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东土河村挖药材的故事

时间:2022-12-12 17:09来源:评论网 作者:郭喜林 点击:
因为家境贫穷,我上小学比较晚。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已经是家里的一根小顶梁柱,因为我不需要父母指派我干啥,我就知道应该如何为父母分忧。全家人身处逆境,只能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不敢犹豫。尤其是秋收农忙以后的那些日子,生产队地里的活不多了,就得抓紧时机到山坡野
      因为家境贫穷,我上小学比较晚。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已经是家里的一根小顶梁柱,因为我不需要父母指派我干啥,我就知道应该如何为父母分忧。全家人身处逆境,只能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不敢犹豫。尤其是秋收农忙以后的那些日子,生产队地里的活不多了,就得抓紧时机到山坡野地寻找各种药材,以便卖给供销社贴补家用。
      原来不知道什么药材长在什么地方,所以收获甚微。通过几天的实践,我基本上找到了不同药材的生长规律。比如地榆、冬花、藁本,是比较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红丹参、五加皮、柴胡等是比较喜欢向阳的,不会长在背阴处。知道了生长习性,挖药材就有了明确目的和方向,就不会让自己劳而无功。
      现在想起来,既可笑,又是当时求生的一种欲望。有天午饭后,小龙、晚台、群池和晚池,我们几个一起去西土河村东头北边坡下面的地方去挖地榆,因为是我提议要去的地方,自然我以前去过这个地方,对地形非常熟悉,更知道什么地方潮湿适合地榆生长。当我发现一处地榆长得特别好时,我就赶快动起手来挖个不停,累得满头大汗也顾不上用衣服袖子去擦一下。当我的那个荆条编的大篓子快要满的时候,群池哥大声问我:“找到了没有?”我装着很生气的样子回答:“不理想,没有找到合适的!”
      又挖了一会,我的篓子就满了。于是,我把地榆都倒出来,检出小的地榆放在楼上面,把大的放在下面。我后悔自己应该再带个大篮子。但是,我又不甘心浪费时间,就在小河边洗洗手脸,又开始紧张地挖药材了。我灵机一动,先挖起来把它藏到安全地方,回去以后再找机会来把它弄回去。就这样,我比他们收获了更多的地榆。到回来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我挖的地榆不止是这些。而且,是两篓还要多。于是,回到家等我哥回来时,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他,让他明天和我去挖地榆。因为,他比我力气大,能弄回来更多的地榆药材。
     第二天到了那个地方之后,我把哥领到藏药材的地方,把树叶和乱七八糟的树枝弄开,他有些吃惊,他挑来的两个篓子基本装满。于是两个人一起挖地榆,不大的工夫就把我带的篓子和一个荆条编的篮子装满了。回到家,我们兄弟两个又挑到西漏底的水井旁把地榆洗干净,到家让我母亲摊在院子里晾晒。晚上,再往煤火炉上一周摊开放一些,以便加快干的速度,尽快让地榆变成家里急需的零花钱。
     我哥和我说,既然你知道什么地方有药材,那你就单独行动,发现好地方就能多挖一些。要是他有空,就和我一起去挖。当时的干地榆供销社每斤只给一毛钱,3斤多湿地榆才能干出1斤。我们弄那么多地榆也挣不了多少钱。于是,我把目标放在了挖红丹参上面。1斤干红丹参能卖5毛钱,3斤湿的干1斤。但是,生长红丹参的地方极为有限,比较稀少。
     挖了几天之后,我又把目光瞄准了天花粉,即瓜蒌根。没想到,这家伙挺难挖的。我好不容易挖了两米多深的坑,正看见下面的瓜蒌根长的很粗时,再往下一挖却遇到了两块石头。而且,瓜蒌根就长在两块石头缝里,只能长长地叹一口气。不过,第一次出征就获得了20多斤的战果。也是3斤湿的干1斤天花粉,1斤8毛钱,能获得好几块钱,比我在地里干活强。那时,我在生产队里干活每天只能挣6分工,生产队年终结算时,每个壮劳力干一天只能获得两三毛钱。
     在老家的18年农村生活,我起码挖了五六年的药材,也认识了许多药材。而且,知道那些药材有啥用处,能治什么病;而且,在东土河大队的卫生所里,我同学郭智慧抽出的药匣子,不用看上面写的药名,我就能认出是啥药材。村里的那个老中医叫郭谷泰,我叫叔。有一次谷泰叔在我家和我父亲拉家常时,他说我:“要是你这个老二学中医肯定没问题,他不但认识好多药材,还有悟性。”但是,当时我却没有选择学中医。因此,这是我人生当中的一个遗憾。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