力推“一村一特”、“一县一品”,因此创建具有农村特色的品牌,也是当务之急。然而从建设到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二是循序渐进的。农村也可以根据实际搞出一个个“五年规划”,不能漫无目标的“乱打仗”,以至于“费力不讨好”。选择具有本村特色的品牌,应当考虑这些因素。一是本村的广义的资源禀赋,如气候、水土、种养传统、群众偏好。二是市场前景。三是政策支撑。四是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五是能取得比较优势。六是现有技术水平和设施设备。七是自己筹措途径和数量。八是劳动力状况。九是市场准入门槛。十十先期投入成本和回本周期。综合以上因素进行权衡后,方可做出发展特色产品的决策。
6.高度整合,循环发展
农村资源的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是我国农村资源整合有利条件。整合的途经较多,一是家庭农场整合,近亲属的土地可以就近连片整合,以集中发展种养殖业,通过一个有实力的家庭带动另外一户或者多户农户致富。二是合作社整合。将全村优质的资源大部或者全部整合到合作社中,或入股或收取地租,有合作社统一生产经营一两种特色农产品,农户可以根据土地、资金、技术、管理、劳务、营销投入分取一定比例的经营利润。这种方式带动农户致富的广度最佳,也是首选。三是发展本村合伙制企业,由几户或者几十户村民“入伙”,成立自负盈亏的公司,合伙人可以根据资金、技术、土地、管理和经营等方面投入获取劳务报酬、按股分红,公司产生的债务所有合伙人按照股份共担责任。四是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向社会募集闲散资本发展本村农业。
1.
至于循环发展问题,应考虑农业生产要素跨部门流动和调配。以养殖业为轴心,辐射发展种植和第三产业。具体可资借鉴的是梵净山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养殖业带动牧草、玉米、薯类、油料作物、蔬菜、粮食作物的生产,以蔬菜、粮食作物、生态家禽为主发展餐饮业、农产品加工业,以牛、羊、猪排泄物为原料,生产有机肥料,发展农业加工业;以有机肥种植农作物,这样形成无污染的生态产业链,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7.培训农民,就地转业
  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首要的就是要“政得其人”。一是要有一批忠于农村振兴的“土专家”,土专家靠土培养,也要依托有资质的企业或者培训机构辅助或者现有农业专家培育。二是要有可靠的增收项目,培训后的技术农民“英雄有用武之地”。三是培养出的农业技术人才要能有稳定的收入。也即培训不能“大而化之”“大而不当”,要归口培训、对口培训,并且能实实在在为本村产业发展服务。四是培训以后要能确保受培训人获得充分的就业岗位或者创业项目,让农民吃上“技术饭”,解决“衣饭碗”问题,防止“一育了之”。
8.统筹产销,多方种养
  产和销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环节,也是决定农业产业化经营成败的最关键环节,也事关收入和农民衣食住行。因此产和销一定要无缝化衔接,才能确保农民收入足以支配整个家庭开支,逐步走上致富之路。而事实上每个家庭经济条件和基本结构不尽相同,整齐划一的做要求,要根据每个家庭具体条件,善于种植则发动种植,善于养殖则发动养殖,适于办企业的就鼓励其办企业,适宜代种代养的就鼓励其代种代养。根据近6年的扶贫经验,不鼓励农民做逾越阶段和能力产业,以减少产业发展风险。规划集体经济发展路线图和基本的农业产业布局,同时将原适用于秘鲁的“培高农田法”用于种植高产作物,生产适销对路的牲畜用料和农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果蔬、粮食,以在生产还不发达的阶段,缓解农民的粮食供应问题和减少食物类刚性支出,提高农民产出资本结余。农民有了一定的底子,然后发动其逐步开展产业化联合经营或者引导不种地农户流转土地使用权给企业或合作社或常年在家农民,为农业规模化经营腾出一定空间。农业规模化经营上了层次,然后鼓励全村整合资源实行合营,创造出一种或多种特色品牌,带动全体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