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有有被骂”,无非是一场网络社交嘉年华

时间:2020-08-09 17:40来源: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热播剧《三十而已》火爆全网,顺带也让“林有有”这个角色成了网红。只不过,以反面消极、人人喊打的形象存在。在剧中,林有有是刚毕业初入社会的女大学生,表面青涩单纯、楚楚动人,内在却拜金虚伪、充满心机,甚至不惜违背为人底线甘当“小三”。不难想象,表里不一的“双
      热播剧《三十而已》火爆全网,顺带也让“林有有”这个角色成了网红。只不过,以反面消极、人人喊打的形象存在。在剧中,林有有是刚毕业初入社会的女大学生,表面青涩单纯、楚楚动人,内在却拜金虚伪、充满心机,甚至不惜违背为人底线甘当“小三”。不难想象,表里不一的“双面人”,与公共道德良俗相悖的“心机女”,实在叫人看得咬牙切齿、愤懑激腔,恨不得将其丑态暴露于大白之下,“跳进剧中”将其“撕裂八块”。
     不得不佩服,演员张月以高超的职业素养和演绎技巧,将一个角色饱满淋漓、入木三分的表现出来,给予观众一种暗示的“现实感”,把不少人带进了“演员与角色”互通同理性的一种自洽逻辑,潜意识把张月等同于林有有。这也直接导致部分观众骂“林有有”还不够解气,进入张月个人微博领域继续“谩骂林有有”的讨论。更不可思议的是,网络不少商业主体要嗅到了其中的“流量味道”,开设了所谓“代骂陪骂林有有”服务产品。各种围绕“林有有”的负面情绪,都在以爆炸导索式的方式传递。
一个角色与一名演员产生暗示性的“错乱感”,原本也并非什么新鲜事。在2005年的情景剧《地下交通站》中,颜冠英老师扮演汉奸贾贵,将其奸诈、狡猾、歹毒演绎的“浑然天成”,那种“人神共愤”的形象在观众心中留下过于深刻的印记,以致颜冠英老师生活中差点挨了观众的揍。所以说,围攻“林有有”的社会现象,一方面与演员本身具备的职业素养、专业拿捏和技巧表达分不开,换而言之,没有高超的演技,就没有今日被骂的“林有有”;另一方面,社会的正气与风化不容庸俗、卑劣、虚伪的做作,“林有有”身上聚焦了“被骂的因素”,与文明现代的价值“三观”格格不入。
当然,“林有有”挨骂的背后,与错综复杂的社会情感和心理关联,一个电视剧作品播放出来,角色的评价、褒贬的取舍,观众有权力进行自由的个人主张。何况,“林有有”与女性独立、勇敢、纯洁、真诚的人格魅力背道而驰,甚至娇媚柔情的表面依附一个肮脏虚伪的灵魂。观众在收看电视剧之时,不由得将之搬入到现实情景人际处理中进行“借代”,搞出一桩“清官难断的无头冤案”,本来当作生活的乐趣和笑料即可。但是,不乏少数夹带私货、“趁热打流量”、贩卖商业利益的人,开启所谓“代骂、陪骂服务”,甚至加入到演员本人对裂的阵营里来“浑水摸鱼”。如此“键政主义”式的做派,不仅对演员构成极大不尊重,也玷污了生态正气的网络环境,盖歪了舆论的“高楼”,让社会风气滋生“逆反”自黑之风。
谨慎对待代骂陪骂“林有有”之余,有其道理的一面,因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言行举止都得符合底线和准则,不能游离在道德与规矩之外,有这种警惕性和预防性值得鼓励。但其实也不必过度揪心“林有有被骂”现象,甚至对其“望而生畏”、谈之色变。网络舆论心态就是“人性”的理念在碰撞,“骂林有有”的观众必然都知道自己在与一个角色“较真”,更加懂得“演员是演员、角色是角色”的简单道理。只是网络给予了群体讨论的平台和机遇,更何况是一个共鸣性与共情性极强的话题,还是一个拥护“真善美”、打倒“丑恶假”人性本应的自觉行动,加入“骂林有有”的队伍里,无非还是在对流与互动中进行一场社交嘉年华罢了。因为,谁能知道“骂完林有有”之后,下一个会火的又会是什么?因为谁也把握不准网络社交心理是什么和网民朋友究竟在想什么?但是,社会能够做到的一点是遵守规矩、有所行止。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