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支撑,也是战胜困难挑战的有力保障。中国人从科学中找到了克疫制胜的法宝,也在坚持科学、守护科学中,夯实着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科学有序的防控,科学得当的防护,社会和公众同频共振,防疫堤坝就能始终牢固。 眼下,本轮疫情已波及全国十余个省区市,暴露出既有防疫举措中的一些短板。针对较为突出的核酸检测问题,国务院日前下发通知,要求检测机构向社会提供“24小时服务”,对“愿检尽检”人群,力争6小时内出结果,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告知。此外,北京也再次下调核酸检测价格,公立医疗机构单样本检测费降低至58元/次。 与病毒赛跑,必须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在一轮轮疫情攻坚战、阻击战中,核酸检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常态化防控之下,“核酸阴性证明”更成为诸多场合的必备“通行证”。需求导向下,各地核酸检测能力稳步提升,不过随着人员流动、交互增加,对检测服务便利性、及时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拿本轮“旅行团传播链”来说,出行需求与检测结果之间的“时间差”,以及检测机构服务时间的“断点”,都给病毒隐匿传播提供了机会。此外,对价格敏感人群来说,检测费用也直接影响行动意愿。因此,要充分发挥核酸检测的防疫“前哨”作用,更快、更方便、更便宜是必然方向。对此,相关方面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正当其时。 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支撑,也是战胜困难挑战的有力保障。从控制传染源、救治被传染者,到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正是科学态度、科学方法,让人类面对传染病不再束手无策。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向科学要答案,不论是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还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依托健康码让人员流动安全有序,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贯穿始终。特别是紧抓疫苗这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从“五线并进”协力研发,到应接尽接、愿接尽接,再到如今“加强针”加紧铺开,科学的防控举措构筑起强大的免疫屏障,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先从疫情突围并守住战果的国家。可以说,中国人从科学中找到了克疫制胜的法宝,也在坚持科学、守护科学中,夯实着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相较于复杂多变的全球疫情,国内疫情始终可防可控,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反观一些所谓的发达国家,自抗疫之始,科学防控就处处掣肘,“政客说了算,科学靠边站”更衍生出一系列奇葩抗疫场景。一些国家本拥有相对优越的医疗资源,也不乏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选择“躺平”,甚至直到现在,戴不戴口罩依然在西方社会存在巨大分歧,更不时成为各种抗议暴乱的导火索。单看过程,科学积极的防疫之路并不好走,种种举措意味着持续的财力物力投入,需要民众的支持配合。但只有算清楚大账,通过对比疫情之下中西方民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才会发现哪条路最可靠、最长久、最高效。 科学是知识和技能,更是文化和精神。抗疫时刻,我们不仅需要科学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武器,更需要科学精神涵养求真务实的态度。一场场公开透明的新闻发布会,让真实有效的信息及时抵达;疾控专家积极发声,让科学出场,用事实说话,分析疫情形势,有力增强了整个社会对疫情的防控意识;再加上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完善的抗疫举措,国人已经能够根据疫情形势因时因势进行调整,做到关切而不惊慌,帮忙而不添乱。本轮疫情中,不少人时刻关注疫情发布,主动报告风险地区旅居史,积极主动做好居家隔离。标准而科学的操作,大大减少了密接数量,保护了自己和他人。科学有序的防控,科学得当的防护,社会和公众同频共振,防疫堤坝就能始终牢固。 疫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科学的力量,也让我们更深刻体会到把握规律、崇尚科学的意义。国内局部疫情仍不明朗,秋冬防疫大考就在眼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一刻也没有减轻。一方面,我们必须时刻备战、应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常态化防控“动态清零”,保护好现有战果。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加强针”接种。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以及种种现实案例来看,疫苗在预防感染、减少发病、避免重症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针对第一二针接种时间已久,保护效果削弱的情况,加强免疫势在必行。 新冠病毒不是人类的第一个敌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打起精神、鼓足士气,不畏战、不厌战,以科学方式与病毒做斗争,胜利的主导权就会始终把握在我们手中。(晁星)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运动竞技 | 新硬件时代 | 消防应急 | 雄安新区 | 粤港澳大湾区 | 一带一路 | 物联网 | 欧洲频道 | 非洲频道 | 亚太聚焦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网络金融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智慧城市 | 科技工业 | 会议专题 | 聚焦海外 | 新疆建设兵团 | 民政工会 |
科学防治始终是克疫制胜的法宝
时间:2021-10-30 17:01来源:评论网 作者:晁星 点击:
次
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支撑,也是战胜困难挑战的有力保障。中国人从科学中找到了克疫制胜的法宝,也在坚持科学、守护科学中,夯实着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科学有序的防控,科学得当的防护,社会和公众同频共振,防疫堤坝就能始终牢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截至10月31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386例(无重症病例),现有疑似病例5例。累计确诊病例9637例,累...
- 科学防治始终是克疫制胜的法宝
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支撑,也是战胜困难挑战的有力保障。中国人从科学中找到了...
- 北京昨日新增2例本地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
北京10月24日新增2例京外关联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
- 如何找到离你最近核酸检测机构?一键查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形成了全国核酸检测机...
- 疫情多点散发走势如何 疫苗加强针怎么打
近期,国内出现多点散发本土疫情,扩散风险仍在加大。新一轮疫情的处置情况如何?疫苗...
- 这份全球新冠疫苗接种战略来了,目标是…
世卫组织总干事和联合国秘书长共同推出全球新冠疫苗接种战略。...
- 截至10月31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