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国际>

注定一战?中国,美国,与“修昔底德陷阱”

时间:2017-04-09 15:52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作者:专栏作家 吉迪恩̶ 点击:
拉赫曼:美国和中国能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吗?特朗普与习近平的会晤,可能就中美关系是否会滑向更敌对、更危险的方向给出至关重要的提示。

 拉赫曼:美国和中国能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吗?特朗普与习近平的会晤,可能就中美关系是否会滑向更敌对、更危险的方向给出至关重要的提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即将在佛罗里达州举行会晤,他的随行人员最好能事先找找一本样书,这是格雷厄姆•阿利森(Graham Allison)所写的关于美中关系的很重要的新书,书名满怀悲观——《注定一战》(Destined for War)。

习近平已经熟知阿利森的著作,后者是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政府学教授。2013年11月,我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一场有习近平出席的会议,当时他告诉一群西方来客:“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

“修昔底德陷阱”说法引用了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对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与雅典之战的评论,是由阿利森创造的,用来形容老牌强国受到新兴大国挑战时期的威胁。阿利森(一部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经典著述的作者)认为,在16个类似案例中,有12例对抗关系以公开冲突告终。他认为,这次也可能如出一辙:“中国和美国目前正处于触发战争的碰撞轨道上——除非双方采取艰难而痛苦的行动来避免碰撞。”

阿利森及其同事在哈佛所做的一个课题研究了“大国崛起破坏主导性国家的地位”的多个案例,并总结称“随之而来的结构性压力使得暴力冲突成为规律,而非个例”。他的新书中只详尽研究了两个历史案例——最早雅典和斯巴达的冲突、以及一战前英德对抗(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也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后一个类比)。

在阿利森简略研究的其他10个案例中,一些案例对未来有启迪意义,而其他案例看起来则没那么具有说服力。与当前形势最相似的类比可能是20世纪上半叶日本挑战美国和英国在太平洋主导地位——这一对抗最终引发了战争。海军力量在这场角逐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经济竞争演变为军事冲突的方式,都令人不快地联想起当今美中不断升温的紧张关系。

但是阿利森提出的其他一些类比似乎没那么符合“修昔底德陷阱”模式。把冷战理解为新兴大国与老牌大国对抗的说法不能明显成立。相反,美国和苏联均以二战战胜国的身份出现,并在两极格局中建立了敌对的意识形态体系和各自的势力范围。

迁都
迁都争论的再思考
复盘世界迁都史上的失败案例,和研究成功案例同样重要。迁都是升维国家的机会,存在帕累托改善式的多赢可能。

冷战也是阿利森研究的发生在核武器发明后仅有的两个对抗案例之一。核时代两次权力转移(另一个例子是统一后的德国崛起)均不是以战争告终,这一事实引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不是核武器使得新兴大国与老牌强国开战变得异常危险,从而终结了“修昔底德陷阱”?这是阿利森考虑的一个问题,但他必然无法给出确凿答案。

大多数密切关注美中可能会如何爆发战争的学者和军人倾向于认为,在核时代,双方都不太可能蓄意挑起战争。但小规模冲突(可能发生在南中国海上)可能会轻易升级为较严重的冲突。在特朗普当选后阿利森为该书所写的简短前言中,他认为:“如果好莱坞要拍一部中美对抗的电影,那找不到比习近平和特朗普更好的主演了。两个人都代表了各自国家对民族伟业的深切渴望。”更危险的是,二人“都把对方主政的国家视为实现自己梦想的主要障碍”。

然而,二人之间较大的区别可能是,习近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似乎比新任美国总统的愿景更成形。正如记者兼学者傅好文(Howard French)在《天下万物》(Everything Under the Heavens)一书中所说的那样,从本质上来说,习近平寻求恢复中国传统上在亚洲享有的地位——即支配性的地区大国,其他国家都必须服从它或向它朝贡。“在过去两千年大部分时间内,从中国自己的角度来看,常态就是它天生统治着天下万物。”傅好文写道。实际上,这里的天下意味着“包括邻近的中亚、东南亚以及东亚在内的庞大而熟悉的地理版图”。

中国这种传统愿望不得不被搁置了近两个世纪。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被外国列强击败,首先是欧洲帝国主义者,接着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共产党1949年夺取政权后,中国经历了一段经济和文化孤立以及相对贫困的时期。到上世纪70年代末,也就是中国开始转变路线拥抱资本主义和外国投资的时候,中国已经远远落在了东亚“四小龙”之后。在追赶时期,中国寻求与资本主义邻国建立友好关系,包括战时的敌国日本。对于这个急于弥补失去的时间的国家而言,这些亚洲邻国是专业技能和外资的重要来源。但与很多观察人士一样,傅好文看到了自习近平2012年上台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所发生的变化。

实际上,中国武力炫耀和野心的主要目标不是美国,而是日本。傅好文写道:“随着中国自尊心的膨胀,再加上其新具备的实力,日本回到了中国瞄准的靶心。”中国人对日本的憎恨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对中国的侵略和占领。但正如傅好文明确指出的那样,憎恨的源头其实可追溯至19世纪。在这本文笔流畅且颇有趣味的著作的最吸引人的章节之一中,傅好文阐述了日本在1879年吞并琉球群岛的重要性。这些岛屿如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包括冲绳——美国在东亚的最大军事基地所在地。当前中日领土争端的焦点是一片面积更小的岛屿,日本称之为尖阁诸岛,中国称之为钓鱼岛。但读完傅好文的著作后,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野心是否最终也会囊括冲绳。

美国与日本的紧密联盟意味着,美国不可避免地要被牵涉进中日之间一再升温的紧张局势之中。一些中国民族主义者可能希望,美国将最终撤出西太平洋,让中国得以毫无阻碍地走上一条恢复其传统势力范围的道路。然而,他们可能会失望。正如迈克尔•格林(Michael Green)在《不只是天意》(By More Than Providence)一书中所认为的那样:“如果美国的战略文化有一个中心主题的话(它长期适用于远东地区),那就是美国不会容忍任何其他强国单独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实施霸权控制。”对于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而言,这条信息可能再清楚不过了。

格林现在是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研究员,他表示,撰写一部有关美国在亚太地区“大战略”史(从美国建国到今天)的想法,是在他担任小布什(George W Bush)时期白宫亚洲事务负责人时产生的,当时他意识到没有最新的研究。回到学术界后,格林开始弥补这种学术缺口,他一举成功。他的著作可能会成为有关这个话题的经典作品。

《不只是天意》(By More Than Providence)共有130多页脚注,是一部大部头著作。但美国与亚洲的纠葛故事跌宕起伏,横跨殖民菲律宾时期、珍珠港、朝鲜和越南战争以及尼克松的“向中国开放”。格林除了清晰地叙述这些历史,还指出了几个世纪以来美国大战略中一些反复出现的难题。其中包括是将中国还是日本视为更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强调对美国市场的保护还是亚洲市场的开放。

特朗普担任总统后烧的第一把火就包括毅然转向保护主义,让美国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这是一项小布什和奥巴马政府都在推动的新的大规模贸易协定。格林在特朗普胜选前完成了这部著作。但他的作品强烈指出,美国可能会对转向保护主义之举感到后悔。“当新的美国政府没有让扩大贸易成为对亚洲战略的核心支柱,”他写道,“他们必然处在不利的地位上。”

一些人把特朗普的保护主义视为整体向孤立主义倾斜的一部分。但格林撰写的历史表明,美国撤出西太平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认为,美国反复陷入的一个困境是,如何定义美国的“前沿防线”。格林指出,在应对接连出现的安保困境的过程中,美国常常扩大它认为对自己的安全至关重要的区域范围,于是现在这些区域一路延伸到了朝鲜半岛和南中国海。“在这段历史发展过程中,”他写道,“美国人发现,如果美国不把防线建在西太平洋上,那太平洋就无法成为抵御来自亚欧大陆中心地带的威胁的庇护所。”的确,随着中国崛起,美国对亚洲的关注越来越强烈。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是首位宣称现在亚洲——不是欧洲,也不是美洲——是美国外交政策最高优先的美国总统。

奥巴马的声明反映出美国日益意识到中国崛起的意义——以及中国崛起对于西方对世界秩序的传统主导地位的含义。格林、阿利森和傅好文的著作,只是有关崛起中的中国的野心和中美日益紧张关系的大量新书中3个最重要的例子。

汤姆•米勒(Tom Miller)所写的《中国的亚洲梦》(China’s Asian Dream)是一本生动的著作,和傅好文的新书一样,该书认为眼下习近平想要让中国恢复到“亚洲最大强国这一他认为自然、合理的历史地位”。米勒是一名分析师兼记者,对于由中国资助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实现这种野心方面将会发挥的作用,他的论述格外有力,因为“所有的路都通往北京,这创造了现代朝贡体系”。

相比之下,伯纳德•科尔(Bernard Cole)所著的《中国的强国之路》(China’s Quest for Great Power)把重点放在了北京作为全球参与者的发展的另一个方面——即中国快速发展的海军力量,这部分是为了确保中国维持获得外国能源供应(推动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源)的通道。两个主题都与阿利森研究的一些冲突相呼应。英德海军竞赛加剧是一战爆发前紧张局势的一个主要特征。同样,正是日本对遭到能源封锁的担心催生了最终导致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珍珠港(Pearl Harbor)的对抗。

然而,这里需要考虑一个重要的反驳观点。一些学者认为,由于中国经济和政治体系的先天不足,现代中国的野心——傅好文、科尔和米勒以不同方式进行了概述——可能最终遭受挫败。对中国转型为强国的能力提出质疑的一位著名学者是政治学家沈大伟(David Shambaugh)。他在2014年出版的书中指出,中国可能仍然是一个“不完全大国”。历史学教授以及智库专家迈克尔•奥斯林(Michael Auslin)也表达过类似质疑,他所著的《亚洲世纪的终结》(The End of the Asian Century)有效纠正了一些人对于亚洲、特别是中国未来的盲目乐观。该书以身处朝鲜在韩国地下所挖地道的作者本人开头。此处很适合思考战争可能摧毁现代亚洲大部分地区繁荣和稳定的风险。

中国和美国对如何处理朝鲜核威胁的不同看法,可能成为本周习近平与特朗普会晤的主要议题。美国在韩国设有大量军事存在并且威胁要先发制人地打击朝鲜核计划,它将不可避免地卷入朝鲜半岛上爆发的任何战争。作为与朝鲜签署正式条约的盟友,中国可能也会被拖入战争。

本文所讨论的所有著作实际上都是在特朗普入主椭圆形办公室(Oval office)之前完成的。自上任以来,这位新总统就对美国的亚洲政策方向发出了相互矛盾的信号。有时,特朗普当局发出了针对中国更具对抗性的信号——比如针对台湾和南中国海问题。而在其他时候,特朗普及其内阁成员则采取了更息事宁人的立场。特朗普与习近平的会晤,可能就美中关系是否会滑向更敌对、更危险的方向给出至关重要的提示。

本文作者为英国《金融时报》首席外交事务评论员。他的著作《东方化:亚洲崛起和美国衰落,从奥巴马到特朗普等等》(Easternization: Asia’s Rise and America’s Decline, From Obama to Trump and Beyond),Other Press出版社,4月4日在美国出版

《注定一战:美国和中国能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吗?》(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格雷厄姆•阿利森著,哈考特出版社(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建议零售价28美元,320页

《天下万物:历史如何帮助中国力争成为全球强国》(Everything Under The Heavens: How the Past Helps Shape China’s Push for Global Power),傅好文著,Scribe出版社、建议零售价20英镑/Knopf出版社、建议零售价27.95美元,352页

《不只是天意:1783年以来美国在亚太地区大战略及影响力》(By More Than Providence: Grand Strategy and American Power in the Asia Pacific Since 1783),迈克尔•格林著,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建议零售价38英镑/45美元,760页

《中国的亚洲梦:沿新丝绸之路的帝国建设》(China’s Asian Dream: Empire Building along the New Silk Road),汤姆•米勒著,Zed Books出版,建议零售价14.99英镑/24.95美元,304页

《中国的强国之路:舰船、石油和外交政策》(China’s Quest for Great Power: Ships, Oil and Foreign Policy),伯纳德•科尔著,Naval Institute Press出版,建议零售价34.95美元,320页

图片来自:Camera Press/Laif;路透社(Reuters)

译者/何黎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