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廉政>

政府门卫自称过滤器:放“上等人” 拦添乱百姓

时间:2013-02-20 09:19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未知 点击:
群众的距离。对于这些政府机关来说,改作风当从“改门风”开始!


群众的距离。对于这些政府机关来说,改作风当从“改门风”开始!

市民中心,市民难进

长三角某地的政府大楼取了一个亲民的名字———新市民中心,但去过这里的群众却大倒苦水:“市民中心,远非市民进得去的地方。”

一位媒体记者到此采访,深有感触———

进了大楼,毕恭毕敬地出示介绍信、身份证、记者证、驾驶证、工作证,不行;主动要求填写会客登记表,不行;请求保安致电被访者确认,被拒……

最终苦等半个多小时,直到被访单位工作人员下楼“带人”。然后是层层刷卡:进闸机刷卡、进门刷卡、乘电梯刷卡……“真不知道这市民中心的门,有多少普通市民进得来?”这位记者不禁心生感慨。“都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人民是主人,可去政府办事才知道主人的待遇是什么:登记、出示证件、被居高临下地盘问……能进去那是万幸;没人接的话进不去是常事。”沿海某市一名教师说。

企业与政府机关打交道最多,在门口软磨硬泡求进门,对不少企业人员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一位企业办事员向记者抱怨:“头天知道要到政府办事,早上出门前就要把自己打扮得体面一点,虽然不抽烟,也要准备好香烟放在手边;进门遇到保安前,先深呼吸3秒钟,告诉自己:耐心一点、大方一点、嘴巴甜一点!”

很多群众反映,如今不少地方政府机关不仅“门难进”,且其气势雄伟的政府“新院”往往位居城市边缘,交通十分不便,没有私家车的老百姓跑一趟累得腰酸背疼。还有的政府机构,“非本院车辆”不仅不能进院门,院门外还是禁停区,附近也没有临时停车场,外来车辆稍事停留轻则要被呵斥,重则面临抄牌罚款。

“门将”把关,衙门难进

俗话说,一世不见官,是个老福人。对许多老百姓而言,到政府机关办事,本就怀有畏难情绪,若再遇到强悍的“门将”,可谓难上加难。

因没有享受到失地农民的相关优惠政策,农民吴某到县政府“反映问题”,保安见其披着旧棉袍、推着自行车,以“政府只管大事,不管小事”为由,拒绝让其入内,无论老吴如何哀求都没用。“最终,我只好怅然地望了望那幢高楼,骑着破车离开。”老吴说。

其实,“门将”强悍的原因耐人寻味。

苏北某县政府的一个门卫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去年有一家人因医疗纠纷到县卫生局上访,我一时心软把他们放了进去,结果这家人在机关大楼里大哭大闹,县领导脸上挂不住,险些让我走人。后来我好说歹说,做了检讨、写了检查、扣了一个月工资,才算保住饭碗。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随便放人进来了。”

很多类似的经历,让“不随便放进任何一个可能给领导添麻烦的人”成了门卫们在工作中默守的一条“通则”。

苏中某地级市政府一门卫坦言:“我们就是普通群众能否进入政府大门的‘过滤器’——— 那些在我们眼中可以为领导增光添彩的‘上等人’能顺利进门,而那些可能给领导添堵、添乱的平头百姓绝不能想进就进。”

各级地方政府本应直面群众处理公共事务,但人民政府的大门不让人民进,这是显而易见的悖论。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邵晓莹认为,有些“衙门”之所以难进,是因为个别单位、个别人对“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识不到位,由此影响了政府为民服务的整体形象。“对此,应进一步强化机关工作作风,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强化公职人员素质。发现工作人员态度蛮横的,要严加惩处。”

分析人士认为,一门之隔凸显基层政府信心不足。“为什么要在人民和政府之间架起这道‘大门’?说到底是不自信,是工作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敢直面群众,怕群众当面揭短;是面对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时,不能迅速拿出化解措施,缺乏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

人民政府的大门应该向人民敞开,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是民主和文明的体现。政府机关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情系人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特别是在人民群众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勇敢地通过“改门风”来实现转作风,为群众排忧解难,只有如此,人民政府才能不辱“人民”二字。 (《半月谈》)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