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校园>校花校草>

小县城如何办好“大教育”

时间:2020-11-10 16:40来源:新华网 作者:未知 点击:
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一直是广西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这里有毛南族人6.45万,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70%左右。今年5月,环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课后,下南中学师生在现代化的硅PU运动场上打篮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摄

  下南中学学生谭国强绘制的毛南族民俗绘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摄

  内容提要

  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一直是广西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这里有毛南族人6.45万,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70%左右。今年5月,环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如果说脱贫已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那么环江举全县之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则是当地放眼未来的战略之举。在这里,学校校舍是最美的建筑,越是乡村基层教师,工资待遇越高。为了提升综合教学水平,当地还探索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教改之路。

  ---------------

  “现在我们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家长送孩子读书的积极性高多了。”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中学校长黄有顶,已在这所乡镇中学坚守了15年。他曾婉拒去县教育局当副局长和去一所县城中学当校长的机会,在他看来,“在城里可以办优质教育,在我们乡村一样可以”。

  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一直是广西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环江县有毛南族人6.45万,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70%左右。2019年年底,环江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48%,今年5月退出贫困县序列。

  如果说脱贫已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那么环江举全县之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则是当地放眼未来的战略之举。记者在这个桂西北小城采访时了解到,尽管环江县的财政收入较低,但教育投入连年递增。在这里,学校校舍是最美的建筑,越是乡村基层教师,工资待遇越高。为了提升综合教学水平,当地还探索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教改之路。

  再穷不能穷教育

  下南中学是毛南族聚居地下南乡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毛南族学生占87%。校长黄有顶还记得,2005年9月他刚来任教时,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孩子明显比周边乡镇的同龄人矮小。

  下南乡干旱缺水,当时学校的厕所没有水冲,一到夏天,校园里都是刺鼻的味道,教师平时要拎着桶到校外提水。交通不便,加上教师宿舍破旧,黄有顶当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想办法留住教师,“教师从前都住在又小又潮湿的瓦房里,这样的条件下要用情感留人,两三年是可以,时间长了就难了”。

  如今,下南中学已改头换面。群山环抱中,有白墙黑瓦的民族风格教学楼、现代化的硅PU运动场、沿着校园石阶顺流而下的人工瀑布、用毛南片石和古石条砌成的后花园院墙……走进校园,如同置身于毛南族特色的园林中。

  “这些年,国家通过实施‘两免一补’和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生因经济困难而不读书的情况不复存在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极大改善。”黄有顶说。

  黄有顶是壮族人,但他来到下南中学后,很快被当地的毛南族文化吸引。毛南族人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下南乡古时有多处私塾,百姓以送子弟入学为荣。

  “毛南族有这样优秀的历史传统,我们要做的就是给环江的教育添一把柴、加一把火。”环江县委书记黄荣彪说,县里的财政再困难,但在教育方面不能吝啬,因为教育不仅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也能改变一个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

  为了实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目标,环江县从2014年到2019年,共投入11.01亿元用于教育项目建设。2018年,环江县通过了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2019年该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74%,进城务工子女入公办学校就读率达100%。

  作为环江县教育扶贫的重点工程,环江县思源实验学校由县财政投入近亿元,加上香港爱心机构和深圳福田区政府捐助近2000万元建成。这所学校主要招收农村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少数民族学生以及进城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拥有不逊于大城市学校的现代化教学楼及运动场所,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

  思源实验学校校长蒙继烟说,该校3072名在校生中,有612人是贫困家庭学生。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免费营养午餐,贫困家庭学生还享受各类政策补贴,毛南族学生每人每年有300元的补助。

  在环江高中的4600多名在校生中,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学生有近千人。近年来,环江高中一本上线率连年增长,位居河池市同类学校前列。由于教学质量突出,这所学校每年还吸引数百名周边县区的学生前来就读。

  为了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投资建设了新校区。县政府还将人才引进政策向这所公办高中倾斜,每月发放3000元的额外补助,吸引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毕业生到该校任教。

  “我们小县城要办‘大教育’、穷县要办富教育,最好的建筑就是校舍,最好的设备要给学校。”黄荣彪表示,学校的办学条件好了,师资力量强了,孩子们才会从小就喜欢上学,不会过早地离开学校。

  越是基层艰苦地区,教师的待遇越要倾斜

  都川小学位于环江县川山镇都川村,校长韦瑞国1997年到这里任教,见证了这所村小23年来的变化。

  以前学校的硬件条件差,教师上课只有粉笔和直尺。当时韦瑞国教数学,想给学生演示一下几何图案,但他没有教具,只能自己动手,用木头和筷子绑在一起做演示。学校附近交通不便,只有一条小路通到县城,去一趟县城要走几个小时。村里也没有水泥路,教师们踩着土路来上课。韦瑞国还记得,那时不少教师千方百计想调到县城去。

  “现在路修好了,坐车到县城只要几十分钟。教师的待遇也提高了,相比于县城教师,我们还能多得偏远山区生活补助费。”韦瑞国告诉记者,学校的环境、住宿和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学校还经常开展教师演讲比赛、歌舞文体活动,近几年新招的教师觉得在农村工作也不寂寞。

  环江近年来实施教师绩效奖励工资,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不断改善教师待遇。特别是从2019年起,乡村教师每人每月发放的工作补贴提高至400元-500元,边远山区支教、走教教师每人每月发放工作补助1000元-1600元。乡村学校的教师工资水平甚至高于县城。

  此外,环江还实施了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项目,共建设教师周转宿舍755套,基本解决了乡村教师的住房困难。

  毕业于河池学院的韦林浩,2018年9月到都川小学任教,主教数学。他热爱运动,还兼任体育教师,去年带领校足球队获得县级小学生足球比赛的冠军。镇上为了鼓励他,送他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进修了4个月。与此同时,他还在年度考核中获评为优秀教师。

  “近几年县里政策向乡村倾斜,乡村教师相比于城区教师,不仅更容易满足评定职称的条件,而且被评上的概率更高。职称上来了,工资自然也就提高了。”川山镇中心小学校长贲海娥表示,以前总要想方设法留住教师,现在乡村教师待遇好了、心理平衡了,年轻教师还被鼓励参加各类活动、比赛,他们觉得待在乡下也有发挥自身价值的舞台。

  乡村教师有了相对体面的经济保障,能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书育人上。贲海娥注意到了变化:“老师热衷参与学校管理,学生也能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愿意主动来上学。甚至有个别留守儿童,周末都想留在学校。”

  环江县教育局局长郑志咏表示,教育要成为环江的一张名片,要让教师在岗位上有一种成就感、归属感,要引导教师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从2013年开始,每年教师节,环江县不仅给优秀教师颁发荣誉证书,还进行资助奖励;另一方面,把教师列入高端人才引进计划,所占名额过半。郑志咏说:“我们尊师重教,给老师很好的平台施展才华,包括政治上、经济上的待遇,教师的生活水平不比其他行业低,他们才会觉得有尊严。”

  找出符合当地特点的课改模式

  在教育部推动全国中小学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政策背景下,环江县为改善当地教育教学质量、探索符合当地特点的课改模式,曾走过不少弯路。

  “环江作为一个深度贫困县,我们一直有个梦想,要变成教育强县。”环江政治和历史教研员梁扬梅表示,因为处在贫困落后地区,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专家引领较少,所以一直在向外学习。

  2013年以前,环江为推行“课堂达标”改革模式,曾组织教研人员到外地名校学习经验。但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算达标?由于“课堂达标”的内容条目繁杂,教师们的理解始终较为模糊。

  2013年-2015年,环江县课改进入“新课堂整体创建”的第二阶段:环江和学景教育集团签订了两年期合同,对环江三中在内的4所示范学校的师生进行培训指导,而且外派老师学习并引入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的优秀教学模式。

  “我们把别人好的部分吸取回来,比如杜郎口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做不到的就摒弃,再加上学景集团的培训指导,形成了系统化的课堂创建模式。”当时担任环江三中副校长的郑红霞,现在是环江初中英语教研员,她告诉记者,“新课堂整体创建”模式虽然在当时推行的效果不错,但仍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

  一方面,学校师生需要参加的培训很烦琐;另一方面,本地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发达地区的很多教学方法无法直接挪用。

  2017年,环江县决心把课改彻底明晰化,在保留“新课堂整体创建”模式成功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的三位一体模式,即学生首先做到自主学习,进行合作探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再融合信息化技术应用。

  “环江是个国家级贫困县,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基层学校的教师对学习那些高大上的课改模式不感兴趣,也很难学会和运用,他们需要一个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课改模式。基于此,教研室在第一和第二个模式的基础上,提炼出了这样一个模式。”环江县教育局党工委委员、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莫李全说,当有教师不愿意或者不知道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学科教研员就叫教师念一念这个标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信息技术应用。”念完后,教师自然明白,要按这个思路去备课和上课。

  “为了推动三位一体模式,我们教研员要首先进行前期提炼。例如自己先编写科目资料提供给教师,再组织各个学科教师进行培训。”环江县教研室副主任蒙宁表示,经过几年推动,当地教师的教学行为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中小学课堂都能得到落实。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发生转变,前后排集中讨论问题成了常态。随之而来的,也有成绩上的体现。“原来村校学生很难站上领奖台,现在他们也能拿到各类县级比赛的奖项了。”蒙宁说。

  “我们做完教师培训,还会下乡进行课堂诊断,遇到困难、问题,我们就把它提升为课题。”梁扬梅说,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例,这是合作探究的核心,但很多老师组织起来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学生经常聚在一起聊天,导致部分老师认为合作学习浪费时间,不如自己讲还快一点。因此,“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就被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梁扬梅说,小组合作的问题在农村学生群体中尤为明显。“学生的表达能力差、知识储备少,面对提问常会手足无措。我们最终的解决方案是,让学生慢慢适应,不能对学生要求太高,一开始至少让学生有胆量站上讲台,即便声音小也要让他继续讲,要静待学生成长。”

  她观察到,通过组内探讨、展示交流等模式的反复推行,农村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信心、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而这些也正是学生未来投身社会所需要的素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实习生 李佳乐)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